淮阴侯韩信装病,没有跟随刘邦前去征讨陈豨,但他也没有闲着,秘密派人前去给陈豨送信,为陈豨出谋划策。韩信和家臣商议,准备趁着夜里假传诏书,特赦官府中的罪犯和奴隶,然后把他们组织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把吕后和太子控制起来,再顺势夺取长安城。
准备停当,韩信就派人前去告知陈豨,等候陈豨的回信。可就在这个时候,出了意外情况,韩信的一个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很愤怒,把他关押了起来,准备杀死他。公元前196年正月,家臣的弟弟为了营救哥哥,向吕后上书告发韩信准备谋反。
吕后得到消息,大惊,准备召韩信进宫来除掉他,又担心这么做会打草惊蛇,于是就找相国萧何商议对策。经过一番紧张的商议,吕后对外宣布说,皇帝已经派人来到京城,说陈豨已经被杀死了,然后命令百官到宫中祝贺。派谁到韩信那里去传达消息好呢?吕后指定让萧何前去,因为萧何曾经“月下追韩信”,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对韩信有知遇之恩,萧何的话,对韩信很有分量。
萧何无法推辞,来到了韩信府中。韩信以礼相迎,萧何告诉他陈豨已经被消灭的消息,并说:“明公虽然身体有病,但这么大的喜事,也要强撑着去一趟。”
韩信闻听陈豨已死,内心很是惊慌,但没有表现出来。如果陈豨死了,他自己就没有发动的必要了,又有萧何亲自来劝,因此韩信就随萧何进宫去了。
韩信和萧何来到了长乐宫,吕后见韩信到了,阴笑几声,马上命武士把韩信捆绑了起来,押到了长乐宫的悬钟之室。
韩信长叹道:“我不用蒯通之计,今天反而为一女子所欺诈,难道不是天意吗?!”
吕后尖叫道:“一切都晚了!给我斩了,诛灭韩信三族!”
武士手起刀落,把韩信当场斩杀。韩信又被夷灭了三族。
韩信谋反的经过,史书上就是这么记载的。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这是千古之谜。如果说当初他伸手向刘邦要齐王的时候,是为了镇住彪悍的齐人的话,那他私自窝藏项羽的大将钟离昧,就应该会意识到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即使他没有反意,任何一位皇帝也不会饶恕他的。
在韩信的老家,今江苏省淮安市的韩信墓地祠堂上有一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一知己指的是萧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夫人指的是漂母和吕雉。这副对联高度概括了韩信的一生,读来令人唏嘘。
巧合的是,这时候,韩王韩信在参合(今山西省阳高县)被汉大将柴武斩杀。两个韩信,一前一后身死。
战场上,刘邦大胜陈豨。陈豨逃跑,刘邦班师回洛阳。刘邦得到淮阴侯韩信被杀的消息,又高兴又怜悯。一方面韩信被除掉,是除掉了自己的心病,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刘邦并非不讲道理的残暴肆杀之人,而且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遭遇如此下场,他也哀怜韩信。
刘邦问韩信留下什么遗言没有,吕后就把韩信临死之前说的话告诉了刘邦。刘邦说:“我知道蒯通这个人,他是齐国的辩士。”
蒯通,本名蒯彻,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人,因为避汉武帝刘彻之讳,史书把蒯彻改为蒯通。蒯通后来成为韩信的谋士,劝说韩信攻打齐国,招致在齐劝降的汉谋士郦食其被烹杀。韩信立为齐王后,他又劝说韩信背叛刘邦,和项羽、刘邦形成三国分立的状态,但韩信感念刘邦的恩情,没有听从蒯通之计。蒯通感到惶恐,就装疯卖傻做起了巫师,留在了齐地,没有继续跟随韩信。
刘邦命令齐王刘肥抓住蒯通,押送到了京城。刘邦命令支起大锅,烧开水,准备把蒯通烹杀。
他问蒯通:“你为什么鼓动韩信谋反?”
蒯通回答:“狗总是对着主人以外的人吠叫。当时,我跟随齐王韩信,只知道有齐王,不知道有陛下。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禄同音,指的是禄位、政权,后称争夺天下为逐鹿。成语“逐鹿中原”出自此),才能高的人先得。天下纷纷扰扰,众人争着做陛下所做的事业,只是能力都不如陛下罢了,所以没有成功。难道陛下能把他们杀光吗?”
蒯通不愧为著名辩士,这番话说得在理,又拍了刘邦的马屁,刘邦听后大悦,就赦免了蒯通。蒯通后来做了曹参的宾客。
刘邦认为代国接近匈奴,容易受到匈奴攻击,因此他把原云中郡一分为二,西部为新的云中郡,东部改为定襄郡(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他又把太原郡划归了代国,充实代国地盘,使代国增加战略纵深。这样,新的代国就包括定襄郡、雁门郡、代郡和太原郡等四个郡。
因为之前代王刘如意已经转任赵王,立谁为代王呢?刘肥已经为齐王,刘盈为太子,按年龄顺序该四子刘恒了。刘恒,出生于公元前203年,今年才八岁,他的母亲为薄姬。薄姬早年嫁给魏王魏豹,魏豹为韩信所败,薄姬被送入刘邦的后宫做杂活。有一次,刘邦看见了薄姬,见她颇有几分姿色,于是和她同床,生下了儿子刘恒。但薄姬不受刘邦宠爱,刘恒出生后,就很少有侍寝的机会了。
这时候,燕王卢绾、相国萧何等三十三人都劝刘邦说:“皇子刘恒多才睿智,性格温和善良,请立为代王,建都晋阳。”
刘邦批准了。代王刘恒就是日后的汉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