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维04
找到压力来源,进行系统应对

让你情绪低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年,虽然有很多不舍,但是我依然下定决心,从工作了十年的单位离职了。

那是我奋斗过十年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都对我非常关心和照顾。这份沉甸甸的情谊我很难说放就放。

既然原先单位还不错,为什么我还要选择离职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个人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发现自己过得越来越不开心了。我也曾做过很多的努力和调整,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加开心一些,但是很遗憾,这些努力和调整收效甚微。

后来,我慢慢发现,如果不找出导致自己情绪持续低落的真正原因,那么永远都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就涉及压力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压力源。我们可以将压力源理解为“导致我们心情低落或者感到无助的根本原因”。那么,导致我情绪低落的压力源是什么呢?

经过一番分析,我发现自己有两个主要的压力源:

第一个压力源是来自身体方面的疲惫。由于家离单位很远,每天上班和下班单程就要花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第二个压力源是来自工作方面的职业倦怠感。之前我的工作内容以行政事务为主,时间久了,留给我发挥个人优势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工作压力日益增大。我是一个特别留恋三尺讲台的人,每次站到讲台上,就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尤其是拿到博士学位后,我这种“想要在某一领域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每天都有更多时间给学生上课”的冲动变得更加强烈了。

在明确了自己的压力源后,我首先做出的改变就是——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看看能不能在不离开原先工作岗位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工作。

比如,我尝试不必每天都回家,而是一周有几天时间住在学校的教师公寓,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每天路上来回奔波的疲惫。可是,住在学校的日子,我又很惦记家庭的温暖。尤其是晚上和儿子视频通话的时候,只要儿子说一句“爸爸,你今晚怎么又不回来陪我玩了”,我就恨不得马上飞回家。

同时,我尝试把工作中的压力看作激发自身潜力的动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心想这样就可以挤出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备课,然后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给学生讲课。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虽然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我已经养成了一套高效做事的习惯,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我依然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上课,也没有时间和学生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

经过上述一番探索后,我发现,除非鼓起勇气辞掉工作,找一份专职教师的工作,否则我很难战胜积累已久的职业倦怠感。毕竟,我已经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能尝试的方法我已经尝试得差不多了。我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很容易让问题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下定决心辞职后,我列出了下一份工作必须要满足的两个条件:第一,离家近一点,可以有机会让自己的身体好好休息;第二,做一名以讲课为主的专职教师,可以让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一个人一旦明确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身边的很多资源就会悄悄向其靠近。后来,我顺利地通过了另外一所高校的面试,找到了一份离家不远又允许我专心教课的工作。

虽然我做出离职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也容不得我有太多的犹豫,因为我内心十分清楚一件事情——作为一名以传播幸福知识为己任的老师,如果自己都无法鼓起勇气去追求幸福,那么将来怎么说服和推动别人去追求幸福?

在键盘上敲下上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入职新单位有半年多的时间。虽然离开了熟悉的人脉圈子,但到了一个全新的单位开始工作,也面临着重新适应的问题——比如熟悉新工作、熟悉新同事等。但是,毕竟那些真正困扰我的压力源因为换了工作都已不再继续困扰我了,剩下的那些适应新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时间会慢慢酝酿出答案,我并不担心。

现在的我,不需要在上班通勤路上花费太多时间,所以有了更多时间用来读书和写作。此外,每次想到第二天就要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我整个人都感觉心情舒畅,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总之,我整个人的状态焕然一新。

或许你也会在人生中的某个时刻放下手中的事情,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情不自禁地感叹一句:“心好累呀,压力好大啊!”可是,如果对于这些压力究竟来自哪里一无所知,你就很难找到真正有效的对策。

然而,我们要想停止各种突如其来的莫名烦躁和持续的心情低落,就要做到对症下药,首先明确自己的压力源。

三类常见的压力源以及两类压力应对策略

我们可以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源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关系压力源、身体压力源以及工作和金钱方面的压力源。 我们可以对照以下三类压力源所包含的具体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评估,看看自己目前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应对和处理。

第一类:关系压力源。主要包括婚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小王很喜欢自己的工作内容,却被迫从公司离职,只因为她和自己的领导、同事不能很好地相处。她每天都需要花大量的精力用来应付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不堪重负。

第二类:身体压力源。主要包括身体有慢性疾病、刚刚生病或者住院治疗、有睡眠困难、有心理方面的困扰、对自己的体重不满意、酒精成瘾等方面的内容。比如,我的一个学生特别在意自己的体重,所以在饮食方面节制得很厉害。对于她来说,大部分的开心和不开心都来源于自己体重的变化。

第三类:工作和金钱压力源。主要包括工作的要求超出了自己的能力、人职不匹配、失业的风险、晋升困难、难以应对各项家庭开支等方面的内容。比如,小丽在生活中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可是每次上班的时候都愁眉苦脸,因为在工作中她经常会有一种不胜任感。她学的文科专业,现在却被调到了一个整天要和数据打交道的部门。

在明确了压力源后,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积极应对问题。总的来说,心理学上将压力应对策略分为两大类,即“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所谓“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主张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积极的行动,处理和应对那些导致压力产生的具体问题。而“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主张通过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认知方式,尽可能降低对压力情境所产生的过激反应。

我们在现实处境很难得到改变的时候,应当首先考虑“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比如,领导否决了小A辛辛苦苦花了两个星期做出来的一个活动策划案,还批评小A观念陈旧、缺乏创意,这让小A感觉很受挫。面对此类工作上的“打击”,小A就可以考虑采用“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比如,小A可以不必把领导的批评看作对自身能力的彻底否定,进而萌生出“反正我在这家公司混不下去了”的想法,最终采取以“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做事情。其实,小A可以尝试把领导的批评看作对自己的一种鞭策。毕竟,隐藏在领导批评话语背后的,可能是领导的良苦用心——也许领导希望小A成长得更快一点。

小A如果能够采用相对积极的心态和视角看待领导的批评,就不会因为领导的一句批评黯然神伤太久,从而更快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我们在现实处境可以得到改变并且时机合适的时候,应当考虑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比如,小B接到了领导临时交代的一项写作任务——起草部门的年度发展规划,感觉压力很大。对于他来说,这个时候所能采取的最佳应对方式,就是马上去处理导致压力产生的现实问题(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收集资料,撰写写作大纲,尽快动笔去写材料。一旦完成这项写作任务,小B的压力就会消失。如果此时小B采取的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虽然他从积极的视角看待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但只是不断告诉自己“我能行”,就很难起到特别好的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两大类压力应对策略。

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概括为以下三点: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无条件地接纳他人、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这三点不是我随口说的,而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阿尔伯特·埃利斯的真知灼见。他认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有三大基本哲学观,就是无条件地接纳自我、无条件地接纳他人、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当我们面对一些很难改变的压力情境的时候,这三点对我们改变自己的认知,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将会有很大的好处。

1.无条件地接纳自我

很多人的焦虑,都是由于不能接纳自我造成的。例如,我的一个学生小娜刚刚迈入职场,工作很努力,但是最近在工作上犯了一个小错误——在整理会议记录的时候,她把一个部门领导的名字打错了一个字。

发现这个错误之后,小娜感到非常焦虑,马上跑去和领导道歉。领导回复说:“没事,下次注意就行。”但即使是这样,小娜也不能原谅自己。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她始终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不停地责怪自己——为什么没有多检查几遍再提交材料。

根据我对小娜的了解,她不是那种粗心的人。她之所以会犯错误,很可能和她在那段时间工作特别忙碌有关。其实,很多人都可能会忙中出错,小娜完全可以放过自己,全身心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

然而,她是一个不能做到接纳自我的人。她总是觉得,只有当自己表现完美的时候,才是有价值的。否则,自己就会显得很没用。因此,所有的事情,她都想做到尽善尽美,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与之相随的,就是源源不断的压力感和焦虑感。

对于小娜来说,她要学会接纳自我。她需要不断告诉自己:“即使没那么拼命努力,即使偶尔犯一点小的错误,我也是有价值的,我也值得被尊重和被关爱。”我对小娜说,这句话,如果重复一百遍还没有效果,那就重复一千遍。

当我们对自己的体形、容貌等先天条件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尝试在大脑中不断地重复这句话:“我需要无条件地接纳自我,因为酸酸甜甜就是我。”

2.无条件地接纳他人

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处理关系类的压力源。

曾有一段时间,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学校要求学生每日坚持通过网上的一个系统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系统操作流程并不麻烦,学生扫码进入,20秒之内肯定能填写好。

当时我带了183名学生,要确保这些同学在每天上午10点前完成健康情况报告。可有些同学总是忘记上报。

有一个同学,在他忘记完成报告的时候,我给他发信息也不回,打电话也不接,真是让人着急。最后没有办法,我只能打电话给他家长,让家长提醒学生。没想到接到家长的电话后,学生非常不耐烦地给我打电话:“好的,知道了,刚才我已经填过了!”

我这边还想多叮嘱两句,而对方已经挂断电话。于是,我又编辑了一段长长的信息发过去,希望学生能够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可学生没有任何的回复。这个时候,我感到有些焦虑,心想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么讨厌老师。

后来,通过和另外一位老师聊天,我才知道,这个学生从小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他对所有人都很冷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冷漠是一种防御机制,其潜台词是,“我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我瞬间就不生气了,反而觉得这个学生很可怜,需要被好好关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所谓的“奇葩”,然后发出“这个人怎么能这样做”的感慨。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某个人是奇葩,真正的原因往往是我们并不了解“他”。那些脾气火暴的人、态度冷漠的人、自私自利的人,除了有少许的遗传因素,很多人都是因为缺少关爱或者受到过打击才形成了现在的性格。

你一旦了解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就不会觉得他的行为“难以理解”了。所谓接纳他人,实际上就是要承认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自不同的成长环境,行为处事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我们不能苛求别人总是按照我们的意愿或想法行事,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理解、接纳他人。

3.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你如果很容易因为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而抱怨不断,那么你特别适合经常在心中默念这句话:“我要尝试无条件地接纳生活。”

最近有一个朋友和我在网上聊天。朋友说,他这几天在家办公,各种新的突发状况不断,一件事情刚刚做完,下一件事情又来了,感觉比平时上班累多了。有时候,他好不容易闲下来,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了,马上又担心是否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

每次遇到新的问题,他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我的天,怎么会有这么多事情,还让不让人过了!?”对于这个朋友来说,他之所以经常会为工作上的新问题感觉焦虑不已,是因为他一直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工作和生活应该是顺顺利利的,否则我就要生气。”

这就是不接纳生活的一种表现。人生苦难重重,只要活着,每天就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而我们能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接纳生活。具体来说,就是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难,是生活和工作的常态。一个人,只有勇敢地接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不轻易被难题吓倒,才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焦虑和恐慌情绪,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各种压力。

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在了解完“以情绪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

我们也可以把“以问题为中心”的压力应对策略概括为三点:收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源、鼓起勇气做出改变、用小的改变撬动大的改变。那我们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去运用这三点呢?

1.收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源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先尽可能多地去收集一些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资源,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有哪些常见的资源可供我们借助呢?

首先,读书。每次在遇到一本心理学方面的好书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发出这样一句感叹,如果能早点儿读到这本书,就不用一个人苦苦思索这么长时间了,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书籍是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可以借助的一个重要资源,因为里面包含了很多前人的智慧。在生活中遇到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我是否可以尝试通过读某一本书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我们总是感觉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时候,可以尝试去读时间管理方面的图书;我们总是为如何理财而感到困惑的时候,可以尝试去读几本理财方面的书。要知道,烦恼太多的人,往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喜欢闭门造车,总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其次,向有经验的人请教。你加入一个新的部门,接到一项新的任务,遇到一个新的问题,都应该考虑向有经验的人去请教。及时向别人请教的人,可以积极借鉴别人的经验,少走很多弯路。你在向别人请教的时候,不用害怕被别人拒绝。只要你态度真诚又谦虚,大部分人都有乐于助人的倾向,因为每个人都希望展现自己成熟、专业的一面,在指点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存在感。

最后,尝试付费咨询或培训。有的行业精英,普通人难以接近,但是这些行业精英往往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资源和智慧。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付费的方式去接近这些行业精英。要知道,付费是对他人时间和价值的一种尊重。比如,对职业生涯感到迷茫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找到了一位职场专家,付费进行了咨询,他很快就帮我理清了个人发展的思路。再比如,我们也可以参加行业精英组织的培训班,从而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他们,然后通过积极提问或者在培训班上努力表现自己等方式,获得行业精英的一对一指导。

2.鼓起勇气做出改变

很多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难题后,常常深陷消极情绪中不能自拔,归根结底是缺乏改变的勇气。

比如,在我拿到博士学位后,有一些年轻的同事过来向我请教报考及攻读博士研究生的相关问题。在了解了考博及读博会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后,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勇气做出改变。然而,无法鼓起改变的勇气,就只能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待更长时间,持续地感受着源源不断的慢性压力。

再比如,一位朋友曾向我询问关于换工作方面的问题。他在高校从事行政工作,觉得目前的岗位无法充分发挥他的潜力,而他更想成为一名高校英语老师,于是他托我帮他留意。有一次,我得知一所高校正在招聘英语老师,于是赶忙把招聘消息转发给他。但是他有些犹豫地对我说,这所高校不是事业单位,没有编制,他担心不太稳定,所以他想再考虑考虑。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发现他的朋友圈依然在发一些消极的动态,替他感到惋惜。有时候,我们考虑得太多、什么都想要,是很难鼓起勇气做出改变的。

生活中的很多难题,都需要我们鼓起勇气才能去攻克。时机到来的时候,过分犹豫,只会让我们错过更多的机遇,然后停留在原地,垂头丧气。

3.用小的改变撬动大的改变

正如《道德经》所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其实,无论多么难做的事情,都可以被拆解成一件一件相对容易做的事情。

比如,发表一篇论文很难,但是可以把发表一篇论文拆解成收集相应的参考文献、阅读文献找灵感、列出论文写作大纲、每天完成一部分写作内容、初稿完成之后找高手提修改意见、修改稿子、投稿、和编辑沟通等一些相对容易的环节。

我们解决问题时所持有的自信心,有时候就像一个“零存整取”的存钱罐,每当完成一个小的任务,我们的自信心就会提升一点。我们完成的小任务越多,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变得越强大。

克服畏难心理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做出小的改变开始,然后用小的改变不断撬动大的改变。也许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完成某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每天完成一点点,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成一个看似不可完成的艰巨任务。

总之,遇到难题的时候,你别想太多,马上去做吧。 2gQ8TnpZ41w26Vkh9Ly1wSoX2aa4HhPP47SdnLYDdkC8oOvUy1gP31nGvurQO2i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