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已经是中平五年( 188 )。
8月,灵帝正式下诏组建新军,这是朝廷在南军、北军之外独立设置的一支军队,由于指挥部设在灵帝的后花园西园,这支新军也称为西园军。
西园军下面暂设8个营,每营配校尉一名,校尉的军职低于中郎将,按说只相当于旅长,但考虑到新军的特殊性,西园军下面的8个营也可以视为8个师。
灵帝接受何进的建议,任命鲍鸿、赵融、冯芳、夏牟、淳于琼等人为校尉,袁绍以禁卫军师长( 虎贲中郎将 )的身份也成为8名校尉之一。
还有一个人选,是曹操。
曹操回家隐居,闭门读书,本想一口气读上20年再出来,但只过了一两年他就又被朝廷征召了。
他担任的职务是都尉,是一个军职,关于这项任命史书记载模糊,推测起来应该是袁绍到了何进身边后,向何进推荐的众多文武官员中的一个。
还有一个说法,认为这与曹操的父亲捐钱买太尉有关。
前不久,大司农曹嵩花了1亿钱买了太尉一职,1亿钱相当于现在的3亿人民币,放在灵帝的小金库里也是一笔大钱,这是灵帝卖官以来做成的最大一笔买卖。
灵帝不仅收了钱,而且曹嵩把价码一下子抬得这么高,对他以后的生意有很大的好处,这让灵帝很开心。
但太尉是个热门岗位,灵帝只让曹嵩干了几个月就把他免了,为了安慰曹嵩,就给曹操重新安排了工作。
曹操的这个都尉具体做什么不太清楚,不过重新回到军界,再加入西园军就更顺理成章了。
对袁绍来说,曹操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好帮手,他跟曹操一直有来往,从许攸等人策划政变时给曹操去信一事看,他们的来往还相当密切。西园组建新军,曹操是货真价实的“高干子弟”,又带过兵,当过国相,资历绝对够,又是铁哥们儿,所以是最佳人选。
看来曹操天生就是个活跃分子,哪里有热闹都少不了他。
8个校尉,还差一个。
前面7个都由何进说了算,最后一个人灵帝要自己给出答案。
名字说出来,何进、袁绍简直不相信他们的耳朵。
是宦官蹇硕。
灵帝任命蹇硕为西园军的校尉,理由有两个:一是蹇硕身材高大,适合从军;二是蹇硕业余时间喜欢看兵书,能带兵。
这都是瞎扯,但赵忠都能当车骑将军,蹇硕当个校尉也就不惊奇了。只是曹操比较别扭,他跟蹇硕还有一段私人恩怨未了。
现在,西园军的8个校尉齐了,他们各有不同的分工:
蹇硕为上军校尉;
袁绍为中军校尉;
鲍鸿为下军校尉;
曹操为典军校尉;
赵融为助军左校尉;
冯芳为助军右校尉;
夏牟为左校尉;
淳于琼为右校尉。
从名称看,这些队伍一旦上了战场所承担的任务不太一样,有的是正面进攻的主力,有的负责侧面包抄,有的负责支援,有的是第一梯队,有的属于第二梯队。
上军相当于中军,类似于司令部,典军从名称看类似于教导师、教导旅。
灵帝诏令其他7名校尉都归蹇硕这个校尉指挥,蹇硕成了西园军司令。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灵帝还诏令,大将军何进也归蹇硕节制( 虽大将军亦领 属焉 )。
这简直乱了套,何进是全国武装部队的总司令,地位高于三公九卿,品秩万石,灵帝一句话,就得给品秩六百石的小宦官立正敬礼!
但何进只能接受。
你放进来的哪怕是只虎,我麾下有一群狼,看谁能咬过谁!
西园军加紧了组建,之后开始了训练。
两个月后,灵帝下诏在洛阳上西门外的平乐观举行盛大阅兵式,检验新军组建成果。
为了把仪式搞得隆重热烈,有关部门突击修建了一座高台,作为主阅兵台,台上还修建了阁楼,总高度达10多丈。离主阅兵台不远,又修了一个小阅兵台,高9丈。
10月16日,灵帝亲自登上主阅兵台,站在台上的阁楼下,他一身戎装,自称“无上将军”。在不远处的小阅兵台上,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大将军何进。
多少年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了,灵帝虽然是一个热爱文艺的青年,但也受今天阅兵气氛所感染有些激动。阅兵开始,灵帝走下阅兵台,骑着一匹有护裙的战马,从整齐列队的数万名将士面前走过。
检阅结束了,可灵帝觉得不过瘾,他打马扬鞭,又绕检阅场纵马疾驰,跑了足足3圈才停下来。
之后,灵帝重返主阅台,何进上前接受灵帝赐予的象征军权的指挥刀。
在黄巾余部起义和西部战事未平的情况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在灵帝看来是一次壮大国威的行动,让百姓对朝廷更有信心,让反叛者胆寒。
整个阅兵过程灵帝都沉浸在兴奋之中。
在阅兵台上,灵帝一回头发现身边站着一个受邀参观阅兵式的嘉宾,灵帝很想知道今天的仪式够不够威武,于是问他:
“朕陈兵平乐观,拿出私房钱来激励将士( 多出中藏财物以饵士 ),你觉得怎么样?”
天子正在兴头上,这个人再不开窍也应该说些让天子高兴的话,但他偏偏不说,而是直言不讳道:
“我听说古代圣明的国王只展示恩德而不炫耀武力,如今盗匪集中在边疆,您却在京师展示武力,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灵帝被扫了兴,却没有生气。
过了一会儿,灵帝走到这个人跟前,悄声对他说:
“说得好,只是与你相见恨晚( 善,恨见君晚 ),群臣没有人说过你这样的话。”
跟灵帝对话的这个人名叫盖勳,字元固,凉州刺史部敦煌郡人,世家出身,在与羌人作战中立下战功,此时担任西部边防讨虏校尉,因公事回到洛阳。
此次对话后,灵帝还单独召见过他,与他又有过一次谈话。
灵帝问了一个困扰他很久的问题:
“天下究竟为什么纷乱不止?”
当时蹇硕也在场,但盖旅长毫无避讳,直言道:
“都是陛下宠信的那些人的子弟造成的( 幸臣子弟扰之 )。”
灵帝于是回过头来问蹇硕,是不是这样的。
蹇硕一时语塞,不知所对。
盖勳跟袁绍关系很好,下来后对袁绍说:
“我见到了皇上,看到皇上非常聪明,只是被左右这些人蒙蔽了,如果我们共同努力诛除奸佞,之后辅佐皇上振兴汉室,到时候功遂身退,岂不快乎!”
而灵帝也想重用盖勳,但蹇硕心有忌惮,这时张温建议任命盖勳为京兆尹,蹇硕劝灵帝批准张温的建议,这样盖勳就去了长安。
灵帝深感身边缺少像盖勳这样的人,他虽然重用蹇硕,蹇硕对他也忠心耿耿,但要办成大事,还要有更多的人才。
灵帝的心里话不能给盖勳全说出来,羌人也罢,黄巾军、黑山军也罢,都是远处的敌人,近处的敌人更可怕。虽然贵为天子,拥有一切,但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就会成为别人砧板上的鱼肉。
宦官虽然听话、可靠,但能力、名望都不足,一旦有事,能不能指望得上呢?
灵帝的担心并非多余,作为一支新军,西园军的开头是轰轰烈烈的,但结尾却有点儿冷清。
架子搭起来了,人也凑了个差不多,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后面再没了什么实质性的举动,蹇硕这个西园军司令也没法调动其他7位校尉。
你白天召集开会,大家也来,但都一言不发,弄得死气沉沉。晚上,人家悄悄跑到袁绍府上聚会,喝酒吃肉,谈笑风生。
不用架蹇硕这个司令都空了,但又不能事事去请灵帝的诏书,只能任由他们这样下去。
灵帝大概比较郁闷,为什么袁绍这些人跟自己不贴心,而跟何进走得那么近?
这其实怨不得别人,你对宦官这么宠信,这么纵容,已经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大家的信任,而要重新获得支持,必须斩断与宦官的联系,把他们逐出权力中心,而这又是灵帝做不到的。灵帝把自己跟宦官们绑得太紧了,已经无法切割。
组建西园军确实又从灵帝西园小金库里出了不少钱,但效果实在让他寒心,灵帝对何进的不满更加深了。
在宦官们的帮助下灵帝也建立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他开始特别关注哪些人与何进关系密切。情报不断报上来,灵帝发现活跃在何进身边的人很多,平时和他来往密切人的名单越拉越长。
朝廷对朝臣私自结交有严格限制,处罚也相当严厉,但何进、袁绍一伙根本不理会,他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形成了一个小圈子。
不是小圈子,应该说是一个大大的圈子。
因为何进、袁绍已经把洛阳的精英几乎都收到了帐下,来了个一网打尽。
对灵帝来说,这实在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