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孩子体验到生命的美好,才有动力学习

作为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指导师,我总是会跟家长和孩子打交道。很多家长都被一个问题困扰——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

我和这样的孩子交流后发现了一个共性,他们之所以没有动力学习,绝大多数是因为体验不到生命的美好,也体验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些选择用极端方式伤害自己的孩子,不是他们想要那样做,而是他们真的不想像现在这样活着。他们试图用自残的方式呐喊,甚至想以生命为代价警醒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才能开花结果一样,孩子的内心也渴望被认可和欣赏。当这一需求被满足,他们便可以体验到愉悦、兴奋、幸福等感觉。拥有这些美好感觉的孩子才能自我欣赏和自我认可,变得热情主动、积极上进,在学习上也会更加努力,因为他们想要成就自己的美好人生。就算在生活和学习中犯了错,家长也可以通过欣赏来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重拾信心。

那么家长该如何欣赏孩子呢?

第一,欣赏要建立在接纳和相信的基础上。

只有家长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美好。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甚满意,只是嘴上敷衍着表扬,孩子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家长首先要如其所是地接纳孩子的有限和不完美,这是欣赏的基础。如果家长总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和其他孩子的长处作比较,是不可能真心欣赏孩子的。

我国赏识教育第一人周弘老师,他的女儿周婷婷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是一个全聋儿,完全听不到声音。但在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下,周婷婷不仅上了大学,还去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周弘老师能把身患残疾的女儿培养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他接纳了女儿的一切,并且相信她是一个天才。只要女儿有做得好的地方,他就及时地送上认可、肯定和欣赏,周婷婷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我是好孩子”的种子。因此,她不仅没有因为先天的缺陷而自卑,反而成长得阳光自信,小学连跳两级,10岁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16岁成为“少年大学生”,20岁出国留学。

第二,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并表达出来。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美好品质,比如勇敢、观察力强、做事细致、善良、有爱心等,只要你发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就真诚地表达出来。当优点能常被家长看到并欣赏,孩子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优点也会不断生发,真正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资源,帮助他学习、工作和生活。

曾经有一位妈妈,说她5岁的女儿不是很自信,我就让她每天花些时间和女儿一起进行自我欣赏。这位妈妈照做了,效果非常好。

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就是和孩子一起,找对方身上的优点。

比如妈妈说:“宝贝,妈妈发现你挺细心的,你每天总是把玩过的玩具都收拾好。妈妈也发现你挺懂事的,每次咱俩去超市回来,你都会主动帮妈妈拎东西。”然后邀请女儿也对妈妈送上欣赏,女儿可能说:“妈妈,我发现你挺能干的,每天都要洗衣服、做饭,还要收拾家。”刚开始的时候,女儿可能还不太会找妈妈的优点,但渐渐地,女儿就越来越会欣赏妈妈了。再后来,就可以进行自我欣赏了。这时候妈妈可以稍作引导:“宝贝,妈妈看到你有这么多优点,你自己觉得还有哪些呢?”你会发现孩子果然找到了连妈妈都没有注意到的优点。

再看到这位妈妈的时候,她跟我说,她和女儿每晚睡觉前都会完成这一亲子交流,她发现女儿睡着后,脸上会露出甜美的微笑,可见孩子的感觉非常好。这项活动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不一定非要特定的时间。

家长总觉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怕夸奖多了,孩子会变得骄傲自大。实际上孩子被欣赏后,内心会感觉美滋滋的,变得更自信,做事更有热情,也更容易配合家长的要求。

第三,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

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及时地送上肯定和鼓励,这一点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尤为有效。我女儿读高中的时候数学不好,总是很沮丧,后来进了一个辅导班补习数学。之后的一次考试,她在年级前进了几名,我问女儿:“你考试有进步,要不要继续在辅导班待下去呢?”她表示肯定。后来又一次考试,她在年级前进了22名,我又跟她说这次进步不小,可见在辅导班学习是有效果的,女儿就继续跟着这个老师非常努力地学数学。除了不断地表扬她的进步,我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女儿的作文发给了数学辅导老师,我告诉老师,女儿只是数学差些,她的其他方面非常棒,尤其是作文,常常被当作范文在年级传阅。老师看了我发给他的作文,立即就在下一节数学课上表扬了女儿,女儿回家之后也一直很高兴。在家长和老师持续的欣赏和鼓励下,女儿虽然数学比较差,但依然很自信,所以她愿意去攻克数学上的难题,成绩也就渐渐提高了。

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并且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孩子得到家长的支持,才会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的进步找到更大的动力。

第四,欣赏孩子要注意方式。

对孩子表达欣赏的时候,不要直接说“你太棒了”或者“你是天才”这样笼统的话,而要把孩子的行为描述出来,让他明白自己到底是哪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作者特意提到,欣赏孩子要从三个方面来做:描述你所看到的,表达你的感受,再把孩子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我认识一个妈妈,她的孩子读二年级。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妈妈看到孩子脸上蹭破了一小块,就询问是怎么回事,孩子回答说两个同学打闹时不小心撞倒他,脸蹭到了地上。妈妈又问他那两个同学有没有向他道歉,孩子回答说没有,不过他已经表示了原谅。这位妈妈就用上面这三步表达了对孩子的欣赏,她说:“宝贝,你们班的两个同学打闹不小心撞倒了你,没有道歉,不过你知道他们不是故意的,原谅了他们,妈妈很欣慰,你这样的行为就是宽容。”

孩子听后,露出灿烂的笑容,整个晚上都是欢快的。

第五,对于犯了错或者行为有问题的孩子,也可以用欣赏的方式与其沟通。

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的故事非常著名,也很有启发意义,故事是这样的: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时,在校园里看到一个男孩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孩已经等在门口。陶行知不仅没有批评他,还送了他一块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孩惊疑地接过糖果。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男孩,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男孩迷惑不解地又接过了糖。陶行知掏出第三块糖,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同学,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听到这里,男孩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悔愧地说:“陶校长,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男孩,说:“你正确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待男孩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这个男孩以后还会打人吗?我想答案该是否定的。这就是欣赏的力量。

曾经有一位高一孩子的妈妈找到我,说孩子就是不去学校,每天晚上打游戏到半夜,白天睡到中午,然后出去和一帮社会上的人打篮球。我就让这位妈妈发自内心、真诚地欣赏孩子,找到他身上的优点并每天在本子上写下来。因为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这位妈妈很是头疼,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了。神奇的是,一段时间之后,这位妈妈告诉我,孩子主动说要回学校上课。即使这段时间妈妈没有跟孩子说些什么,但是妈妈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孩子感受到了,所以改变就发生了。

从我的第一本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出版至今,我已经为家长们写作、演讲超过十一年的时间,我的书累计销量也达到数百万册,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自我学习的重要性,我感到十分欣喜。这本专门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新书,是在我之前出版的《与孩子并肩的人》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特意添加了针对家长们最常提出的七类问题的回答,并邀请我的女儿李若辰专门给孩子们打造了关于不同学科学习方法和语文写作技巧的两本别册,希望能给家长和孩子们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

每个孩子都像一粒种子,每粒种子都有顽强的生命力,而认可和欣赏就是激活种子生命力的养料。从现在开始,愿每位家长都能成为施肥的园丁,助力孩子茁壮成长。 su0UMHd/QzDMs8bg+byl2r/BjD6HHsO3bFNp+4UbQLO7C97+IrwDMTzLZ30Bisb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