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百年外滩收官之作”的外滩SOHO,在外滩建筑群最南端,由六个单体建筑组成。街区组团中最高的主塔楼高约135米,其所在地块是外滩沿江面剩下的最后一块空地,外滩SOHO也是60年来外滩唯一全新建造的一组建筑,简洁的竖向石材线条和外滩的老建筑相辉映,是外滩的新地标,也是现代与历史的对话(见图1-23)。
图1-23 外滩SOHO建筑烟团平面和拍摄路线示意图
图1-24 早晨逆光的外滩SOHO和城市(快门速度1/200秒,光圈F/8,感光度200)
在城市意义上,外滩SOHO延续了街区历史文脉,也置入了城市现代功能。组团建筑塔楼与浦东陆家嘴的高层建筑群隔江相望,米白色石材建筑立面的竖向线条秩序而有力,如简化的装饰艺术风格,材料上继承了外滩历史建筑厚重石材的传统,也似是向前辈建筑致敬。历史已成为历史,而今天的新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带着今天的建造工艺和人工痕迹也会成为新的历史。
组团建筑西侧和北侧为细碎密集的城市肌理,空间狭窄难有取景位置,东侧和南侧为中山东二路和人民路的开阔道路空间,是建筑形象的主要城市展示面,也是最好的外部拍摄位置。
在设计上,建筑平面为六个长方形的体块横向错位布置,窄边朝向黄浦江方向,每个长方形又分成三个小长方形朝向江面依次错位布置,与黄浦江景观产生对话,同时增大建筑的观景面,以收纳更多江景。
平面的错位也使建筑之间形成很多次空间,丰富了建筑组团内空间的灵动性,甚至从庭院内部也可看到黄浦江东岸的上海中心大厦,通透的庭院空间为拍摄提供了很多位置选择。
建筑东侧的黄浦江是早晨太阳升起的方向,拍摄建筑室外视角,早晨是很好的时间选择,光线强度柔和适中,光色清透纯净,色彩细腻丰富,可以很好地表现建筑的空间和质感层次,早晨的光线也适合表现外滩SOHO建筑的东南面。
拍摄内容上可分三个部分,一是带周边城市环境的全景建筑视角(见图1-24),二是庭院内部的建筑近景视角(见图1-25、图1-26),三是可以反映立面细节的特写视角(见图1-27、图1-28)。
图1-25 现代建筑与外滩历史建筑的对话
图1-26 135米主塔楼与行人的尺度对比
图1-27 外滩SOHO与外滩22号历史建筑(快门速度1/200秒,光圈F/10)
图1-28 对景拍摄外滩SOHO的庭院与上海中心大夏(快门速度1/160秒,光圈F/9,感光度200)
早晨六点半来到外滩SOHO,简单准备便开始拍摄。首先我沿着南侧人民路由西向东行走,随后转入东侧中山东二路由南向北拍摄,每间隔20米取景拍摄,过程中将新建筑和外滩老建筑共同取景。有时纳入少量路过的行人和车辆,丰富照片的环境和视觉元素。拍摄过程中留心建筑的典型细节,顺带拍摄若干特写,结束后即可返回并整理、编辑照片。
建筑和城市摄影很早就成为重要的摄影题材。城市不断有新建筑,建筑的新高度不断刷新,这是人类工业社会的进步,也是人对于空间资源的企图和欲望。
在一本名叫《城市的胜利》 的书中,讲到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集合了人类社会的所有技术、创造和资源。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优势和胜利,也是对有限自然环境最好的保护方式。我不知道城市是否真的是胜利,但是我想,有时摄影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到什么样的城市是人们热爱的、宜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