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兰亭记

何延之

《兰亭记》,唐何延之撰,见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宋李昉录于《太平广记》卷二百零七书二、卷二百零八书三。

原文

《兰亭》者,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琅邪王羲之字逸少所书之诗序也。右军蝉联美胄,萧散 名贤,雅好山水,尤善草隶。以晋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宦游山阴,与太原孙统承公、孙绰兴公,广汉王彬之道生,陈郡谢安安石,高平郗昙重熙,太原王蕴叔仁,释支遁道林,并逸少子凝、徽、操之等四十有一人,修祓禊 之礼。挥毫制序,兴乐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无。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有重者皆构别体。就中“之”字最多,乃有二十许个,变转悉异,遂无同者。其时迺 有神助,及醒后,他日更书数十百本,无如祓禊所书之者。右军亦自珍爱宝重此书,留付子孙传掌。

至七代孙智永,永即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 ,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艺,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 ,凡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文》,好者八百余本 。禅师年近百岁乃终,其遗书并付弟子辩才。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每临禅师之书,逼真乱本。辩才尝于所寝方丈梁上,凿为暗槛,以贮《兰亭》,保惜贵重,甚于禅师在日。

至贞观中,太宗以听政之暇,锐志玩书,临写右军真草书帖。购募备尽,唯未得《兰亭》。寻讨此书,知在辩才之所,乃降敕追师入内,道场供养,恩赉优洽。数日后,因言次乃问及《兰亭》,方便善诱,无所不至。辩才确称往日侍奉先师,实尝获见。自禅师殁后,荐经丧乱坠失,不知所在。既而不获,遂放归越中。后更推究,不离辩才之处。又敕追辩才入内,重问《兰亭》。如此者三度,竟靳固 不出。上谓侍臣曰:“右军之书,朕所偏宝。就中逸少之迹,莫如《兰亭》。求见此书,营于寤寐。此僧耆年 ,又无所用。若为得一智略之士,以设谋计取之,庶几必获。”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曰:“臣闻监察御史萧翼者,梁元帝之曾孙,今贯魏州莘县。负才艺,多权谋,可充此使,必当见获。”太宗遂诏见翼。翼奏曰:“若作公使,义无得理。臣请私行诣彼,须得二王杂帖 三数通。”太宗依给。

翼遂改冠微服,至洛潭,随商人船下,至于越州。又衣黄衫,极宽长潦倒,得山东书生之体。日暮入寺,巡廊以观壁画。过辩才院,止于门前。辩才遥见翼,乃问曰:“何处檀越 ?”翼乃就前礼拜云:“弟子是北人,将少许蚕种来卖,历寺纵观,幸遇禅师。”寒温既毕,语议便合,因延入房内,即共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甚相得。乃曰:“‘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无形迹也。”便留夜宿,设缸面 药酒、茶果等。酣乐之后,请宾分韵赋诗。辩才探得“来”字韵,其诗曰:“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萧翼探得“招”字韵,诗曰:“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妍蚩略同,彼此讽味,恨相知之晚。通宵尽欢,明日乃去。辩才云:“檀越闲即更来此。”翼乃载酒赴之,兴后作诗。如此者数四,诗酒为务,僧俗混然。遂经旬朔。翼示师梁元帝 自画《职贡图》,师嗟赏不已。因谈论翰墨,翼曰:“弟子先门皆传二王楷书法,弟子又幼来耽玩。今亦有数帖自随。”辩才欣然曰:“明日来,可把此看。”翼依期而往,出其书以示辩才。辩才熟详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贫道有一真迹,颇亦殊常。”翼曰:“何帖?”辩才曰:“《兰亭》。”翼佯笑曰:“数经乱离,真迹岂在?必是响榻 伪作耳。”辩才曰:“禅师在日保惜,临亡之时,历叙由来,亲付于吾。付受有绪,那得参差!可明日来看。”及翼到,师自于屋梁上槛内出之。翼见讫,故驳瑕指颣曰:“果是响榻书也。”纷竞不定。自示翼之后,更不复安于梁槛上,并萧翼二王诸帖并借留,置于几案之间。辩才时年八十余,每日于窗下临学数遍,其老而笃好也如此。自是翼往还既数,童弟等无复猜疑。

后辩才出赴灵汜桥南严迁家斋,翼遂私来房前,谓童子曰:“翼遗却帛子在床上。”童子即为开门。翼遂于案上取得《兰亭》及御府二王书帖,便赴永安驿,告驿长凌愬曰:“我是御史,奉敕来此,有墨敕,可报汝都督齐善行 。”于是善行闻之,驰来拜谒。萧翼因宣示敕旨,具告所由。善行走使人召辩才,辩才仍在严迁家,未还寺,遽见追呼,不知所以。又遣散直云:“侍御须见。”及师来见御史,乃是房中萧生也。萧翼报云:“奉敕遣来取《兰亭》,《兰亭》今得矣,故唤师来取别。”辩才闻语,身便绝倒,良久始苏。翼便驰驿而发。至都奏御。

太宗大悦,以玄龄举得其人,赏锦彩千段。擢拜翼为员外郎,加入五品。赐银瓶一,金镂瓶一,玛瑙碗一,并实以珠。内厩良马两疋 ,兼宝装鞍辔,庄宅各一区。太宗初怒老僧之秘恡 ,俄以其年耄,不忍加刑。数日后,仍赐物三千段,谷三千石,便敕越州支给。辩才不敢将入己用,回造三层宝塔。塔甚精丽,至今犹存。老僧因惊悸患重,不能强饭,唯啜粥,岁余乃卒。帝命供奉搨 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搨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圣躬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临崩,谓高宗曰:“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听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兰亭》,可与我将去。”及弓剑不遗,同轨毕至,随仙驾入玄宫矣。今赵模等所搨在者,一本尚直钱数万也。

其辩才弟子玄素,俗姓杨氏 。犹居永欣寺永禅师之故房,亲向吾说。聊以退食之暇,略疏其始末。庶将来君子,知吾心之所存。付永(彭年)、明(察微)、温(抱直)、超(令叔)等兄弟 ,其有好事同志须知者,亦无隐焉。于时岁在甲寅季春之月上巳之日,感前代之修禊,而撰此记。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主上每暇隙,留神术艺,迹逾华圣,偏重《兰亭》。仆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均州刺史,蒙恩许拜扫。至都,承访所得委曲,缘病不获诣阙,遣男昭成皇太后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永写本进。其日,奉日曜门宣敕,内出绢三十匹赐永。于是负恩荷泽,手舞足蹈,捧戴周旋,光骇闾里。仆跼天闻命,伏枕怀欣。殊私忽临,沉疴顿减。辄题卷末,以示后代。

译文

《兰亭集序》帖,是晋朝右将军、会稽内史、原籍琅邪的王羲之(字逸少)书写的诗序。王右军承绪先业,成为以潇洒、不受拘束闻名的贤士,平素喜欢山水,尤其擅长书写草书和隶书。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外出做官到了山阴,与太原的孙统(字承公)、孙绰(字兴公)、广汉的王彬之(字道生)、陈郡的谢安(字安石)、高平的郄昙(字重熙)、太原的王蕴(字叔仁)、和尚支遁(字道林),以及王羲之的儿子凝之、徽之、操之等四十一人,在兰亭水边进行祓禊之礼,宴饮宾朋。席间,王羲之挥毫泼墨,创作了一篇诗序,乘兴而书。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写的字,苍劲妩媚,刚劲有力,属当代独一无二,亘古未有。《兰亭集序》一共有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其中重复字的字体都不一样。“之”字最多,有二十多个,变化转换的字体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当时如有神助,等到酒醒之后,他日又写了几十次,但都比不上三月初三修禊之日书写的。王羲之也就更加珍爱重视此序,把它留给子孙继承掌管。

传至王羲之第七代孙王智永,即王右军第五个儿子王徽之的后代,法号永禅师。禅师能继承祖上的基业,专心勤勉于书法艺术。他一直居住在永欣寺的阁楼上临摹前人的书法,经过三十年,永禅师在阁楼上临摹的《真草千文》,其中好的有八百多本。永禅师年近百岁而终,把遗书及其作品一起交给了他的弟子辩才。辩才俗家姓袁,是梁代司空袁昂的玄孙。他博学多才,擅作诗文,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均能达到其神奇之处。每次临摹永禅师的书法,他都能够以假乱真。辩才曾经在睡房的房梁上凿了一个暗藏的木架,用以隐藏《兰亭集序》帖,他对于此帖的爱惜及珍重,甚至超过了永禅师在世所为。

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听政之余,立志于收藏书法佳作,临摹王羲之的真迹。征求募得的书帖全都齐备,只是没有《兰亭集序》帖。太宗在寻找打听此书的过程中,知道在辩才师的住处有一本,就降旨召他入宫,在宫里做道场,由皇家供养,恩赐优厚。几天以后,在言语间,太宗就问到了《兰亭集序》帖,适宜地循循善诱,用尽各种方法讨要这幅字贴。可辩才师坚持说以前侍奉先师时,确实看见过,但自从永禅师去世之后,几经祸乱,就丢失了,至今不知它在何处。这样,因为太宗并没有从辩才师处得到《兰亭集序》帖的消息,就把辩才师放归越中了。此后又多次推求探究,还是认定此帖不离辩才的住处。于是,太宗又宣诏召辩才入宫,再次问起《兰亭集序》帖的去处。如此反复三次,辩才师竟然还吝惜固守此帖,不肯拿出来。太宗对左右侍臣说:“王右军的书帖,朕特别喜爱,在他的所有真迹之中,没有比得上《兰亭集序》帖的。我无时无刻不想求得此书帖。这个和尚年岁已老,又没有什么用处。如果得到一有才略之人,以计智取,一定会得到此帖。”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启奏道:“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他是梁元帝的曾孙,原籍为魏州莘县。他富有才华和技艺,多计谋,可以执行此项任务,一定能见到并得到这幅字帖。”太宗召见了萧翼。萧翼奏道:“如果当作公务来完成此事,从道义上讲,定无得到之理。臣请求陛下,让我以私人的身份到他那里去完成此事,需要多幅二王的字帖来获取信任。”太宗答应了萧翼的要求。

萧翼换了帽子和衣服,来到洛阳,随着商人的船一路南下,到达越州,又穿上黄色的衣衫,宽大随意,打扮得像山东书生的样子。日暮之时,他走入寺庙的巡廊处,观赏壁画。他路过辩才的院子时,停在了门前。辩才远远地看见了萧翼,问道:“施主从哪里来?”萧翼便上前行礼道:“弟子是北方人,带有一些蚕种来卖,经过寺院,便进来看看,有幸遇到禅师。”二人寒暄,言语投契,辩才便把萧翼请入房内,随即二人一同下棋、抚琴、投壶、握槊,谈说文史,意趣相投。辩才说:“‘白头如新,倾盖若旧’,今后不用拘礼。”说完,他便让萧翼留下来过夜,摆上新酿的酒和用各种药材配制的酒,以及茶水果品等来款待他。畅饮玩乐之后,辩才请客人分韵赋诗。辩才拈得“来”字韵,所作的诗歌为:“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萧翼拈得的是“招”字韵,所作的诗歌为:“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自调。谁怜失群翼,长苦叶风飘。”二人对于诗歌的审美标准大致相同,彼此讽诵玩味,相见恨晚。通宵尽欢,到了第二日,萧翼才离开。辩才说:“施主有空的时候就来一起饮酒玩乐。”之后,萧翼就带着酒过来赴约,酒后又作起诗来。如此多次,二人都把作诗、喝酒当作要务,僧俗浑然一体。这样,二人交往了月余。不久,萧翼拿出梁元帝亲笔画的《职贡图》给辩才禅师看,禅师看后,赞赏不已。二人又谈论文章书画,萧翼说:“弟子的家门都传习二王的楷书,弟子自幼也是专心研习,沉浸其中。现在我有几幅字帖,随身带着。”辩才高兴地说:“你明日来,我们一起欣赏。”萧翼如期而至,拿出了二王的字帖给辩才看。辩才仔细地观看,然后说:“真迹是真迹,但不是最好的。贫僧有一幅真迹,很是不同寻常。”萧翼说:“是什么帖?”辩才回答:“《兰亭集序》帖。”萧翼假装笑道:“经过了那么多次祸乱,真迹怎么可能还在,肯定是用向拓之法伪造的。”辩才说:“永禅师在世之时,非常保护爱惜,临终之际,详细述说它的由来,亲自把这幅字帖给我。他还非常有条理地嘱托给我,哪里会出现失误?明天你来看看!”等到第二天,萧翼来到,辩才从屋梁上的暗槛内取出《兰亭集序》帖。萧翼见后,故意指出其缺点,说:“果然是向拓本。”二人争论不休。辩才自从把《兰亭集序》帖拿给萧翼看之后,就不再把它藏在屋梁上的暗槛中,而是与从萧翼处借来的二王的其他帖子一并放在桌子上。辩才当时八十多岁了,每天在窗下临摹学习数遍,可见他老了还很好学。从此,萧翼又多次往来于寺庙,寺里童子以及辩才师的徒弟也不再猜疑了。

后来有一天,辩才到灵汜桥南严迁的家中作法事,萧翼就偷偷地来到辩才的房前,对他的弟子说:“我把手绢遗落在床上了。”弟子随即为他打开房门。萧翼就从桌子上拿起《兰亭集序》帖及帝王府库的二王书帖,赶往永安驿,告诉驿长凌愬:“我是御史,奉皇命来此,今有皇帝手令,快快回报你们的都督齐善行。”齐善行听到之后,立即骑马飞奔,前来拜见。萧翼宣布了帝王的诏令,把情况全都告诉了他。齐善行差人召辩才来。此时辩才仍在严迁家,未回寺庙,突然见到有人追呼,不知道原因何在。善行又派侍从官说:“侍御史要见你。”

等到辩才来到,看见御史,原来是好友萧翼。萧翼告诉他说:“奉皇帝令,我来取《兰亭集序》帖,《兰亭集序》帖今已拿到,特意召唤辩才师前来作别。”辩才听到这话,心中恸极而昏倒,过了很长时间才苏醒过来。之后,萧翼乘着驿马出发,到了京都,向皇帝奏报。

唐太宗非常高兴,房玄龄因为举荐萧翼有功,赏得织锦千段。太宗提拔拜授萧翼为员外郎,加五品,赐银瓶、金镂瓶、玛瑙碗各一只,并装满了珍珠,还赐给宫内马厩中的良马两匹,配有用珠宝装饰的鞍辔,宅院与庄园各一座。太宗刚开始因为辩才密而不说《兰亭集序》帖的去处而生气,又考虑其年老,不忍心对他施以刑罚。几天之后,仍然赐给辩才丝绸三千段、谷子三千石,下令让越州府衙支给他。辩才不敢占为己有,反而用这些财物建造了三层宝塔。宝塔非常精美华丽,至今犹存。辩才因为担惊受怕而得了重病,不能进食,只能喝一些粥,一年多就去世了。皇帝让供奉摹写书籍文字的书法家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四人,每人摹写几本,分别赐给了皇太子、各位王爷以及近臣。

贞观二十三年,天子有疾,住在玉华宫含风殿。驾崩之前,太宗对高宗说:“我想向你求得一样东西,你是诚孝之人,怎么能够违背我的心意呢?你意下如何?”高宗此时哽咽流涕,低头俯耳,聆听太宗的命令。太宗说:“我想拥有的那幅《兰亭集序》帖,可与我同葬。”等到太宗驾崩之时,《兰亭集序》帖便随着皇帝一起被埋葬了。现在赵模等人所临摹的字帖,一本还值几万文钱。

辩才的弟子玄素,俗家姓杨,还住在永欣寺永禅师的房间,他亲自向我诉说了这件事情的始末。为了消遣退休之后的闲暇,我大概梳理了事情的经过。但愿以后的诸位君子,能够知道我的心意。把此文交给永、明、温、起等兄弟,其中有共同爱好、共同志趣,需要知晓这件事的人,也没有隐瞒。于甲寅年季春三月,上巳之日,因感《兰亭集序》书写之事,而写此记。朝议郎行职方员外郎上柱国何延之记。

后记

皇上每到空闲之时,关注艺术之事,更加关心王羲之遗留下的书法,更偏重《兰亭集序》帖。我在开元十年四月二十七日,任均州刺史,蒙皇恩特许拜祭先人,到了都城,访得了此事的经过。因为生病,我不能赴朝堂之上,便派了儿子昭成皇太后的挽郎,吏部常选骑都尉何永写本入朝。当天,黄门官奉旨宣诏,宫内拿出三十匹绢赐给何永。何永因承受皇上的恩泽而手舞足蹈,左呼右拥,应酬不断,尽人皆知。我局促不安地接受皇帝的命令,虽然卧病在床,但心怀喜悦。皇帝的特别恩宠忽然降临,重病顿时减轻不少。于是提笔写成此记,留给后人看。 EfyDiM+95BGZ8aooNxbPBpdidtCQA4Dl6LjEpIoxfHvo1lwZB4Ti1+O7Ry1Eg8x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