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九、无法拒绝的诱惑

众所周知,接下来要出场的人名叫吕布,一个扭转时局的关键性人物。

吕布是丁原的部下,丁原从并州刺史部来,该州相当于现在的山西省大部外加陕北、黄河的河套地区,地处边防区,常年有战事,一向出精兵。作为成体系的存在,除了凉州军就应该说是并州军了,丁原是目前来洛阳的这支并州军的总头领。

所以,丁原不是一名普通的前地方官员,由于麾下有支实力不容小觑的武装,他的政治热情一向很高。

丁原字建阳,并州刺史部本地人,50多岁。他出身贫寒,会写文章,少为县吏,但本质上是个武人,长得外表孔武,为人粗略,当时县境内常有贼寇出入,别人吓得不行,他毫无畏惧,不管贼人有多少,他都勇于上前,每每大呼大叫,令人畏惧。

他的这个特长被上司发现,于是转而从武,干过县丞、郡都尉等,又被派到洛阳执行过公务,从而让他开阔了眼界,顺便也和朝廷的一些人士有了交往。

丁原被任命为并州刺史,由于经常面对鲜卑人、北匈奴人的进犯,丁原手中掌握了一定的军队,此前何进派人四处招募人马,丁原积极响应,派手下张杨、张辽率一支人马到洛阳报到。

何进、袁绍正式招外兵入京,丁原所部是重要的一支,丁原于是改任武猛都尉,由他亲自率领南下黄河,来到洛阳。

现在并州军至少有3支人马在洛阳附近,分别由张杨、张辽和丁原本人率领,在袁绍的支持下,丁原就任执金吾,是唯一能和凉州军相抗衡的军事力量。

面对这个强劲对手,董卓自然也不敢小觑,他又拿出了惯用的手法,策反。

但丁原不是吴匡、张璋,董卓试了几次都没有效果,丁原根本不买账。

董卓没死心,转换了策反目标。

董卓分析了丁原的几个主要手下,发现吕布是一个突破口。

吕布字奉先,并州刺史部五原郡九原县人,一般认为此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关于他早年的事史书上没有太多记载,这方面的情况主要根据至今流传在他家乡一带的民间传说。

据说,吕布在家中排行老五,他的姥爷姓黄,是五原郡大户,从祖上起就在本地开设染房。五原郡那时属边境地区,有很多兵营,染出来的布可以卖给当兵的,所以生意不差。

吕布出生时,母亲正在姥爷家的染房里指挥染工们干活,结果吕布迫不及待地来到了这个世界,由于事发仓促,他最后生在了一匹刚染好晾干的红布上,于是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吕布。

还是根据传说,吕布的爷爷名叫吕浩,是边防军的一名高级军官( 校尉 ),吕布的父亲名叫吕良,子随父业,也从了军。

这都是民间传说,正史不载。

正史里不提吕布的家史,说明他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而是属于社会的中下层。

成年后吕布继承了祖父、父亲的职业,当起了军人。吕布很勇猛,擅长弓马,膂力过人,慢慢有了名气,在整个并州刺史部都很出名( 以骁武给并州 )。

这时丁原来到并州当刺史,吕布到了丁原的手下,一开始担任什么职务不详,但后来逐渐成长起来,与张杨、张辽一起成为丁原最重要的3个手下。

丁原由刺史改任武猛都尉,手下需要一个主簿,就让吕布来担任。

丁原率军南下洛阳,吕布随丁原行动。

吕布的具体年龄也不详细,推测起来他应该介于刘备和曹操之间,此时大约30岁。

丁原率吕布等人来到黄河北岸,按计划将从怀县附近渡河,之后迅速赶到洛阳城外。

渡河前,丁原给吕布交代了一个任务,让他率部先不渡河,而是沿黄河北岸向西展开,自孟津至平阴津,在这一二百里的地区尽量多安排人马,目的是制造声势,闹出的动静越大越好。

抢人、放火、敲鼓、呐喊,这些方法都行,而且越厉害越好,要让河对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丁原交代吕布,为了便于行动,他们可以冒充黑山伯。

黑山伯就是黑山军,太行山里的农民武装。

吕布比较老实,就让手下的人穿上了黑山军的衣服,顺着黄河北岸向西,一路又烧又抢。

他们还装模作样地以黑山军的名义向朝廷上书,要求诛杀赵忠等宦官,又放火烧了黄河上平阴、河津两个渡口的一些房子,以此恐吓何太后( 烧平阴、河津莫府人舍,以怖动 太后 )。

这都些违法的事,丁原让吕布干,吕布一出道就学会了背黑锅。

丁原正式就任执金吾后,吕布负责维护洛阳的治安和警备任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董卓发现吕布和丁原表面关系融洽,其实并不一条心,于是策反了吕布。

董卓策反吕布是巩固其在洛阳地位的最重要一环,随着吕布的倒戈,并州军被瓦解,董卓再也没有对手了。

这也是影响政治格局的一件大事,是董卓来到洛阳后最为得意的一笔,但吕布为什么反水?董卓给吕布承诺了什么条件?这些细节史书没有交代。

推测起来,无外乎是利用了吕布与丁原的分歧,外加吕布无法拒绝的诱惑。

从分歧方面说,表面上丁原和吕布关系很好,丁原对吕布非常信任( 大见亲待 ),但这也许只是表面,丁、吕二人的关系也许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好,在史书中更没有二人是义父、义子关系的记载。

吕布是一员武将,在当时已经有了“飞将”的名声( 号为飞将 ),据推测,吕布手下的几位骨干将领,如魏续、宋宪、高顺等人,都是在并州时期就开始追随吕布的。

在丁原来并州刺史部前,吕布已经成名,并且有了自己的嫡系,不把吕布摆平,丁原在并州军中的地位就不会稳固,如果丁原产生了解除吕布实权的想法,也在意料之中。

无论是凉州军还是并州军,将领手下的人马一般都是固定的,属于半公半私的状态,以吕布的特长和性格,当办公室主任去端茶送水、抄抄写写根本不适合他。

吕布不是主簿的合适人选,丁原让他担任主簿或许出于夺取兵权的需要。

除此之外,丁原命吕布扮黑山军杀人放火,也是吕布与丁原产生分歧的一个原因。

当然,只有这些还不足以让吕布杀了领导去投敌。

董卓策反吕布,一定给他开出了充满诱惑的条件,有人认为,这是一匹名叫赤兔的马。

赤兔马确实见诸史书,不过它第一次出现是多年以后的事,现在有没有这匹马是个很大的疑问。即使有,要办这么大的事,一匹马显然太轻。

吕布杀了丁原,事后被提拔为骑都尉,不久又升任中郎将,封都亭侯,这大概算董卓事先开出的条件吧。

但是,杀害顶头上司反水,这样的事不仅冒险而且必然留下骂名,升官、封侯只能算这桩交易的一个条件,似乎还不能构成绝对的诱惑。

董卓究竟给了什么让吕布无法拒绝这个诱惑?这是一个十分关键又容易被忽略的情节。

史书里有一个记载,说吕布反水后,董卓也十分喜欢他,不仅收吕布为义子,而且为此还专门立了誓约( 誓为父子 )。

史书里从来没有记录过关于董卓儿子的事,只说他有一个女婿叫牛辅,推测起来董卓应该没有儿子,如此一来当他死后继承权就成为问题。

不管董卓将来官做到多大,单就凉州军来说,也需要有人继承。按常理,董卓可以从董氏家族中选一个人立为后嗣,也可以把女婿牛辅确定为事业的继承人,甚至在手下将领里指定一个人将来领导凉州军。但是,当董卓收吕布为义子并向大家宣告后,上述的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因为董卓把继承权给了吕布。

汉代很注重法律上的继承关系,袁绍过继给叔父家,叔父的爵位、家产等就将由他来继承,这种法律关系是谁都不能剥夺的。董卓为了保证瓦解并州军的成功,不惜指定吕布为自己的继承人,为了取得吕布的信任,还举行了盟誓。

这是一件很郑重的事,董卓至死都未曾反悔过,而吕布也对这种关系深信不疑。多年后,又有人找到吕布策反他去杀董卓,吕布为难地表示:

“我们已是父子,怎么办呢( 奈如父子何 )?”

所以,董卓策反吕布是给出了极高价码的,那就是他允诺将来把自己的事业全部交给吕布,双方为此起了誓约。

对吕布来说,现在的领导对自己并不信任,而大局势也在那里摆着,一条道走下去前途并不看好,甚至有很大风险。这时有人主动示好,还那么诚恳,条件那么具有诱惑性,实在不能拒绝。

如果认为吕布脑子简单,是一时激愤杀了自己的领导,那也小看了吕布一些,吕布的叛杀行为也是经过认真思考的。

生逢乱世,生存是第一法则,其他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Tm9bvicoosI8dIxzax3z3YbyX3V9G2O1JstjwHQ10X32aSQ/K91l/xLiKqWZWWg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