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当少数派成为主角:再探汉武帝一朝的儒生官员及其同僚 [1]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历史学家们都很熟悉的大叙事。在传统的历史课本中,儒生的崛起被刻画为一出充满激烈的斗争的历史戏剧。诸子百家繁盛的春秋战国时代通常是其遥远的背景,残酷镇压学者并严禁其学说的短命秦朝(公元前221年—前207年)则奏响了序曲,而受黄老学说左右的汉初宫廷变成了舞台。以窦太后为代表、信奉黄老学说的一派与信奉儒家学说的武帝一派之间的戏剧化的政治冲突是这场历史剧的高潮。这场历史戏曲以窦太后的死亡、汉武帝的胜利宣布了儒生的政治崛起,而儒家思想也因为汉武帝的英名抉择成为主导两千多年中国精英阶层的学说。

在过去几十年间,也有学者发声,公开质疑汉儒将其宫廷对手彻底击败的说法。 [2] 比如,一些学者认为,武帝未能弘扬纯儒之学,他同样信奉黄老学说和法家思想。 还有学者发现,武帝的政治方针——无论涉及经济、军事抑或是宗教——鲜能留下儒家学说的印记。 [3] 两位汉学家戴梅可与左飞(Nicolas Zufferey)最近指出,在汉代,并没有哪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特征的“儒家”。相反,那些自称为“儒”者成分混杂,学术方向不尽相同,其中一些人甚至根本不信奉孔子。 [4]

然而,如果我们无法依照一套共有的信条或道德准则来定义“儒”,为何司马迁要将跟他同时代的一些人划为一个集团,称之为“儒”,将其定义为孔子的门徒,以此使他们有别于当时其他的官员?从社会角度来看,这样的分类又有什么深意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将不再纠结于不同的思想学派话语之间的争论,绕开与“儒”严格相关的材料。本章旨在调查武帝朝显赫官员的出身与学术方向,以评估所谓“儒”在当时权力等级中所占据的地位。本书表明,主流叙事中的主角“儒”实际上在武帝统治期间只是政坛少数派。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追问,为何传统观念会习惯性地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只占据了很少一部分高层位置的儒生身上,从而误断儒生的胜利。笔者还将深入细读《史记》中的两章——《孝武本纪》与《儒林列传》,看其如何深刻影响了有关武帝统治的传统观念与表述。 MmRlWFktHgmOURfoB+c5sImVrxUVuSNKg0VJUMFs2YRipKw5ygy4piSDv5wjTU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