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游牧文明的产生原因

那些在竞争中失败的部落,或者被消灭;或者融入胜利者的联盟中;或者不得不从农业核心地区退缩到农业边缘地区;或者就只能停留在农业地区之外。

不管是失败者还是胜利者,在这一时期,大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大体类似的。在自然经济状态下,人们只能利用自己所处的环境能提供的东西进行生产活动。那些退缩到农业边缘地区或者停留在农业地区之外的部落,就根据所处地域的情况发展出了各自的经济模式。比如古羌族,因为所处的地区,要么是高原,要么是山间盆地,就发展出了农牧混合型的生产方式。而更靠北、更寒冷、降水量更少的地区,连混合型的生产方式也维持不了。这些地区一般有广阔的草原可以低成本地饲养牲畜,所以就因地制宜,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并通过大量的牲畜来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资。又因为季节和气候对草原生态的影响大,牲畜啃食过的植被也需要时间恢复,故草原部落总是定期移动,逐水草而居。这种基于生产方式产生的游牧部落特性,又衍生出了他们独有的组织方式、文化特点、军事技能、政治结构,等等。

在发展的过程中,农牧混合部落和农业族群也在互相渗透。

颠覆了西周的戎人部落,就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游牧民族。而白狄部落更是建立了农耕化的国家——中山国。在农业地区的部落或国家完成几轮重组,力量更集中了之后,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占有更多的生产资料,开始逐步向农业边缘地区发展。那些农牧混合的部落要么融入进来,要么就继续向更偏远的地区退缩。

战国时期,随着那些农牧混合部落的消散,原来在农业区和游牧区之间的缓冲地带也消失了,已经国家化的农业族群开始直接接触纯粹的游牧文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这是两种不能兼容的生产方式,因此,一接触就表现出了强烈的对抗性。

作为游牧文明的代表,匈奴这个名字开始正式出现在史籍中。 OW+eijisb2vXRxdVWglh9u/9WVlT7rFASZOeZn+LrdGrIszh3FM5Yhk/EoByh/F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