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色彩方法

色彩,如何在建筑物的各部分中运用呢?首先,针对色彩的上色手法进行叙述。除了已经在纹样部分介绍了木材运用色彩的情况,其他作品还有如下文所示的两种情况。

一、梁、穿插枋等相关上色手法

不使用刨子,将木料用布盖上后,在上面涂上灰泥(一种比较硬的泥土,涂的厚度大概在一分 左右)并使表面平滑,之后在上面附上白胡粉画纹样,待画的纹样达到一定强度后,利用红胡粉和胶的混合物进行上色(参照第七图,第150-159页)。柱子或门就是用这个方法反复涂泥,当厚度到达五六分至七八分时再涂抹类似朱漆之类的颜料,而且横梁、柱子等很大的材料都需要用铁环将数条木材组合并绑在一起。

二、标准的天花板等相关上色手法

在纸上先盛好胡粉,将纹样画出后,将胶和溶剂附在上面,用泥绘的工具上色。之后,将其紧紧地附着在木材上并用钉子固定住,这也是与上一方法的不同之处。若边缘需要用五金制品的话如第160页图1的e所示,还要贴附A、B纸片并用钉子固定。

不论选上述两种中的哪种方法,都只是材料用途的差异,而在上色的方法上没有任何不同,所以其结果也都呈现出一样的外观。总之,在各个部位都完全看不到木材本身,因为木材的每一面都已经用颜色遮住了。

这样运用色彩的方法非常单纯,虽然许多这样上色的部分之间都会隔着一些距离,但也突出了该被看到的部分,并呈现出艳丽的景致。然而,一旦用梯子升上去近距离观看,类似灰泥的面上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其间有类似松脂之类的胶状物漏出,因其黏着性使上面沾满了灰尘。此外,由于太和殿之类的地方有鸽子群在殿内筑巢,殿内除了灰尘还有鸟粪。同时,天花板边缘及格子之间贴附着的许多纸也都脱落了,纸片在天花板上悬挂着。第167页图14是西苑万佛楼天花板上一大幅纸的局部,没有边缘,只是在平坦一侧贴着的方格进行固定,符合其边缘的地方只是用直线进行限定,并进一步用金属构件将纸片粘贴,这就免不了其有一层容易剥落。例如,第166页图9、第167页图13所示,也是运用了同样的手法。

以上所说的部位的色彩虽然有污秽剥落的现象,但就算是今日仰头进行观看,依然还可以窥见它们的艳丽,也可据此推测出当时建筑物竣工时曾是何种程度的浓艳华丽。若将此手法进行较为简单易懂的说明,则或许可以称作所谓油画的东西吧。

面向室外部分的彩色装饰,如柱子、穿插枋、雀替等,就算它们有屋顶进行遮蔽,多少会由于风吹日晒导致其出现侵蚀而全都褪色。例如,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的外部以及午门,都呈现出古老薄木板屋顶的颜色。更有甚者,一些建筑雀替的布片和涂泥都有所脱落,也有一些位于柱子下部的木材与其铁轮一同暴露在空气中。第226-227页第二十六图是现存乾清宫建筑的写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色彩——此宫殿的色彩不会超过图中所示。尽管如此,破损之处仍有很多,但幸运的是这种底层覆盖物的方法被详细地记录下来,对研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简而言之,其手法非常粗放,仅使用单调的配色方法,乍一看其外观的艳丽会让人以为使用了非常巧妙致密的技巧进行施工,然而内部却用的是泥料等材料。诸如此类的技法是绝对无法想象的,即俗话所说的“徒有其表”,近看的话实在是不得不对其粗漫的技法感到惊讶。 TdqNE15JTFsIhEg0PFUyDiZwTYuuwo5OPlivC/q8nOq1IMxvHmzdE1lYz1bDGF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