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不是中医术语,而是民间广泛传播的一种说法。实际上,中医所讲的上火是身体出现的一种热证,这种热证可能是虚热,也可能是实热。
我们说“火性炎上”,这种热证有时往上走,体现在上边,比如说眼睛红、嘴角溃疡、嗓子疼;有时也往下走,比如小便刺痛、心火下移等。
总之,身体内部有火、有热,体现在外边,就是大家常说的“上火”。
西医说这是发炎,中医也可以这么说,实际上“炎”就是“热”的意思。 发炎是上火里的一大类,但它更聚焦于局部,比上火更具体。上火是一个总体表现,“火”在局部很猛烈地爆发了,就叫发炎。
一旦我们内脏里的某个位置出现气血瘀滞,然后出现热证,引起局部的臃肿、热痛,就会表现为热毒聚集,比如,古人说某个地方生了疮,红、肿、热、痛,那肯定有炎症,这就是一种热毒聚集的表现。在西医看来,这可能是因为身体里有细菌、病毒在繁殖,所以引起了炎症,而且可能在局部比较猛烈。
所以,上火时热症未必那么猛烈,但如果说发炎,肯定是这个地方的热症很猛烈了,病情就更严重一些,而且病灶更集中一些。
广泛地说,上火可能是一种功能失调,引起了实火或虚火。如果是虚火,我们通常会感觉有点口干舌燥、热,这是阴虚引起的;如果是实火,有可能是最近情绪不好,有点肝火、心火,等等。
现代医学认为,身体里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这叫发炎;口腔溃疡,有点虚火,就不叫发炎。所以,发炎和上火有点区别——范围、轻重不同;与此同时,这两者也有很大联系——总体都是热症。
其实,严格地讲,发炎不一定全身都热,有时局部郁结,但其他地方可能不足,而郁结的地方会发炎,比如说生疮,其他地方可能会苍白,如面色苍白,所以发炎是虚实并存。就像一条河流,流得很顺畅时没事,但如果石头把中间一部分堵上了,河流下边没水,上边有水,堵的位置水会特别多,这个地方对应我们的身体就叫发炎了,瘀滞在里边了,这是两者的区别。
在讲到后面内容时,我会给大家做一个区别,即什么是发炎,什么是上火。对上火稍微清一下就行,但发炎要认真处理,服下有针对性的药物后,把痈结散开,然后把热清掉、把毒解掉,才能控制发炎。一般的上火可能是虚火,需要滋阴,吃点六味地黄丸,把虚火敛下去就好了,是比较好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