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令人恐惧的完美主义者——诸葛亮

姓名——诸葛亮

字——孔明

生卒——181-234年

职业——蜀国的职业保姆,承包一切事务

爱好——处理公务、处理公务、处理公务

病症——不亲力亲为会死

临床表现——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放着我来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一首民谣《成都》带火了成都旅游业。有人去成都,是为了吃,火锅、串串……一切辣的饕餮盛宴;有人去成都,是为了人,颜值超高的小姐姐,火辣热情,说着流利的四川话;还有些人去成都,是想寻访古迹,而其中最热门的景点,便是武侯祠了。

其实这里本来叫汉昭烈庙,葬的是汉昭烈帝刘备,但同时又有蜀汉大臣诸葛亮的祠堂,里面刻有被陆游赞誉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出师表》。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只为瞧一瞧武侯(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又被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的纪念地,武侯祠的名气反而盖过了汉昭烈庙。从古至今,许多诸葛亮粉拜谒这里,情不自禁写下旅行笔记,或是做旅行手账,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唐朝诗圣杜甫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

可能大家要问了,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受追捧呀?

虽说诸葛亮年轻时的颜值是可以称得上“小鲜肉”的,但他受到追捧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家喻户晓、传播度高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塑造了一个神机妙算、近乎神的诸葛亮形象。三气周瑜、火烧赤壁、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故事,再加上诸葛亮的战友赵云、关羽等也都是人气明星,所以大多数人初读《三国演义》,都是蜀军败,则伤,曹军败,则乐。

诸葛亮和蜀汉众人:感谢《三国演义》,感谢罗贯中!

曹操:罗贯中我黑粉,黑我良心不会痛。唉,我习惯了!(不习惯我能怎么办?)你们要了解三国真相,还得看《三国志》啊,陈寿毕竟公正啊……

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智勇超群,但并不是神,《三国演义》里许多算在诸葛亮身上的故事和功劳,要么是虚构或夸大的,要么史实上是属于别人的。

例如,赤壁之战功劳最大的,其实是《三国演义》里被黑得最狠的周瑜。

赤壁之战前夕,吴国的安邦重臣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大战的胜败关键,他明确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南方的湿冷可不是北方人受得了的,甚至连曹操从北方带来的马儿们都受不了。北方人还不习惯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西凉,为曹操的后患。而且,曹操这个刷数据的,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里面还有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完全向曹。数据刷得热闹,其实没什么硬货。

孙权听完周瑜的分析,才下定决心命令周瑜等人率领三万人抵抗曹操。曹操军队因为本身就病了,再加上都不会游泳还晕船,初战便败退了。曹操带着军队驻扎在江北,孙权军和刘备军在南岸安营扎寨,两方对峙。这时候注意了,建议使用火攻的可不是诸葛亮,而是周瑜的部将。那位“愿意挨打”的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中计,船舰全被烧毁,彻底败给了孙刘联军。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三国志·周瑜传》)

在《三国演义》出来之前,赤壁之战主要是谁出的力,还是算得很清楚的。唐代杜牧的《赤壁》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宋代文豪苏东坡也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瑜:好的,既然这个功劳帮我讨回来了,那我被气死的谣言也帮忙澄清一下吧!

好的,周都督!遵命,周都督!

咱们知道,《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三气周瑜。第一次气是周瑜和诸葛亮约定,如果周瑜夺取南郡失败,刘备再去取。周瑜夺取失利受伤,诸葛亮乘机夺取了南郡,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摔下马来。第二次气就是著名的“刘备娶亲”。周瑜设计,想假装把孙权的妹妹孙尚香许配给刘备,实际上是想把刘备骗到东吴杀了。哪知道孙权的母亲吴国太看中刘备,不仅不许孙权杀他,还真把孙尚香许配给他。诸葛亮见招拆招,让刘备平安回到了荆州,还让士兵讥讽周瑜“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让周瑜气得金疮再次迸裂。第三次气是周瑜攻取荆州的阴谋被诸葛亮识破,自己还被围困,又气又急加上旧伤复发,不治身亡。

《三国演义》里,这三回故事都挺好看的,可以说是精彩纷呈。但好看归好看,“三气周瑜”的故事却100%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

周瑜:捧诸葛亮就捧诸葛亮,罗贯中你踩我做甚?!

据正史记载,周瑜心胸宽广,并不是嫉妒贤才、小肚鸡肠的人。更何况周瑜的才能真不比诸葛亮差,并不是“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真是人在棺中躺,锅从天上来!

那周瑜是怎么死的呢?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周瑜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得了重病,最终死在了巴丘,也就是现在的湖南岳阳。英年早逝,死的时候才三十六岁。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三国志·周瑜传》)

据说,孙权得知周瑜的死讯,当场就哭了,他说:“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孙权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周瑜的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亲自到芜湖迎接,各项丧葬费用,也全由孙权承担。直至孙权后来称帝,仍旧怀念着周瑜,对诸位大臣感叹:“如果没有周公瑾,朕是当不上皇帝的。”

咱们说回诸葛亮。澄清了诸多虚构、夸大的故事,诸葛亮从神坛上走下来。

他不是神,是聪明一点的普通人。既然是人,那性格里就有不完美的地方,诸葛亮这一生最大的缺点,便是他有极端的完美主义倾向。

什么是完美主义者?

这是九型人格中的第一型,其外表多为“整齐端正,腰板直,不苟且,目光如炬”,气质多为“严肃拘谨,自我要求高,喜欢批评自己与别人,细心,勤奋,刻苦耐劳,有毅力,讲求公平、公正,有抱负,有原则,尽忠职守”。完美主义者的说话方式往往是:“这是应该的/不应该的!”“这是对的/不对的!”完美主义者对任何事都要求达到毫无缺点的地步,只按理想的工作标准苛求,而不按现实情境考虑应否留有弹性或余地。

上面这段话,咱们一个词一个词往诸葛亮身上对,是不是都能对上号?

尤其是诸葛亮最著名的《出师表》,这是表达诸葛亮一生心血的奏章,上表在他出师伐魏前。通篇先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非常公平、公正、有原则、有抱负。接着给刘禅讲述创业的艰难,“勤奋、刻苦耐劳、有毅力”,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要求刘禅和他一样吃苦耐劳。接着告诉刘禅,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做对,那样做不对!文章里还有自我批评,一片忠诚之心。

早年,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耕田养花,享受山野之趣。也许闲暇时刻,卷着裤腿的诸葛亮,也会坐在大石头上思考国家大事。所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有个“诸葛亮隐居的南阳和隆中究竟在哪里”的小插曲,现在湖北襄阳市和河南南阳市都在争这个地,孰是孰非,至今没有论断。)

那会儿,诸葛亮就有点突显完美主义者的毛病了,他耕田种地做农夫,却总要念《梁父吟》。

《梁父吟》是什么?

《梁父吟》又叫《梁甫吟》。梁父又称作梁甫,这可不是人名,更不是父亲,而是山的名字。梁父山在泰山脚下,那会人死都会葬在梁父山,所以提起梁父,古人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的概念是陵园、坟墓,《梁父吟》即是葬歌。许多人写过《梁父吟》,但内容不一样。李白写过,表达的是他不得志的悲愤;康有为写过,表达的是失败的遗憾和迟暮。而诸葛亮的《梁父吟》,则是描述春秋齐相晏婴巧用智慧,利用两只桃子杀了三位大力士的故事。

梁父吟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诸葛亮那会除了常唱《梁父吟》,还经常自比管仲、乐毅(都是春秋名人。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乐毅统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以弱胜强连下70城)。可以说,诸葛亮还是“小鲜肉”时,就定好了自己的人设,之后的人生,也都追寻着晏婴、管仲、乐毅的足迹——巧用智谋,帮助主公建国治国,以弱胜强抵御外敌。

可惜,谁也没有预知之眼,当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诸葛亮的才干,其他人对诸葛亮都不屑一顾。

#现在对我爱理不理,以后让你高攀不起#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

在躬耕时期,诸葛亮还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结婚。娶的是黄承彦的小女儿黄月英。

有人可能要说,通过这件事,可以说明诸葛亮不是完美主义者。

为什么呀?

因为有这么段故事。诸葛亮同黄承彦结交,做朋友,有一天两人正唠嗑,黄承彦对诸葛亮说:“亮啊,听说你想结婚找媳妇,你也别相亲,更不要上什么《非诚勿扰》了。我家有个女儿,可丑了,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听完黄承彦的描述,居然应许了这门亲事,迎娶了黄承彦的小女儿黄月英。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黄承彦者,高爽开列,为沔南名士,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孔明许,即载送之。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三国志》)

你瞧,诸葛亮娶了位丑女。古代讲究“郎才女貌”,哪有完美主义者不娶颜值高的?更何况诸葛亮年轻时颜值可不低,再怎么也要找个相貌相当的吧?

错,正因为诸葛亮娶的是黄月英,才符合、才更说明他是一位完美主义者。

首先,史书中关于黄月英的长相并没有做过多的描述,她很有可能只是黄头发,黑皮肤,但这样不代表不美呀?她是个丑女,这是她父亲黄承彦的说法,很有可能是自谦。还有一种说法,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其实仔细数数历史上的女名人,有才华的往往无貌,例如无盐女;有样貌的往往是红颜祸水,诸如西施、貂蝉等。这其实是古人的狭隘观念,为何女子就不能才貌双全?

其次,抛开黄月英的相貌不提,她的父亲是黄承彦——这一点,是诸葛亮非常看重,符合且助力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的。

黄承彦,何许人也?

《三国演义》里描写得挺夸张。黄承彦初出场,是刘备在拜访卧龙岗的时候,遇着一个老头,穿着皮衣,骑着小驴,拿着一壶酒,过着小桥,念着小诗。黄承彦第二次出场,是他在彝陵之战之后从诸葛亮在奉节布置的八阵图中救出了陆逊,“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两次出场,都挺神的。

历史上黄承彦本身没这么神,但家世非常厉害,黄承彦老婆的妹妹是蔡瑁的姐姐,也就是刘表(曹操征伐荆州之前,荆州的大Boss)的夫人。黄承彦老婆的老爹叫蔡讽,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张温,而黄承彦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里的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水镜先生)、徐庶等人交好。

上头这段话有些绕,但读完你也差不多明白了,跟随叔父从琅琊来到荆州,无权无势的孤儿诸葛亮(他另两个兄弟,一个在魏国,一个在吴国,什么忙都帮不上),正是娶了黄月英,才一跃进入荆州上流社会、名士圈子,颇有点凤凰男的意味。再则,黄承彦可是主动找诸葛亮说的这门亲事,还炒作自己女儿丑,诸葛亮还一口答应下来,可以说是爆点满满,全是话题了,这个声势一下子就营造起来了。

更何况,诸葛亮和黄月英婚后挺幸福美满的,合不合适,完不完美,这不显而易见么!

成了家,接下来便是立业了。

诸葛亮的事业故事很知名。大家都知道,不久后,刘备来到新野,依附于刘表。当时刘备还是个创业团队,正在招人。刘备穷,也没有猎头,自己亲自去找,那会儿荆州名士圈里,无论是司马微还是徐庶,都给刘备推荐诸葛亮。

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襄阳记》)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刘备团队在当时,那是相当不被看好的。

团队灵魂刘备,就是个卖草鞋的,自称是皇室后代,听起来夸张又好笑,团队二号人物关羽,犯事的逃犯,就团队三号人物张飞实力还行,有勇有谋,背景也还可以,是贵族。(是的,张飞正史评价不错,才不是鲁莽的杀猪匠,更不是类似李逵的形象,张飞也算是被《三国演义》黑了)该团队之前的项目全部失败,都没有做起来。

就这种创业团队,在当时那是一拎一大把,感觉95%是要倒闭的。更何况刘备来找诸葛亮的时候,说的是:“咱们团队有leader,有武将,就差一个军师就能打天下了。”

这话放在今时今日互联网行业,那就是:“我们这个APP团队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忽悠!不靠谱!

所以刘备的邀约,换了别人,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但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他是有远见的,慧眼越过刘备的肩头,仿佛看到二十年、三十年后,该团队是如何天使轮、A轮、B轮、C轮这么一波波过来,最后在乱世中上市、扩张,成为独角兽巨头。就好比在20世纪90年代,就预见了腾讯或者阿里巴巴今时今日的成就。

诸葛亮心里是答应了刘备的。

但他面上不能答应。

就好比女孩子面对男生的追求,总要给他设点阻拦和困难,追到手后他才会珍惜一样,诸葛亮体内的完美主义人格驱动着他,让他给刘备吃了两次闭门羹。

诸葛亮信奉五行八卦,讲一生二,二生三,三是最完美的,生万物,所以他让刘备“三顾茅庐”。

诸葛亮与刘备的相见,双方都是很看重的,直接屏退他人,进行了一场一对一的谈话——这场对话连关羽和张飞都没有参与,算是刘团最高机密。

刘备问诸葛亮:“现在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权……”

(在遥远的北方,这会曹操打了一个喷嚏,感觉又被谁甩了什么锅。)

刘备继续说:“我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都不行、不够,所以经常失败,直到现在都没有成功过……”

听到这儿,诸葛亮刚想劝刘备多读点书,就听见刘备接着说:“不过我的志向很坚定,我是不会放弃的,如果放弃的话,比赛就提前结束了!所以,先生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

诸葛亮觉得有哪儿串戏了,却也一时想不起来。既然刘备都这么说了,就不得不秀一把了!诸葛亮打开电脑,给刘备放映起PPT,里面是诸葛亮写的商业计划书《隆中对》,这一Business Plan后来成为但凡想打天下的创业者必学、必看经典。《隆中对》里,详细陈说三分天下之计,通过数据分析,证明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是一再强调了攻打中原的战略。

刘备听后恍然大悟,心花怒放,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打心眼里觉得自己离不开诸葛亮了。从此,刘备许给诸葛亮期权股份,诸葛亮则出山入幕成为刘备团队的合伙人。

据说,刘备因为和诸葛亮走得太近,还引起了关羽、张飞的不满。刘备后来还解释:“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般,希望诸位不要再抱怨了!”这便是“如鱼得水”这个成语的由来。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合伙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第一个项目便是“赤壁之战”,这个之前讲了,就不再重复。

第二个项目和第三个项目分别是“益州之战”“汉中之战”,这俩项目都完成得非常不错,刘备团队因此估值上亿。

然而,这会儿发生了一件大事,刘备死了,托孤诸葛亮。相当于是让诸葛亮掌握了刘备集团一把手实权——虽然董事长任命的是刘禅。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完美主义者症状就彻底地、百分之百地爆发了。

章武三年春,先生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是一出君臣大戏、绝戏,刘备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无限的尊重和信任啊,那诸葛亮必须实现自己在刘备病榻前的誓言,鞠躬尽瘁,只为尽善尽美。凡事必言不负先帝之托,不辱先帝之望。

甚至到了诸葛亮生命末期,他已经心甘情愿一周七天加班,夙兴夜寐,日理万机,尤嫌不足。

当诸葛亮听说司马懿评论他“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天天加班,还能活得长么?十有八九猝死或者患癌),诸葛亮是什么回应呢?他声泪俱下,说:“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我不是不知道加班不健康,但我答应了刘备的事,不能不去做啊!

完美主义者,总是活得很累,身心俱疲。

大概丧命五丈原的时候,诸葛亮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甚至觉得是自个儿成全了自个儿,终于达成了自己的100分人设。

因为是完美主义者,所以诸葛亮还一次又一次,总共“六出祁山”,就是为了完成“克复中原”的许诺。经年用兵,虽皆无功而退,却仍矢志不渝。

其实我们稍稍看一下三国地图就知道,祁山一带都是不毛之地,山高路险。而从兵力上对比,曹魏有九州领地,人口约为433万;孙权有三州领地,人口约230万;蜀汉只有益州一地,人口约94万。诸葛亮北伐时的兵力只有5万上下,而魏国军队起码40万人。兵力上,蜀国明显处于劣势。

可诸葛亮却因为完美主义人格,陷入定式思维,一次又一次不辞辛劳地北伐,甚至到了强迫意念的地步,完美化理想化,完全没有考虑实际情况,量力而行。而且诸葛亮还给刘禅,给自己的儿子输送意志,叫他们也要“克复中原,匡扶汉室”。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看吴国,有荆州,国力其实也稍微强过蜀国,但一直随遇而安,没说过也没打算过“克复中原”。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侄子诸葛恪都在吴国做臣子,工作量远比诸葛亮要轻松得多。

诸葛亮: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追求!

因为是完美主义者,所以诸葛亮对别人的工作能力都不太放心。刘禅,唉,感觉智力不行,怎么做事傻里傻气呢?手下的人,其他的大臣们,怎么总觉得他们做事不上心,特别不追求细节,就算有些能力不错的,怎么就不能做到100分呢?99分都不行,缺1分,哪怕0.5分,都不是100分!

达不到满分,诸葛亮就很难受。

诸葛亮尝试着把任务分给他觉得还算靠谱的人做,第一位是马谡,结果酿成大错。

诸葛亮更难受了,难受到心痛。

心痛的结果就是蜀国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亲自过问、处理。成语“事无巨细”,就是从诸葛亮这来的。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诸葛亮传》)

事无巨细到什么程度呢?

全蜀汉只有诸葛亮一名HR,人事考察和任免都由他亲自安排。从侍中、侍郎、尚书、长史、参军……每个官阶的人选,诸葛亮都亲自考察任用,并作最后定夺。刘禅纳妃,诸葛亮也曾以“甚贤”为由,力荐张飞之女入主后宫。

刘禅:相父您连朕的爱情,也要力求完美么?

最著名的例子,是士兵们犯错,被打二十军棍以上的,诸葛亮都要亲自审批、签字——看冤不冤,是否可以执行。

长此以往,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能干的母亲,往往培养出动手能力弱的子女。诸葛亮把皇帝刘禅养废了,什么都不懂,都不会,都交给“相父”去处理。刘禅从小到大,错失了教育的黄金时期,成为“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把手下人也养废了,没人有实际操作经验,也不会动脑子,基本都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做棋子,听从安排,还因为能力欠缺而常常犯蠢。放眼整个蜀国,在诸葛亮执政中后期,几乎没几个能打的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回想一下刘备还活着的时候,积极用人,灵活放权,文有诸葛亮、法正等,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整个蜀国,人才济济,熠熠星辉。

完美主义,职场大忌!

所以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才说,自己早就看穿了蜀国的名堂,也知道如何对付蜀军——一个字,拖!不用去与诸葛亮阵前交锋,只要拖到累得不行了的诸葛亮死亡的那一天,蜀国就会立即变得脆弱而不堪一击。

因为蜀国已经没人了呀!因为完美主义,失去了培养人才的机会。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司马懿的观点是对的。

刘禅的不成气,甚至蜀国的国力渐衰到后来的亡国,都同诸葛亮的完美主义有一定关系。

值得一提的,诸葛亮当政时,也有人钻空子、找机会奉承他。例如长史杨仪,而诸葛亮也并没有认清杨仪的为人。诸葛亮是非常信任杨仪的,死后把蜀军交给杨仪率领,杨仪遵照丞相遗嘱,率军后撤,路上杀了老将魏延。但是回到蜀国都城成都后,杨仪立即表现出对自己官职的不满意,抱怨说如果当时全军降魏,官职肯定比现在大……诸葛亮就这么看走了眼!

上一段提到魏延的死,其实他的人生悲剧,也有一部分来源于诸葛亮的完美主义。

诸葛亮平生谨慎,认为自己在智力上和道德上高于别人,他最忌讳口出妄言之人,所以之前同说话口气有点大的关羽就不对版。后来关羽失了荆州,正是从这开始,情势与《隆中对》的走向岔偏了。无法“克复中原”,诸葛亮觉着同关羽脱不开关系。举个例子,诸葛亮每次出川,都要远涉祁山,花上数个月才能抵达渭水一带,但假如荆州不失,蜀军由水道出川,不过十几天的路程。

可是没有假如。

但关羽是初创团队的老员工,比诸葛亮资历还老,诸葛亮不敢说什么,但后来遇到说话口气也有些大的魏延,诸葛亮就无所顾忌地表露出厌恶了。而且在蜀国满朝文武都听诸葛亮指挥的情况下,魏延却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和观点还都是同诸葛亮的想法观点迥异的。

诸葛亮几乎没同意过魏延的想法,甚至对他进行了打压。直到最后,诸葛亮明知道蜀军除了自己,当数魏延最有能力智谋,却故意让魏延的敌对头杨仪做主帅,所以魏延最后真的反了,这个反就有点微妙了。

当然,魏延、杨仪本身都不是什么好人。孙权曾评价说:“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诸葛亮对自身期许过高,同时以自身期许要求手下人,严苛不容犯错,这些手下其实都积攒着怨恨呢,诸葛亮一死,就都出来作妖了!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不多久,蜀国亡了。

不能宽容别人,更不能宽容自己过失的诸葛亮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会更加痛心吧!毕竟完美主义,是非常在意评价和期待的。 8I5O9u8c/fyHMGjNlyZx/MLEemOBEgXORCLBKpun9UrgkZhZB3ceoZekcxZaxv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