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七年,公元前 150 年,十一月,皇太子刘荣被废为临江王。之后,景帝快速打出了一套让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
二月十六,将功勋卓著的太尉周亚夫升任丞相。同时,取消太尉这一职位,在事实上剥夺了周亚夫的军权。
两个月后,刘彻的母亲王氏被立为皇后。紧接着,刘彻被立为皇太子。这一年,刘彻六岁。
又过了两年,公元前 148 年,三月,刘荣死了。他因为涉嫌侵占太宗庙(汉文帝刘恒庙号太宗)的土地,被关进了中尉府,然后就死在了里面。《汉书》说刘荣是死于自杀,《史记》没有说明刘荣的死因。
我认为,刘荣的被废,跟他自己做了什么没什么关系,跟他的品行如何关系也不大。
景帝立刘荣为太子,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堵塞悠悠众口的应急措施。当事后景帝开始认真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刘荣的短板就暴露无遗。首先就是他老妈栗姬眼光浅、格局小,缺乏政治素养,是刘荣被废的直接导火索。栗姬树敌太多,作为宠妃,与景帝的众多嫔妃关系不好,尚有说头,与景帝的亲姐姐交恶实属不该。刘荣被立为太子后,长公主主动示好,有意结为儿女亲家。栗姬因为之前长公主总给景帝引荐美人,心里不痛快,就没有答应,这就结下梁子了。要知道,景帝有十几个儿子,同胞姐姐却只有一个,且手握大权的窦太后还健在呢,所以,长公主的能量是很大的。再说,长公主要嫁女给刘荣,难道是为了刘荣这个人吗?嫁的是太子之名呀,在长公主心中,那是谁当太子就嫁女给谁呀。果然,长公主立即做出反应,开始在景帝面前诋毁栗姬……最令人不解的是,栗姬竟然对她的庇护者景帝也有抱怨。刘荣的支持者,他的老师窦婴以及丞相周亚夫,国家文武班底的最强人物操碎了心,也表示带不动,带不动。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栗姬的出身。她是齐国人。
七国之乱里,有四个国是原齐国地区的。这一点恐怕景帝也不会不考虑。
整个汉代,外戚的势力一直很强大。景帝估计不想看到自己未来的皇帝儿子,背后站着一个过于强势的母家。尤其是当景帝透露出废刘荣的意思之后,周亚夫和窦婴都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并且还表达了不止一次,反对无效后,窦婴竟然还找借口辞职了。
这两个人,一个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大功臣兼功臣二代,一个是窦太后的侄子兼外戚的领头人,背后都有一股强大的势力。要是这两股势力合流,会干出啥事儿呢?
当年,周亚夫的爹周勃,联合陈平发动政变,拥立庶出的代王刘恒当皇帝。那么,景帝百年之后,周亚夫和窦婴要是联手废掉新皇帝,迎立前太子,谁能挡得住他们?至于借口,就像是牙膏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就算这两人以后忠心耿耿,但是受功臣牵制的皇帝,日子也是很难过的。汉文帝当年在周勃等人的掣肘下,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汉文帝想重用自己看上的贾谊,“周勃们”说贾谊不行,文帝也只好作罢。
景帝时期,这联系功臣和外戚两大势力的重要纽带,就是刘荣。刘荣的具体死因不明,但他一死,功臣和外戚这两股势力合流的可能性就大幅度下降。只要这两股势力不合流,新皇帝的位子就稳当多啦,日子也会好过点。景帝既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活在大臣的牵制下,也不想让自己儿子的皇位受到母亲一族的威胁。所以,刘彻母亲王氏家族的弱势情况,反而成了刘彻竞争皇储的优势。
关于刘荣的死,电视剧《汉武大帝》的解释是:刘荣是被刘彻的老妈背后搞死的。说实话,如果真是这样,那也无可厚非。真要让栗姬和刘荣成功了,以栗姬那种性格,刘彻他们娘俩,下场估计也不会太好。从后来的历史进程看,汉景帝的选择至少不能算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