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作为海洋大国需要国际大循环

高质量发展是十九大以来的关键词,因为数量型的经济扩张已经到了一个顶点,产生了很多瓶颈,所以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体现在中美关系的巨变上,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地缘政治的大变动。

我觉得广东改革开放的历史,甚至是近代的历史,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习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讲话中至少用了三个词来形容广东,他说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这些词分量很重,对广东来说,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如果我们研究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史,就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质量经济一直跟海洋有关系。可以说,近代以来的历史围绕着海洋展开,这不难理解,因为世界上海洋面积占了70%。所以,从历史上看,陆地代表的是帝国,海洋代表的是世界,海洋是通往世界各角落的最有效途径。为什么?海里除了鱼什么都没有,没有人阻挡你,陆地上你每走一步都是人、村庄,到处都是阻力,海洋里没有。但是海洋也不是很容易克服的,所以近代以来的技术创造都跟海洋有关系。

主动出击第三次开放

二战之后的海洋和陆地之争,大家看得非常清楚。苏联是陆地国家,美国是海洋国家,后来苏联解体,美国在冷战中获胜,可以理解成海洋战胜了陆地。很显然,陆地很容易封闭起来,海洋代表着开放。这一点我觉得从整个世界历史上看都是这样。我们要围绕着我们国家海洋的历史来看开放的历史,中国的开放从近代开始都是围绕着海洋进行。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开放,两次的起点都在广东。第一次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我们是被迫开放,是英国军舰打开了中国国门。1826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十几年,中国GDP总量为世界第一,超过全世界总量的30%,印度是第二。西欧7个国家的GDP只占世界GDP的7%,英国只占4%左右。但1842年中国就被英国打败了。1856—1860年,不到20年之后,中国又一次被英国打败。而印度在1858年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大家看到海洋帝国的厉害,不仅打败了世界GDP总量第一的中国,而且让世界GDP第二的印度沦为它的殖民地。

为什么中国会失败?我觉得这是中国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结果。明朝初年,世界就是一个海洋时代。先是葡萄牙、西班牙,后来是荷兰、英国、法国,这些国家纷纷加入海洋大国之争。但是不要忘记,郑和下西洋远远早于葡萄牙的海洋探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郑和下西洋都代表我们国家的力量。并且,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尤其是浙江、福建的海商,就是民间商人,也力量强大。无论从国家力量还是民间力量来看,中国当时都是最强大的,但是因为朝廷保守的意识形态,中国失去了海洋时代。如果中国当时没有朝廷内部的矛盾而继续走下去,那么没有任何阻力阻碍中国走向世界。是我们自己放弃了这样一个海洋时代。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跟它的海洋时代开始有关系。我觉得清朝继续闭关锁国使中国失去了工业化时代。结果中国被打败了。两次鸦片战争被英国打败之后,清朝官员还有侥幸心理。直到后来被日本打败,中国精英人物才醒悟过来,要改革,要进步,但是已经太晚了,中国马上发生了革命。

从以前的泱泱大国到近代国家和民族面临生存问题,那个时代的政治精英或者知识精英肯定非常失落。这个转变在当时的人看来很难理解,但它的确发生了。在危机之下,很多知识分子走出来了,尤其是广东,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但最终还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使得国家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说毛泽东解决了“挨打”的问题。这是中国第一次被迫开放,在被迫开放的情况下,我们找到了一条国家崛起之路。

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我们开始了第二次开放。跟第一次被迫开放不一样,这一次是主动开放,是邓小平提出的主动开放。这次我们抓住了全球化机遇,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从以前那么穷的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贸易国是什么?就是海洋国家,因为贸易大部分通过海洋进行。我们现在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相当于美国人口的全部。改革开放40年,近8亿人口脱贫,过去8年就有1亿人口脱贫。这些数据都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第二次开放,邓小平解决了“挨饿”的问题。

总结过去40年,我们实际上实现了三个可持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制度的可持续支撑,这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中国今天的治理制度。

第二次开放的主战场也在广东,广东是从第二次开放中崛起的,我们可以看到:珠三角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深圳、东莞城市带的崛起,广州这个老城市的更新转型。我们同时不要忘记,珠三角城市崛起之后,美国一些城市带就衰落了,尤其是铁锈带城市。如果比较一下,我觉得广东的崛起过程是不容易的。同时也是因为这样快速的崛起,中国现在也被世界上最强的海洋国家美国视为最大的竞争者,甚至敌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下一步怎么走?我觉得我们要开始第三次开放,第三次开放是什么?这次我们要主动出击,甚至单边开放。单边开放就是,即使美国不向我们开放,我们也要向美国开放。我一直认为今天的中国不要学美国,一定要学以前的大英帝国。从历史上看,大英帝国比美国成功得多,大英帝国是单边开放,你不向我开放,我也向你开放。美国永远是讲对等的,只有你向我开放,我才向你开放。我觉得单边开放比对等开放要有效,当然单边开放也要讲条件,不是无条件的。

中国要和美国进行经济竞争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第三次开放?我觉得这是国际局势决定的。我们今天面临一个冷战的格局,人们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美国已经对中国开启一种全面冷战状态。我把今天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总结成“四全”和“四分”。

第一个“全”就是全政府。美国以前的对华政策由国务院、军方、商务部这些部门执行,但是美国现在觉得这些政府部门不够了,要全政府,即所有的政府机构要协调起来对付中国。

第二个“全”是全社会。美国觉得光有政府对付中国不够,还要动用社会组织,尤其是国际NGO(非政府组织),因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国际NGO。以前,美国大学自称是世界上最独立的,跟政府毫不相关,但是现在美国的大学无论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都在全力配合政府反华。孔子学院现在到期一个就被关掉一个,甚至有的没到期就被关掉了。技术交流、学者交流甚至留学生都成为问题。所以我们不要误以为美国的社会是独立于政府的,政府叫他们干什么,他们也照样干。

第三个“全”就是全世界。美国觉得它一个国家对付中国不够,它要团结全世界的力量。用美国人的话说,要组建一个“世界队”来对付“中国队”。我们要意识到美国一方面“退群”,另一方面也在重新组群,它从有中国的那些组织中退出来,重新组建没有中国的群来对付中国。

第四个“全”就是全方位。美国从中美贸易战开始到科技冷战,到意识形态和政治认同,到台湾、新疆、西藏、南海等问题全方位来对付中国。

“四分”就是内部分化中国。第一个“分”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就是企图把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区分开。第二个“分”是把中国共产党跟中国领导集体分开,把主要矛头对准他们所说的中国领导集体。所以这次在香港问题上,美国制裁中国的人大常委,就是对付中国领导集体。第三个“分”是把汉民族跟少数民族分开。这几年美国在新疆问题上大做文章。最近中国在内蒙古推行双语教育。我们去美国,要生存肯定要学英语。我觉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是天经地义,美国却利用这个来分化中国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第四个“分”是把“中”跟“华”分开。我们称自己为“中华”,他们称中国大陆为“中”,称中国香港和台湾,甚至新加坡或者美欧的海外华人为“华”,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受西方教育,所以西方想要达成“以华制中”的目标。

特朗普下台了,拜登上台是不是对中国就好了?我个人觉得不会改变,有些领域可能会改善一点,但可能有些领域的危机反而会加深。特朗普对人权民主等意识形态不那么感兴趣,但是民主党的拜登感兴趣。特朗普对香港、台湾问题不是那么感兴趣,但拜登会非常感兴趣。特朗普对同盟不感兴趣,但拜登已经说了很多次,他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美国跟盟国的关系。特朗普对战争不感兴趣,客观地说,特朗普是美国那么多年来唯一一个没有发动战争的总统,他不仅没有发动战争,还促进中东的和平,使中东的几个以色列的敌人跟以色列结交。但民主党对战争很感兴趣。以前民主党反战争,但是从克林顿时代开始,民主党对战争非常感兴趣。别忘了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人权高于主权是民主党提出来的,当时美国总统是克林顿,英国首相是布莱尔,这些人以前是反战的,以前他们代表工人阶级利益,后来变得对战争比较热衷,我们不要对他们抱任何的幻想。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怎么办?我们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不要用自己的短板来与人家的优势竞争。我们的优势在经济,我们的开放潜力非常大。根据美国一个非常有名的智库统计,前两年在中美贸易战情况下,美国还有6000亿美元流入中国金融市场。英国《经济学人》统计2020年前10个月有2000亿美元流入中国市场。近年中国因为金融开放,稍微开了一个口子,就有大量外资流入。我们很多地方还没有开放,有些地方开放不足,也就是说中国的开放可以改变世界资本的流向,这个潜力非常大。为什么这么大?因为中国有市场规模。中国今天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所以,我跟美国驻中国商会、美国驻香港地区商会讨论的时候,发现没有一个美国企业想离开中国。有些美国企业可能迫于政府压力会离开中国,但大部分企业不会离开,只要中国政府不把它们赶走。就像在美国的中国企业一样,如果美国政府不赶,中国企业是不会走的,像华为。中国的市场还在扩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下一阶段要把中等收入群体做大,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到2035年中国有6亿~7亿中等收入群体,这样的规模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

改革开放40年,我们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虽然有短板,但是比起其他国家,我们的产业链供应链还是比较完整的。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保障三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2020年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是中国的经济也在正增长,其他大部分国家都是负增长。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稳定,我想中国没问题。中国还有可持续的制度保障,而西方现在出现很多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需要进一步实行开放政策,实现单边开放。为什么要单边开放?第一,中国向美国单边开放是分化美国内部力量最有效的武器,中国如果不向美国开放,美国所有的既得利益集团都会团结起来对付中国。如果开放,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华尔街拉到我们这边来,华尔街资本不想放弃中国市场,所以这样做可以分化美国内部的力量。第二,可以分化美国和西方国家间的关系。美国现在要组建“世界队”,如果我们开放,日本会跟着美国跑吗?欧洲那么多国家会跟着美国跑吗?只要我们开放,这些国家就不会跟着美国跑,因为利益太大。第三,我们单边开放还可以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统一战线。

很多人说,实行单边开放,我们受得了吗?其实我们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不是单边开放,而是互相开放,非洲向我们开放,我们也向非洲开放,其他亚洲国家也是一样。实际上,我们20世纪80年代的成功就是因为单边开放。当时我们实行“请进来”政策,把自己的国门打开。那时西方也没有向我们开放,我们实际上也是单边开放。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开放,所以只要美国和西方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还是开放的,中国跟美国就不会完全脱钩,中国跟整个西方更不会脱钩。美国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后面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力改变资本的本性,他们可以限制资本流动和流向,但是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封闭政策却很难。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进步的本质就是开放,不开放,技术会落后。从历史上看,哪一个国家更开放,哪一个国家进步就更快。国家封闭起来,即使本来最强大,也会衰落。所以技术的本质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市场。

中国历史有什么教训?最近看到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的中国三大发明(我们中国有四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改变了世界。大英帝国就是因为三大发明而崛起,尤其他说火药跟指南针的结合,造就了英国的海军力量。中国以前是最强大的,后来封闭起来了,为什么?最近一个美国教授写了一本书叫《火药时代》,就是讲中国为什么会衰落。中国封闭起来了,内部也没有敌人了,所以大家把火药用来放鞭炮,转向娱乐化。指南针,最有用的是在航海上,中国的指南针也娱乐化了,用来看风水。所以我们看风水、放鞭炮很发达,但是我们失去了一个世界。在封闭状态下,国家只会落后,已经很强大的也会落后。

另一个教训就是苏联,苏联刚开始的举国体制对技术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它没有市场,不开放,它的发明是封闭状态下的发明,最多就是面向东欧这些国家,没有面向世界,没有市场,是封闭性的。所以苏联技术崛起之后,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在与美国的冷战过程中解体了。

在这一点上,中国领导层非常清楚。几年前特朗普开始搞贸易冲突、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就说我们要继续开放。之后他多次强调中国要深化开放政策,开放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最近更令人鼓舞的是我们加入了RCEP,习近平总书记也表示,我们对CPTPP也持开放态度,这是非常正确的一个方向。

今天,我们跟美国的竞争不可避免,想躲也躲不了,所以我们应当直面这种竞争。中美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会进入一种竞争兼合作的状态,或者为竞争性的合作,或者为合作性的竞争。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让美国牵着鼻子走,我们一定要自己设定自己的议程。我个人觉得,一定要尽量避免跟美国的军事竞争。尽管我们要加快国防现代化,但是不要跟美国进行军事竞争。

同时,我们要强化跟美国的经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军事上的竞争没有合作可言,以前美国跟苏联进行军事竞争,所谓的合作就是核谈判,用核武器互相威慑,所以这种军事合作是非常差的合作。但是经济合作是我们需要的,最近签订的RCEP就非常重要。美国奥巴马时代提出了“重返亚洲”政策,特朗普改成印太战略,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针对中国。拜登上台,有人说他会回到奥巴马“重返亚洲”的政策,有人说他会延续特朗普的印太战略,也有人说他可能有新的名词,但不管怎么样,美国的本质不会变,美国的印太战略还是针对中国的。所以中国需要努力把跟美国的竞争从军事轨道拉到经济轨道,因为经济竞争是双赢的。

我举一个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国跟东盟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结果日本着急了,韩国也着急了。因为中日韩这三个国家不团结,所以形成了三个“10+1”,中国跟东盟的“10+1”,日本跟东盟的“10+1”,韩国跟东盟的“10+1”。这三个国家互相在东盟竞争,结果就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10+3”。“10+3”的体制也不错,经济竞争是共赢的,有可能减少冲突。所以,“重返亚洲”也好,印太战略也好,美国现在还是强调军事竞争,如果我们有力量把它转换成经济竞争,我们就会取得一个制高点。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签了RCEP,并表示对CPTPP感兴趣。

利用外循环进行技术和规则竞争

我们一定要正确理解今天所面临的双循环。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领导人、专家把双循环理解错了。习近平总书记说以国内循环为主,是说国内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占主体,而绝不是说外循环、国际大循环不重要。

现在大家都在说内循环不足。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两个“三角”如果出现问题,整个国民经济都会出问题,这两个“三角”也是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方。这两个“三角”就是从改革开放、全球化中崛起成长起来的,也是中国海洋经济的主体。如果这两个“三角”也走向内循环,我们国家怎么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正跟中国搞脱钩,长三角、珠三角如果再转向内循环,脱钩马上就实现了。所以外循环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对广东来说。

对海洋经济来说,高质量发展经济,技术是关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近代以来大部分原创性的技术都是来自欧美国家。我们今天说举国体制搞技术,这是正确的,但是举国体制也要开放。苏联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的举国体制让当时技术进步非常快,但是因为不开放,没有竞争,马上就衰落了。今天的俄罗斯除了军事工业上还有苏联留下来的一些技术,连基本的民生经济技术都没有,经济结构非常单一,经济总量跟广东省差不多。其实苏联、俄罗斯不是成功的典范,而是民族主义的典范。所以技术肯定跟海洋国家有关系,这个基本态势不会改变。

深圳的科技公司,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是中国高科技公司里面的佼佼者。即使是华为,也有30%左右的技术依赖进口。我们的短板在下一阶段肯定会补起来,但是新技术什么时候出现并不是几个人说了算的,也并不是一些学者想有就有的。有的学者说美国封锁什么,我们就创造什么,这是理想,不是现实。我们向西方开放,这是互利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是技术应用大国,但原创性技术还是太少,这是基本事实。我们从一个技术应用大国转向原创性大国,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我们继续开放,继续搞国际大循环。技术的竞争需要开放,需要我们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中美之间除了技术竞争,更重要的是规则竞争。美国说中国在南海挑战美国的规则,贸易上在WTO挑战美国的规则,技术上,美国要封锁华为。美国为什么是规则的制定者?跟它控制海洋是一样的,控制陆地永远制定不了规则,控制海洋才可以制定世界规则。所以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英美为什么能把它们的经济体量转换成规则,中国消费世界上大量的东西,为什么形成不了规则?

我们必须严肃考量下一步中美的规则之争。我觉得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国内的规则一定要统一起来。现在长三角的规则跟珠三角的规则不一样,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规则都不一样,投资贸易的规则也不一样。欧盟为什么强大?欧盟不是抽象的欧盟,欧盟有一套统一的规则。

我们下一步怎么走?如果利用内循环把国内的规则统一起来,利用外循环跟国际接轨,并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那么到2035年或者2050年,中国一定会在实力上更加强大。 gEq53RPTBEMqiMfqbwYxyMiCIuoA4fNx+nSWCzTGrEOumVdgT6ciMT8bxplkmZw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