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外滩的印象
照片灵感之源

多年前,我初到上海,漫步黄浦江边,高楼林立的浦东映入眼帘,建了一半的上海中心大厦,还在夜以继日地逐层攀升,直追云端。大厦一层层建造,也将城市的梦想建成现实,而转身回望,一长排外滩老建筑沿南北向展开,这便是上海外滩历史建筑群。浑厚的建筑石材布满雨痕,如经历了沧桑的老者,向人们言说近百年如黄浦江般曲折盘桓的上海历史。几年过去了,我仍常来外滩,感受这个城市的开放、包容和活力。

在上海的传统中,人们习惯称河流上游为“里”,河流下游为“外”,外滩因在已消失河流“上海浦”的下游,而得名“外滩”。

在近代历史中,外滩的建筑群大致经历了三次建设。从上海开埠到19世纪末,在外滩修建的多是英国乡村风格和印度券廊式建筑,此时混凝土技术尚未发展,建筑多是两层砖木结构;20世纪初由于工业新技术的发展,外滩也第二次翻建了一些折中主义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的新结构形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三次的建设引入了更接近现代派的装饰艺术风格,提升了建筑高度,将部分重要建筑翻新。经三次建设便形成了现在规模的外滩建筑群,建筑群集合了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建造工艺,也见证了上海近代城市化的起点和发展。

构思一个城市的空间摄影作品需要全面地了解、深刻地理解这个城市的空间,从不同维度上接近它的真实。从纵向的时间维度上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外滩从一片滩涂之地,经历了银行、洋行、码头、船厂的多次建设,一步步成为现在规模和风貌的城市街区;从横向的空间维度上了解城市当下的存在状态和属性,作为旅游景观,外滩空间是开放的、活泼的;作为城市界面,外滩空间是水平的、横向的。寻找一种观看和呈现外滩景色的视角是拍摄外滩城市空间的关键。站在外滩环顾黄浦江,想象着开埠之初那些船厂码头繁忙的景象,我联想起《清明上河图》里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景象,汴河两岸熙攘的人群、林立的店铺和繁忙的船只被画家张择端疏密有序地组织在画面之中。这幅画是中国传统散点透视长卷画的经典,也是这次摄影的创作灵感的来源。

行走在外滩中山东一路上,拍下每一栋建筑,再将其排在一条马路上,将建筑群做成一幅生动、完整的城市画面(见图1-1)。为精确拍下每个完整的建筑,拍摄位置选在建筑对面的路边,从原教会教堂起由北向南行走依次取景,在不太宽阔的街道里使用超广角的镜头拍下每栋建筑的正面全貌,再将它们拼接处理成一整排的街道建筑,即外滩“第一立面”。

图1-1 外滩建筑群和外滩城市天际线

在这张超长的照片中(见图1-2),普通照片的比例被打破,画面为水平而多视点,制作成大的画幅可作移动观看,每一块画面都是一个不同的建筑场景。

图1-2 从浦东滨江望向浦西的外滩全景和城市天际线

在照片审美的倾向中,可以是图形之美、光影色彩之美,也可以是想象之美,即历史画面的想象——图形之美很重要,而更有味道的是照片之外的想象之美。对于一张照片来说,它本身只是光的影子,只是色调,只是图形,图形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而当照片结合了城市和历史,图形就多了一层故事。

摄影的灵感之源有时便来自你对事物的印象和事物背后的故事。 n3Vwo4QlEd4ZMRF3s8Rm3IL//kIRC/rQI3xEDxGDHhgBkkU/UmovESQoOOVgine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