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五年,公元前 136 年,刘彻 20 岁了。
本年,设置“五经”博士。“五经”指儒家的五部经典:《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博士,专管经学传授,一般由博学或具有某种专门知识的人充任,有的时候,也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或私人秘书,所起的作用和后来的翰林类似,有建议权没执行权。
博士们普遍来自士人阶层。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农、阴阳、杂家等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博士们的学术渊源、学术派别和思想倾向不同,故此时对博士的归类比较笼统,可以按大的学术流派称呼,如法家博士、儒家博士、道家博士等。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之后,称呼变成了法家博士、道家博士、《易经》博士、《尚书》博士、《诗经》博士、《礼记》博士、《春秋》博士,也就是说,儒家博士多了数位“小弟”,儒家的博士占比一下就高了。这可以算是刘彻“罢黜百家”的开始。
其实,“罢黜百家”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这是班固说的,汉武帝从来也没有表示过要罢黜什么家。
西汉时期,尤其是汉初,有鉴于秦朝的教训,统治阶层对各种学术思想的态度还是比较宽容的。在实际操作上,刘彻只是通过设立“五经”博士这样的手段,变相地抬高儒家学说的政治地位,并没有拿其他的诸子百家怎么样,更没有故意废除他们。再说,思想是最难控制的东西,并不是皇帝发一份诏书,然后大家的思想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儒学的垄断性官方学说地位,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还有过多次反复。而且,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学,和先秦时期的儒家还是不是一回事,就更得两说了。
如果一种思想学说得不到政治上的支持,就很容易湮没无闻。虽然汉武帝并没有明令赶走其他各家的博士,但是,从此以后,其他各家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力确实是一天不如一天,直至无声无息地退场了。特别是法家,自秦亡以后,在公开场合,几乎没有了自己的声音。不过实际上,从战国开始,法家就没有一天离开过政治领域,各朝代都会用法家学说,就是不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