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孩子得的是麦粒肿还是霰粒肿您能分清吗?

如何分辨孩子得的是麦粒肿,还是霰粒肿?

如果孩子的眼皮上长了一个包,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孩子长针眼 (麦粒肿) 了。其实,孩子眼皮上长的包可能不是麦粒肿,而是霰粒肿。

麦粒肿

麦粒肿,又称针眼或睑腺炎,是眼科疾病里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内热外毒攻窜上炎导致的。其主要特点是胞睑近睑缘部 (上下眼皮接触的地方及附近) 生小疖肿,局部红肿疼痛起硬结,易于溃脓。这个病与季节、气候、年龄、性别无关,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麦粒肿在中医上的主要证型有三个: 风热外袭、热毒上攻、脾虚湿热。

①风热外袭

这种证型的麦粒肿主要和感受邪气有关。风为阳邪,热属火性,一旦风热之邪攻击眼睑后,会壅阻于胞睑皮肤肌腠之间,灼烧津液,从而形成针眼。

一般症状为: 开始时胞睑局部肿胀,非常痒,微红,可摸到有硬结,很疼;舌苔薄黄。

②热毒上攻

这种证型的麦粒肿主要和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如果孩子吃太多辛辣炙烤之物,会使脾胃积热,或让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导致局部酿脓。

一般症状为: 胞睑局部红肿灼热,硬结逐渐变大,很疼,或白睛红赤肿胀突出睑裂;或伴有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这个证型比较严重,对于孩子来说虽然比较少见,但家长应多加注意孩子平时的饮食。

③脾虚湿热

这个证型的麦粒肿是重点。胞睑对应于脾,而脾与胃相表里。所以,如果您孩子的针眼反复发作,但症状都不是很重,您可以想想是不是孩子的脾胃出了问题。

一般症状为: 针眼屡发或针眼红肿,经久难消;或见面色无华,神倦乏力,偏食,纳呆 (食欲不振) 便结;舌质淡,苔薄白。

霰粒肿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称为胞生痰核,是睑板腺出口阻塞和分泌物潴留引起的睑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肿。多发生在上睑,其外形如豆状。

大部分得霰粒肿的孩子是由脾胃虚弱使体内产生积滞而生痰,积聚于胞睑所致。

区别于麦粒肿,得了霰粒肿的患者摸到患处会感觉很硬但不痛。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且不影响视力,预后良好。

孩子得了麦粒肿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得风热外袭证型麦粒肿的孩子,我推荐使用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常用于外感风热导致的各种热证;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所致的各种热证。

只要是外感风热之邪引起的,这两种药皆可选用。尤其是用在针眼初起且未化脓时,效果最好。

对于得脾虚湿热证型麦粒肿的孩子,不建议用药,毕竟寒凉药物太伤脾胃 (如果孩子太难受,建议找附近中医帮忙开药) 。但您可以适当给孩子饮用甘蔗马蹄水。

甘蔗马蹄水

配方 马蹄2个,甘蔗30克,枸杞5克,红枣2枚,黄糖适量。

做法 马蹄、甘蔗去皮切块,处理干净;将所有食材下入锅中,加约5碗水,大火烧开后转文火煲30分钟即可。

叮嘱 这个方子一周喝一次就可以了。

对于得热毒上攻证型麦粒肿的孩子,如果孩子脾胃虚弱比较严重,最好的方子应该是四君子汤。这是一种补益剂,具有补气、益气健脾之功效。

四君子汤

配方 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6克。

做法 将上述药材用水煎服喝汤即可。

知道治疗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您在平时就要懂得帮孩子预防麦粒肿。

第一,消食导滞,避免积食加重

麦粒肿反复发作的孩子,大多有口臭、大便不正常、舌苔厚腻、晚上睡觉不安稳、消瘦、平时易生病等情况,这些都是脾虚、积滞的症状。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孩子的生长发育全靠脾胃吸收营养,但孩子的脾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旦吃得多、吃得油腻,超过了脾胃的承受能力,就容易积食。所以家长们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不要偏食,也不要食用过多或过腻。

第二,饮食以清淡为主

孩子得麦粒肿是因为脾胃有积热,所以就不要再让他们吃各种高能量、高营养,甚至是膨化和油炸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最好是能素食几天,让孩子的脾胃得到休息,脾胃强健了,才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避免麦粒肿反复发作。

您在平时可以给孩子喝点苦瓜薏仁粥,能起到清热利湿的功效。

苦瓜薏仁粥

配方 苦瓜30克,薏仁30克,赤小豆90克,粳米60克。

做法 先将苦瓜洗净,剖开去瓤子后切成小块,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粥至烂熟,空腹食用。

叮嘱 胃寒、脾虚无湿、大便燥结者和孕妇慎用。

第三,注意眼部卫生,预防重复感染

您要注意孩子的面部,尤其是眼部的卫生情况,避免再次感染。您要让孩子每次玩耍后立即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眼睛、揉眼睛;最好给孩子准备单独的毛巾、洗漱用具,不要和大人混用,避免重复感染。

第四,呵护情志,让孩子多休息

您要让孩子多休息,不要疯玩,尤其不要熬夜。孩子熬夜会引发肝火,而肝和脾相互影响,一旦孩子肝火旺会削弱脾胃,引发病情。

其实,得了麦粒肿 (针眼) 并不可怕,因为这只是一个小毛病,可怕的是很多家长对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重视,如果每次只是“见招拆招”的话,那和“治标不治本”又有什么区别呢?

孩子得了霰粒肿应该怎么治?

孩子得了霰粒肿,可以从内治和外敷两方面着手。

内治法

霰粒肿内属于脾胃“肉轮”,可以用健脾和胃、化痰散积的方法,针对性调理孩子的脾虚及痰浊。

我推荐保和丸或化坚二陈丸,家长可以给孩子按说明书服用。

保和丸

方子中的焦三仙加莱菔子健胃消食,半夏和连翘化坚散积,茯苓和陈皮健脾祛湿。 针对孩子脾虚胃口不佳、痰湿明显的情况十分适合。

化坚二陈丸

出自《医宗金鉴》,由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僵蚕、川黄连等组成,可以用荷叶熬汤送服。方子中的二陈汤健脾化湿,加僵蚕可化痰、软坚、散结,川黄连、荷叶可清上焦郁热。 对于兼有舌红苔黄、有热象的孩子更为适用

叮嘱: 如果体内湿重于痰,可以直接选择中成药二陈丸。二陈丸用于孩子肢体困重、胸闷、恶心、舌苔白腻的情况,疗效突出。

外敷法

内服药物治本虽好,但调理起来会慢一些。如果能内服加外敷双管齐下、标本同治是最好的。具体做法如下。

肿起偏红,可选如意金黄散外敷

如意金黄散出自《外科正宗》,实乃中医外科一大特效药,主要用于治疗疮毒、脓肿、乳痈及无名肿痛等病症。它可以起到很好的抑菌、抗炎,减轻局部疼痛、水肿,以及防止感染等作用。

此药的成药剂型是散剂,需要我们买回家后自行调匀。因为如意金黄散为油调膏,最好选用麻油调匀并敷在孩子的患处,再外敷一块轻薄的纱布防止药液流淌和水分蒸发。

肿如皮色,可用醋调吴茱萸敷涌泉穴

这种方法属于药物灸。《本草备要》记载:吴茱萸,性虽热,却能引热下行。用醋调和吴茱萸,贴敷在孩子的涌泉穴,可以激发经气,散热祛湿,宁心安神,孩子的眼皮肿硬会随之消失。 wObKAb/QQmNLIO3R5emmIhX/USvZXH5ajHp2c76j6Gh0vieJFx1Pqsg7i0XnMt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