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人》出自唐临所撰《冥报记》,宋李昉录于《太平广记》卷二百九十七神七。
原文
唐兖州邹县人姓张,忘字,曾任县尉。贞观十六年,欲诣京赴选,途经泰山,谒庙祈福。庙中府君及夫人并诸子等,皆现形像。张遍拜讫,至于第四子旁,见其仪容秀美。同行五人,张独祝曰:“但得四郎交游,赋诗举酒,一生分毕,何用仕宦?”及行数里,忽有数十骑马,挥鞭而至,从者云是四郎。四郎曰:“向见兄垂顾,故来仰谒。”又曰:“承欲选,然今岁不合得官。复恐在途有灾,不复须去也。”张不从,执别而去。行百余里,张及同伴夜行,被贼劫掠,装具并尽。张遂祝曰:“四郎岂不相助?”有顷,四郎车骑毕至,惊嗟良久,即令左右追捕,其贼颠仆迷惑,却来本所。四郎命人决杖数十,其贼䏶膊皆烂。已而别去。四郎指一大树曰:“兄还之日,于此相呼也。”
是年,张果不得官而归。至本期处,大呼四郎。俄而即至,乃引张云:“相随过宅。”即有飞楼绮观,架迥凌空,侍卫严峻,有同王者。张既入,四郎云:“须参府君,始可安。”乃引入。经十余重门,趋而进,至大堂下谒拜。见府君绝伟,张战惧,不敢仰视。判事似用朱书,字皆极大。府君命使者宣曰:“汝乃能与吾儿交游,深为善道。宜停一二日宴聚,随便好去。”即令引出,至一别馆,盛设珍羞,海陆毕备。奏乐盈耳。即与四郎同室而寝。已经三宿。
张至明旦,游戏庭序,徘徊往来。遂窥一院,正见其妻,于众官人前荷枷而立。张还,甚不悦。四郎怪问其故,张具言之。四郎大惊云:“不知嫂来此也。”即自往造诸司法所。其类乃有数十人,见四郎来,咸走下阶,并足而立。以手招一司法近前,具言此事。司法报曰:“不敢违命,然须白录事知。”遂召录事,录事诺,云:“乃须夹此案于众案之中,方便同判,始可得耳。”司法乃断云:“此妇女勘别案内。常有写经持斋功德,不合即死。”遂放令归家。与四郎涕泣而别,仍云:“唯作功德,可以益寿。”
张乘本马,其妻从四郎借马,与妻同归。妻虽精魂,事同平素。行欲至家,可百步许,忽不见。张大怪惧。走至家中,即逢男女号哭,又知已殡。张即呼儿女,急往发之,开棺,妻忽起即坐,冁然
笑曰:“为忆男女,勿怪先行。”于是已死经六七日而苏也。兖州士人说之云尔。
译文
兖州邹县有个姓张的人,具体的名字忘记了,他曾经当过县尉。贞观十六年的时候,他要到京城去赴选。他在途中经过泰山时,到庙中祈福。庙内有泰山府君以及夫人、儿子的神像。张生对每一幅神像都行礼叩拜。他来到府君第四个儿子的神像旁,觉得他长相俊美,便对同行的五个人祈祷说:“如果能与四郎结交同游,赋诗饮酒,就这样一辈子,还当什么官呢?”他们离开泰庙以后,又走了数里地,忽然有几十人骑着马,挥舞着马鞭来到他们的面前,跟随的人说是四郎到了。四郎说:“刚才见张兄情意恳切,所以前来拜见。”他接着说:“张兄要去赴选,但是今年不会被选上。我担心这一路上你会碰到灾难,你还是不要去了。”张生不听四郎的劝说,与他握手告别。张生一行人又走了一百多里,夜间被盗贼劫掠,行李被洗劫一空。张生祈祷:“为什么四郎不来相助?”不一会儿,四郎的车马就到了,见此情景,惊嗟良久。随后,四郎令随从追捕盗匪,这些盗贼跌跌撞撞,糊里糊涂地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四郎命人打他们每人数十杖,那些盗匪的臂膊都被打烂了。四郎将要与张生分别,指着一棵大树说:“张兄,你回来路过此地,大声叫我即可。”
这一年,张生果然未被选上,只好返家。回家途中,他经过那棵大树时,大呼四郎。四郎很快就来了,拉着张生说:“随我到家里看看。”张生来到四郎的居所,只见楼台绮丽壮观,如在空中,十分恢宏。那里的侍卫严肃庄重,像在护卫帝王的居所。张生走进去,四郎说:“要先参拜府君才可以安坐。”他挽着张生,经过十几重门,急步进入府君所在殿内。他们来到大堂下谒拜。张生看到府君奇伟卓绝,不时地感到害怕,不敢抬头仰视。府君审理案子的时候似乎都用红笔,字都极大。府君命令侍者传达说:“你能与我的儿子交游,非常好。你应当停留一两天宴饮欢聚再离开。”四郎带着张生到了一处别馆。四郎盛情款待,摆了一桌子美味佳肴,海里的、陆地上的,应有尽有。宴上另有丝竹奏乐,歌声相伴。张生当晚与四郎住在一个房间里。就这样过了三宿。
第二天早上,张生在庭院中游玩,四处游逛。他看到一个院子中,他的妻子戴着枷锁站在差役的前面。张生回到堂中,心中不悦。四郎觉得奇怪,问他原因,张生据实以告。四郎大吃一惊,说:“我不知道嫂嫂也来到这里了。”他随即亲自来到司法所。那里的差役有几十人,见到四郎,都走下台阶,肩并肩站着,听候差遣。四郎招了招手,叫了一名判官来到近前,说了此事。判官回报说:“不敢违背您的命令,但是必须告知记录官。”于是,召来记录官。记录官答应了:“要把这件案子夹在所有的案子中,以便一起宣判,这样就可以了。”于是,判官裁决:“在调查其他案子时,发现这名女子有写经持斋的功德,不应该马上就死。”因此,判官放了张生的妻子,让她回家。四郎与张生流着泪,依依惜别。他嘱咐张生说:“只有做功德,才可以延长寿命。”
之后,张生骑着自己的马,他的妻子向四郎借了马,两人一起回了家。张生的妻子只是魂魄,但行事与平日里一样。他们离家只有百步左右的时候,张生的妻子忽然不见了。张生非常惊恐,一进家门,就看到儿女都在痛哭,这才知道妻子已经下葬了。张生马上叫上儿女,急急忙忙去挖坟。他们打开棺木,就看见妻子忽然坐了起来,开怀大笑地说:“因为想念儿女,我又回来了,不要怪我先走一步。”张生的妻子死了六七天,如今苏醒了过来。从此,兖州的百姓都这样传说。
《张李二公》出自戴孚撰《广异记》,宋李昉录于《太平广记》卷二十三神仙二十三。
原文
唐开元中,有张李二公,同志相与,于泰山学道。久之,李以皇枝
,思仕宦,辞而归。张曰:“人各有志,为官其君志也,何怍
焉?”天宝末,李仕至大理丞。属安禄山之乱,携其家累,自武关出而归襄阳寓居。寻奉使至扬州,途觏张子,衣服泽弊
,佯若自失。李氏有哀恤之意,求与同宿。张曰:“我主人颇有生计。”邀李同去。
既至,门庭宏壮,傧从璀璨,状若贵人。李甚愕之,曰:“焉得如此?”张戒无言,且为所笑。既而极备珍膳。食毕,命诸杂伎女乐五人,悉持本乐。中有持筝者,酷似李之妻。李视之尤切,饮中而凝睇者数四。张问其故。李指筝者:“是似吾室,能不眷?”张笑曰:“天下有相似人。”及将散,张呼持筝妇,以林檎
系裙带上,然后使回去,谓李曰:“君欲几多钱而遂其愿?”李云:“得三百千,当办己事。”张有故席帽,谓李曰:“可持此诣药铺,问王老家:‘张三令持此取三百千贯钱。’彼当与君也。”遂各散去。
明日,李至其门,亭馆荒秽,扃钥久闭,至复无有人行踪。乃询傍舍求张三。邻人曰:“此刘道玄宅也,十余年无居者。”李叹讶良久,遂持帽诣王家求钱。王老令送帽问家人,审是张老帽否。其女云:“前所缀绿线犹在。”李问张是何人,王云:“是五十年前来茯苓主顾,今有二千余贯钱在药行中。”李领钱而回,重求,终不见矣。寻还襄阳,试索其妻裙带上,果得林檎,问其故。云:“昨夕梦见五六人追,云是张仙唤搊
筝。临别,以林檎系裙带上。”方知张已得仙矣。
译文
唐开元年间,有张、李二人,彼此志趣相投,一起在泰山学道。时间长了,李因为自己是皇帝的宗族,心里就想着当官,便向张生告辞回家。张说:“人各有志,做官是你的志向,你又何必惭愧呢!”天宝末年,李官至大理丞。当时安禄山叛乱,他带着家眷从武关出发,回到襄阳的住所。不久,李奉命来到扬州,途中遇见了张,张衣服破烂,穷困潦倒。李生起了怜悯之心,请求他与自己同宿。张却说:“我家主人很有一些谋生之道。”他邀请李同去。
到了张家,只见门庭宏伟壮观,宾客随从光彩亮丽,看起来都很高贵。李感到非常惊讶,问:“怎么会这样?”张告诫李不要说话,怕被别人笑话。不久,张准备了稀有珍贵的食物宴请李。吃罢,张又命歌舞伎五人演奏音乐。这些女伎中有一个持筝的,与李的妻子非常相像。李关切地望着她,饮酒时也多次凝视。张问缘故,李指着那个女子说:“她很像我的妻子,能不思慕吗?”张笑着说:“天下有相似的人。”宴会散去,张叫来持筝的女子,把林檎系在她的裙带上,然后让她回去。他对李说:“需要多少钱能满足你的愿望?”李说:“有三千贯钱就能办自己想办的事。”张有一顶以前的旧席帽,他对李说:“你拿这顶帽子到药铺,告诉王老,是张三让你拿着此物来取三千贯钱,他会给你的。”于是,他们各自散去。
第二日,李来到张的家门前,只见亭馆荒秽,门锁久闭,没有人的踪迹。他向邻居打听张三。邻居说:“这是刘道玄的旧宅,十多年没有人住了。”李感叹、惊讶了很久,然后拿着帽子到王家取钱。王老让人送帽到家里,让家人仔细看看是不是张三的帽子。他的女儿回答说:“之前做帽时所缝的绿线还在,的确是的。”李问张是何人,王老说:“他是五十年前来卖茯苓的顾客,到现在还有二千余贯钱在我的药行中。”李取了钱,又重新探访与张见面的地方,但最终还是不得见。不久,李返回襄阳,试着找妻子的裙带,果然系有林檎。他问妻子,妻子回答说:“昨晚我梦见五六个人追我,说是张仙人唤我去弹筝,临别的时候,他把林檎系在了我的裙带上。”李这才知道张已得道成仙了。
《华岳神女》出自戴孚撰《广异记》,宋李昉录于《太平广记》卷三百零二神十二。
原文
近代有士人应举之京,途次关西,宿于逆旅舍小房中。俄有贵人奴仆数人云:“公主来宿。”以幕围店及他店四五所。人初惶遽
,未得移徙。须臾,公主车声大至,悉下。店中人便拒户寝,不敢出。公主于户前澡浴,令索房内。婢云:“不宜有人。”既而见某,群婢大骂。公主令呼出,熟视之,曰:“此书生颇开人意,不宜挫辱,第令入房。”浴毕召之,言甚会意。使侍婢洗濯,舒以丽服。乃施绛帐,铺锦茵
,及他寝玩之具,极世奢侈,为礼之好。
明日相与还京。公主宅在怀远里,内外奴婢数百人,荣华盛贵,当时莫比。家人呼某为驸马,出入器服车马,不殊王公。某有父母,在其故宅。公主令婢诣宅起居,送钱亿贯,他物称是。某家因资,郁为荣贵。如是七岁,生二子一女,公主忽言,欲为之娶妇,某甚愕,怪有此语。主云:“我本非人,不合久为君妇。君亦当业有婚媾。”知非恩爱之替也。其后亦更别婚,而往来不绝。婚家以其一往辄数日不还,使人候之。见某恒入废宅,恐为鬼神所魅。他日,饮之致醉,乃命术士书符,施衣服中,及其形体皆遍。
某后复适公主家,令家人出止之,不令入。某初不了其故,倚门惆怅。公主寻出门下,大相责让云:“君素贫士,我相抬举,今为贵人。此亦于君不薄,何故使妇家书符相间,以我不能为杀君也?”某视其身,方知有符,求谢甚至。公主云:“吾亦谅君此情,然符命已行,势不得住。”悉呼儿女,令与父诀,某涕泣哽咽。公主命左右促装,即日出城。某问其居,兼求名氏,公主云:“我华岳第三女也。”言毕诀去,出门不见。
译文
从前,有位书生赴京应举,途中留宿关西,住在一个小旅店里。过了一会儿,有几个贵人的仆人说:“公主要住在这里。”他们用帷帐把这家客店及周围的几家都围了起来。刚开始,大家都很惊慌,还没来得及搬走。片刻间,他们就听见外面公主的车驾隆隆而至,客人都躲入房间,关上房门,不敢出来。公主要在房间内沐浴,就命令手下检查里面有没有人。侍女说:“应该没有人在吧。”但侍女们随即发现了书生,大骂起来。公主命人叫书生出来。她仔细看了看,说:“这个人我满意,不要羞辱他,让他进来。”公主沐浴之后,召书生与之相谈,言语之间非常中意他。公主让侍女为他沐浴,给他穿上华丽的衣服,还命人在房内挂上红色的纱帐,铺上锦制的垫褥,安置其他寝玩用具,用尽了奢华。两人一宿欢娱。
第二天,公主和书生一同回到京城。公主家在怀远里,家中有数百侍从婢女,富贵荣华在当时没有谁能比得上。公主家的人呼书生为驸马,书生的吃穿用度与王公贵族没有两样。书生有父母,公主就命令奴婢到书生家里去请安,还给了很多钱和与此相当的物品。书生家因为这些财物成了荣华富贵之家。这样过了七年,公主生了两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忽然有一天,公主对书生说,要为他娶个媳妇。书生很惊讶,奇怪为什么公主会这么说。公主回答:“我不是凡人,不能永远是你的妻子,你应当有自己的妻室。”书生这才明白,公主不是对自己没有恩爱。此后,书生再次结婚,但与公主的往来并没有断绝。后来,书生的妻子因为他有时一走就是好几天不回家,便叫人跟着他,结果看见书生经常进入一个废弃的宅子,担心书生被鬼神魅惑。一天,妻子把书生灌醉,让会法术的道士画了符咒,放进书生的衣服里及其他部位。
后来,书生又去公主家,但公主让家中的侍从挡住他,不让他进门。书生开始不知道原因,靠在门边难过惆怅。公主忍不住出门来,狠狠地斥责他说:“你从来就是一个贫穷的书生,是我抬举你,你才成为显贵之人。我待你不薄,可是,你为什么让你妻子画符来离间我们?是因为我不能因此事而杀你吗?”书生仔细地检查自己的衣服,才知道身上有符咒,便诚恳地向公主赔罪。公主说:“我能原谅你,但符咒开始起作用了,我们不能制止它了。”说完,公主就把儿女全部叫出来,让他们与父亲诀别。书生泣不成声。之后,公主叫仆人速速收拾行装,马上出城。书生问公主要住在哪里,又问了公主姓名。公主说:“我是华山君的第三个女儿。”说完,她就和书生诀别了,一出门就不见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