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新加坡现行居民住房供给体系

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十分落后,大多数新加坡人的居住条件非常差,且没有能力购买自有住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60年,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建屋发展局的定位是非营利性机构,其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投资局通过发行长期债券募集到的资金。建屋发展局的目标是针对新加坡人的住房问题提出组屋计划,致力于为新加坡人提供高品质且可负担的公共住房。

目前,新加坡人的家庭房产分为政策性公共住房和私人住房两大类。其中政策性公共住房被称为组屋,是由政府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主导建设,主要覆盖中低收入家庭。目前,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组屋内,其中有90%拥有房屋产权。组屋成为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盘。私人住房则包括公寓、排屋和独立别墅,由地产商建设,主要面向高收入家庭。目前,私人住房仅占全部家庭住房市场的15%—20%。

新加坡对公共住房和私人住房实行双轨制,开发和定价机制完全不同。

第一,在开发方面,组屋由政府法定机构——建屋发展局——统筹规划,全程控制。组屋开发包括土地供应、规划设计、建设招标、统一分配和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而私人住房则完全采取市场化机制,政府基本不做干预。

第二,在定价方面,政策性公共住房与私人住房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新加坡组屋的房价收入比基本维持在5.5左右,而私人住房的房价波动较大,房价收入比维持在10—20。

第三,组屋的售价不是以成本为依据的,而是由政府根据居民的收入支付能力统一确定。按照20—25年分期还款计算,月还款额控制在家庭月收入的20%左右,差额由政府补贴。2010年以来,价格基本维持在400—500新加坡元/平方尺 ,仅为同期私人住宅1 000—1 300新加坡元/平方尺价格的30%—50%。在这种“双轨制”体系中,政府可以在私人住宅市场上以高地价、高税率的形式在高收入人群中获取收益,并通过公共住房市场将其转移支付给中低收入人群,有效保障了效率和公平性。

第四,在政策性公共住房的建设和服务方面,组屋的房屋质量、配套设施和建筑地段较好,与一般的商品住房无差别,并有从一室到五室的多种房型可供选择,可以满足不同家庭人口的居住需求。

第五,在政策性公共住房的购买资格和产权管理方面,新加坡政府有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办法。

●每个家庭只能购买一套组屋,收入符合条件的无房新加坡核心家庭均可自由申请。

●组屋只能用于居住,不得用于商业经营。

●组屋出售后产权归个人所有,个人购买组屋后可以进入市场出售。但三室以上或者公寓式组屋必须住满5年才可上市交易。

●在组屋出售后,建屋发展局享有利润分成的权利,分成比例根据组屋的类型有所差异。 6UavTQw2yKSBtZdX00BnK+94i67eb4PoNALjZFU/C7Q0B2tOnM4+9Ru2O6jb+nQ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