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性格的人,常常容易对自己生气,他们的愤怒很多时候是内隐的,不轻易表露出来。这种向内的愤怒在心里积压久了,情绪就会变得抑郁。
我们都知道,患有抑郁症的人通常会通过过激的行为来伤害自己,以此来减轻精神上的痛苦。实际上,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让痛苦变成了真实的存在。
如果你有这种倾向,那么说明你有可能离抑郁症不远了。一方面,你应该咨询心理医生,或者找亲人好友聊一聊,以化解心中的抑郁;另一方面,你应该停止向自己发泄愤怒。
通常来说,内向者的愤怒通常比其他类型的愤怒伤害更大。内向愤怒者很多时候意识不到自己已经很生气了,或者说在爆发之前习惯忽视自己的怒气,其实,这个时候心中的怒气已经开始伤害自己了。当一个人自我发泄愤怒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以下几种行为模式。
1.自我忽视行为
当你不喜欢某个人或是某件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忽视,这样你就可以保持心情的愉悦。比如,对于孩子你越是苛责,就越容易生气,因为孩子达不到你心中的期望;相反,如果你能适当地选择忽视,不再要求他十全十美,心情就会好很多。愤怒也是如此。人在愤怒的时候,想要摆脱心中的不适感,可以选择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他人而非自己身上。
事实上,很多愤怒者都有这样的倾向:一方面,愤怒使人失去理性,沉浸在怒火之中,忽视自我的行为甚至感受;另一方面,人人又都在极力避免愤怒,忽视心中的怒火。
忽视自我是愤怒者的一种行为表现,因此我们要改变它,让自己理性起来。为此,我们可以试着这么做。
(1)别再冷落自己,别忽视自己的需求。善待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对于愤怒情绪,不要长久地憋在心中,不妨及时而合理地释放出来。
(2)让自己慢下来,这样你就可以认真地体会自己的感受。比如,享受一次下午茶时光,慢慢地你会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生气了。
(3)学着温柔一些,对自己更好一些。愤怒的人总是暴躁的,总是对自己充满成见。每天睡前,当你发现自己并不能愉快地入睡,说明有一些让你不高兴的事情还停留在大脑中。这个时候,你应该把它们通通放下,这才是理智的做法。
2.自我责备行为
“如果我在场的话,事情就不至于如此了。”
“我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
“我真傻,就这么被骗了。”
……
内向型愤怒者常常这样责备自己,他们简单地认为,任何事情出了问题,都与自己有关系。
对于一个习惯自责的愤怒者来说,他们不仅认为是自己造成了当下的困境,而且自己有责任把事情解决。其实,这种自责大多数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你不妨问问自己:
◎谁说我必须对这件事负责?
◎真的与我有关吗?
◎为什么身旁的人都没有内疚感,自己却有?
在心中想一想以上几个问题之后,再想办法摆脱这种困境:
◎告诉自己:“这件事我没有必要负责。我在和我不在,事情都会如此发展。”
◎“我只是旁观者,路人甲而已。”
◎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比如告诉自己:“我只是一个平凡人,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自己无能为力,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
3.自我破坏行为
愤怒总是令人受伤。内向性格的人隐藏愤怒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自我伤害的过程。比如,你希望生活每天都过得井井有条,然而你却有丢三落四的习惯。再如,你满心欢喜地准备享受晚餐的时候,发现忘了按电饭煲按钮,只好等着饭熟;你刚躺下准备睡觉,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还没做,等等。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你内心的愤怒就藏不住了。更重要的是,这还会伤害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你觉得自己真的是什么都做不好,甚至会自暴自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一方面,因为无论是精力充沛还是丢三落四,只要事情搞砸了,羞耻、愤怒、自我责备的情绪或心态就会出现。另一方面,我们还依旧保持着一丝期待,或者说即便失败了也必须往前走的勇气。愤怒被隐藏在了不断尝试又不断失败的心态之后,当愤怒达到一定程度,自我伤害行为就出现了。
而自我伤害会让一切变得糟糕。但如果你能使自己静下来,你的行为就会理智起来。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尽量表现得成熟一些。要知道,任何事情都难以十全十美,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当想愤怒时,做一个深呼吸,然后使自己平静下去。
(2)对自己说:“成功固然重要,但快乐同样不可缺少。”不断提醒自己享受快乐的生活,直到自己真的快乐起来。
(3)你要提醒自己,自我伤害的愤怒不会有任何益处,它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所以,多给自己一点激励吧!
4.自我攻击行为
自我攻击行为,一般成年人才会有。拥有攻击行为的成年人,他们的童年很可能遭受过暴力或虐待。当自我攻击的愤怒者认为自己必须受到惩罚时,这说明愤怒者已经怒不可遏了,由此可能发生用拳头捶胸口、撞墙甚至自残的行为。
那么,攻击行为是如何出现在愤怒者身上的呢?
有的人期待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帮助,让自己走出当时的遭遇;有的人则是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去攻击别人,事后又对自己的这种行为十分憎恶,走进自我攻击模式。
因此,对于有自我攻击倾向的愤怒者,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是有用的:
◎学会自控,减少自我攻击的次数。
◎弄明白究竟值不值得自己如此大动干戈。
◎多交一些随和的朋友,自己的心态也会渐渐地变得平和。
研究表明,人的基因构造可能会影响我们产生愤怒的速度,这就是生物倾向。比如,你向一个婴儿挥手时,有的婴儿反应快速,或手舞足蹈,或微笑;而有的婴儿则反应迟钝一些。这表明,一个人的个性,基因遗传的一部分,造就了随和、暴躁等不同的性格,这会影响一个人今后的易愤怒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