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儒,朝政中的少数派

在论及西汉的政治与思想史时,学者们经常征引几个著名的历史故事。比如,笃信黄老的窦太后因为不喜儒家学说而惩罚儒生辕固;武帝任用儒生赵绾与王臧推行仪礼,又举贤良将治《春秋》的公孙弘由微末小官擢升相位。除了考察这些儒生官员本人行止外,笔者更欲探究,公孙弘、赵绾与王臧的同僚是哪些人,掌控中枢的高官们有何典型特征,是什么因素让他们到达权力顶层。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中列有三公,即丞相、太尉(后改称大司马)及御史大夫的姓名、任期、卒年或罢黜年份。其记载起于汉朝建立(公元前206年)止于汉元帝中期(公元前20年) [5] 。班固的《汉书·百官公卿表》对前表的信息作了补充,除了涉及三公的信息外,还记载了九卿、名将以及京城高官的姓名,任命、去世或罢黜时间。

三公权力仅次于皇帝,位于汉代官僚系统的顶端。九卿则位于权力金字塔的第二层级。 京城的高级官员常常作为九卿的后备人选,地位等同于或略低于九卿。 除行政头衔外,汉朝的官员等级也以作为俸禄发放给官员的米谷来划分,从万石到一百石不等。据说三公年俸达万石,而九卿及大都邑的高官的年俸达两千石。这三个集团加上领兵打仗的将领是帝国官僚系统中最显赫的官员。 [6]

图1.1 武帝时代身份情况不明与身份可以确定的高级官员

在汉武帝54年的统治期内,共有142人(原文为141人,根据图1.1改为142人。——译者注)担任这些官职。将散见于《史记》与《汉书》的相关信息汇总,可以确定77人的出身、仕宦途径、学术方向与关系网络等。(见图1.1与表1.1) 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对日常操控国家机器的官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 JVBYE+BDPlLOs7mshInGtPXHWIviztNTQNUXyfkjdbt9e4sGqnE2wjZZNgLcK2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