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与生俱来,以及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情结,为我们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从而克服自卑心理、不断超越自己。

本书作为阿德勒博士最为重要的著作,对世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直接促进了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Alfred Adler,1870-1937年)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阿德勒最著名的作品有《The Practice and Theory of Individual Psychology》(中文译名《个体心理学的实践与理论》)、《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中文译名《理解人类本性》)、《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译名《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或《自卑与超越》)等。 wd3MC6KrqgNxFCu7S5afB0fAGkem227YJVzmkaU28eKoBq7FnjSpQTpuMOGVejpm



前言
和谐之美

在了解人性方面,迄今为止,世界上有两大心理学流派,一个是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学,另一个是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所谓联系,是因为阿德勒曾经是弗洛伊德的学生,还一度是弗洛伊德思想的捍卫者;所谓区别,是因为阿德勒发现了弗洛伊德这位比自己年长14岁的老师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中,过于强调了人类的性欲和本能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却忽略了社会感在人格塑造中的巨大作用。

于是,怀着对科学的尊重,以及对梦想的不懈探索与追求,阿德勒与老师弗洛伊德在学术思想上决裂,毅然开创了个体心理学,在引领人类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做出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假如没有个体心理学的诞生,我们的世界将变得难以想象。因为弗洛伊德思想的一度盛行,造成了人们,尤其是西方社会禁欲主义闸门放开,使得性开放曾经成为一大潮流,这导致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诸多生理疾病(如艾滋病等)的涌现与泛滥;弗洛伊德思想中对性欲和本能的强调,曾一度强化了“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倘若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仅限于此的话,我想,这或许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亵渎。

幸运的是,阿德勒在实践中研究与论证精神分析学时,发现了社会感在人们个性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且,阿德勒还发现,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本能会严格受限于自己的某种思想认知,而这种思想正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阿德勒还发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个人的社会兴趣。假如一个人热爱生活,那么这个人必然是对社会有浓厚兴趣的;倘若一个人对社会缺乏兴趣,就会对生活持悲观的态度,进而影响自己的健康……

此外,阿德勒还发现了童年记忆中对生活的诠释,对一个人日后行为准则构成了重要影响,以及梦的确切含义,还有友谊、职业、爱情和婚姻,等等。在这些重大发现中,仅靠原有的性欲本能理论,已经无法予以解释,甚至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于是,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并突出强调了人性中的社会性因素。应该说,个体心理学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首先,阿德勒本人学术造诣深厚,是欧洲,乃至世界最为古老、最受尊重的大学之一——维也纳大学 的医学博士;其次,阿德勒作为一名出色的眼科与内科医师,行医多年,而且专门研究了人体器官与性格塑造的关系,并对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曾经是弗洛伊德学派的核心成员。

因此,阿德勒开创的个体心理学脱胎于精神分析学,但又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精神分析学的不足。它雄厚的实践基础、缜密的理论思维,使它一经诞生,立即风靡欧洲,并很快漂洋过海传播到美洲、亚洲、非洲、澳洲等地。实际上,现在很多学校的心理学课程,都是立足于个体心理学,立足于将一个人塑造为优秀公民,强调一个人通过社会贡献来寻找自我价值。

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正如阿德勒博士所说,要面临三大问题,分别是生存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和婚姻问题。一个人要收获完美的人生,必须在完美地解决这三大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舍此以外,没有他途。

要解决这三大问题,就需要我们热爱所生活的社会,积极地投入与他人的合作之中,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使别人获得发展,进而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从这点上来看,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与我国孔子倡导的“修身、达己、达人、大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在这个地球上,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都在追求一种和谐。基于这种和谐,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无论我们属于哪个性别,无论我们是何种肤色,因为我们都是人类,所以就有共同合作的必要,从而让我们一起努力,消除贫穷、落后、疾病、饥饿、歧视、误会等,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变得更加美丽。

我也欣喜地看到,任何一种期望保持生命力的学术思想总要在自我挣扎中获得新生,包括弗洛伊德思想也正在日益重视社会性对人性的影响等。这也正如阿德勒博士所说,只要人们努力的方向是有益的,最终便会趋于统一。用我们中国贤哲的话说,即为“殊途同归”。

也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我深深地认识到,翻译阿德勒的作品,并促进将个体心理学在国内进一步传播,是一件很有意义又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是因为,个体心理学的核心要义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几乎一致,那就是“和谐”。我也相信,和谐方为世界上的至美。

最后,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诚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特此鸣谢!

译者:李章勇 wd3MC6KrqgNxFCu7S5afB0fAGkem227YJVzmkaU28eKoBq7FnjSpQTpuMOGVejpm



第一章
生命的意义
Chapter Ⅰ The Meaning Of Life

奉献乃生命的真正意义。一旦我们发现并了解了生命的意义,我们即拥有了把握整个人格的钥匙。假如我们在今日检视我们从祖先手里接下来的遗物,我们将会看到什么?他们留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们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体一分子,要对人类幸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一个人生命的意义,必然是能够为别人所分享,且被别人认定为有效的东西。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范畴里,包括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认识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依赖于这种看法来认识世界。

这就好比,我们看到的“石头”或者“木头”,都是与我们人类相关的概念。假如这些概念与人类毫不相关,那么,作为人类的知识来说,这种认识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没有人能够脱离“意义”来认识事物。

我们所感受到的“现实”并非孤立的,而是经过我们“解释”后的产物。正因为这样,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块石头,总会萌生不同的认识。可见,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解释”难以完全相同。在“意义”的领域,有些解释是正确的,有些解释是错误的。

因此,我们若直接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人很可能会不知道从何说起。的确,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少会经常探究这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却是从人类诞生以来就有的。即使现在,我们也会偶尔听到一些年轻人,或老人,这样问:“人为什么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人们处于顺境时,很少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只有身处逆境时,才会一次次问自己这个问题。不管怎样,每个人都会基于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萌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其实,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在阐释着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这个角度上说,生命的意义不可胜数,而且每种意义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意义。虽然这样,但我们却可以知道,有些意义具有正面作用,有些意义具有负面作用。那么,作为一门科学,显然需要一种通用的“标尺”。这个通用的真理又是什么呢? wd3MC6KrqgNxFCu7S5afB0fAGkem227YJVzmkaU28eKoBq7FnjSpQTpuMOGVejp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