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跟风择偶?就是不去“理性”判断异性的质量好不好,而是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如果看到异性和别人交配,那说明它质量好,所以其他同性才要跟它交配。那么我也应该和它交配。跟风择偶有一定适应性意义,通常在自己不知道怎么选择却又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与其瞎选,不如借鉴一下别人的选择。万一别人的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呢?设想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挑选餐厅的学问可就大了,但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还是看哪家人多。我们倾向于认为,需要排队一小时吃饭的地方一定物美价廉。挑选配偶也是这样。雌性倾向于认为,其他雌性又不是傻子,选了这个雄性说明他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跟着她们选也错不到哪里去。但是跟风做决策也难免会翻车,就像自己不会做题,于是随便抄了一个人的卷子,结果发现对方其实也不会做这道题。
研究人员通过人为操纵雄性的异性缘,让雌性对两组差不多的雄性产生了显著不同的偏好。实验人员把两条身长、花色相似的孔雀鱼放在透明水族箱中隔开的两个单间里,然后让一条雌性作为“托儿”,靠近其中一个单间,假装是被该雄性吸引。雄性对她展开热烈追求,她也配合着雄性跳舞。另一条实验雌性透过玻璃,目睹了两鱼交欢的一切,对那条雄性产生了不可名状的微妙情感。接着移除托儿,让实验雌性自由地从这两条雄性中选一个交配,20次实验中有17次雌性选择了刚刚交配过的雄性。为了排除干扰,比如某些雄性可能天生更招异性青睐,实验人员让托儿配合另一只雄性也演了一次戏,产生了类似的结果 [24] 。
雌性对雄性的偏爱可能会受到其他雌性的影响,即使她们已经有了心仪的对象,也可能改弦更张。将两只雄性孔雀鱼放在水族箱里,让实验雌性自由选择一个配偶。选好后,一肚子坏水的研究人员分开了这对热恋中的情侣,把一个托儿放到了刚才没被选中的雄性身边。实验雌性在一旁默默观看,她怀疑刚才自己选错了配偶,也许现在这个正在和别人卿卿我我的雄性质量更高。实验人员移除托儿,给实验雌性最后一次机会选择伴侣。果然,爱情经不起考验,实验雌性的变心比例与对照实验相比出现了显著升高。为了避免雌性动物对配偶的兴趣随着交配次数而下降(即喜新厌旧的“柯立芝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对照实验在没有托儿的情况下重复测试了实验雌性的偏爱,发现她还是喜欢第一次就看上的雄性 [25] 。
年轻的雌性会模仿年长雌性的选择,反之则不然。实验人员改进了本节讲到的第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当托儿是年长雌性,实验对象是年轻雌性时,年轻的雌性会模仿年长雌性的选择。但当托儿是年轻雌性,实验对象是年长雌性时,年长的雌性并不会被迷惑,选择结果和对照实验(即在没有托儿的情况下自由选择)没有显著差别 [26] 。这可能是因为只有年轻的个体会经常向年长的个体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