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君主和官僚的矛盾

以上就是西汉初期政权的大致架构,这些只是个轮廓。往深了说,那是几十斤纸的论文也说不完的。上面提到的从地方到中央的各级机构和官员,从意识形态上来说,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朝廷,是国家,而不是皇帝本人。至少在汉代,士人阶层的心理状态普遍是这样。

当时,皇帝是皇帝,国家是国家,分得非常清楚。后来那种“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心理,那时候还不流行。

皇帝是天子,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是统治集团宣告自己合法性的一种形式。皇帝是老天爷的儿子,你们怕不怕?你们给老天爷的儿子打工,你们敢不听话吗?本质上,大家效忠的是这套制度,是皇帝这种形式,而不是皇位上某个具体的人。

西汉初期,朝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类似于委托管理的模式。皇帝把国家政权委托给丞相等人进行管理。这实际上是对功臣宿将集团的一种妥协。刘邦活着的时候还好,他死了之后,继位掌权的要么年幼,比如汉惠帝;要么得位有点不正,比如汉文帝。面对东方诸侯国的威胁,自身又比较弱势,就必须把一部分权力分给满朝的开国功臣。否则,这些人凭什么支持你呢?

这就导致西汉的前几任皇帝,成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是由丞相等三公包办的。萧规曹随就是对这一时期的最好写照。

当时的逻辑,说得绝对点,就是老大你信任我,那就得听我的,我帮你把事给办了;老大你不听我的,那就是不信任我,那我就不干了。

但是事情嘛,总是在变化的,时间总是更有利于年轻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国功臣们一个个都走了,诸侯王的势力也大大削弱。但惯性使然,三公九卿等还依然延续着之前的权力。

有一段记载很有名:

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当了丞相,能把一个闲人直接任命为俸禄两千石的大官。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相当于把一个连公务员都不是的人,直接任命为省部级的高官,这下知道他的权力有多大了吧。

于是某一天,汉武帝就对他说:“你的官任命完了没有啊?能不能留几个职位给我呀?”

可想而知,到了这时候,皇帝就不能再让着了。

前面说过,汉武帝通过察举制拉拢社会上的闲散人才跟着自己干。但是,他也明白,真正对他的事业构成阻碍的,不是丞相等人和三公制度本身,而是要把丞相等三公制定政策的权力收回来,把他们变成纯粹干活的人。 kbvzt0l/cI5NK0RH/2mSgyyM2N/DEmqBrtcYjhAUF+K4Rmog8oXmgzr0HK4LLNZ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