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作品导读

《妈妈的银行账户》?这是一本“儿童经济学启蒙书”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这本薄薄的小书。刚读完第一章,我就知道自己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因为在这一章最后,作者明确借“妈妈”之口告诉读者,她压根儿“没有什么银行账户”。那么《妈妈的银行账户》,这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名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卡特琳的父母由挪威移民到美国。卡特琳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后来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姑娘。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移民家庭,在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日子可不容易过。妈妈作为全家的主心骨,借子虚乌有的银行账户给儿女以安定与宽慰,竭尽全力维持生计,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她重视教育、看重品性,从物质生活到精神世界,都为孩子考虑周详。在小说结尾,妈妈带领全家,熬过经济萧条,觅得他乡归属,维护了家庭的稳定和家族的完整,让每个孩子都长成了可以独立掌控自己人生的大人。

与作品相比,我的介绍太过平淡,一点也不动人。但我还是很想把这些打动我的小故事推荐给大家。

如果把最具情感温度的人类词汇作个排序,“妈妈”一定稳居前三。每一声“妈妈”的背后,都蕴含着这个人一生情感的源头,潜藏着内心幽微的眷恋。当然,如小说中这般理想的妈妈,并非人人都可拥有。但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者细细描绘的和谐的亲子关系、温暖的家庭环境,不仅可以给我们想象和体会的空间,更可以唤醒我们心灵深处早已遗忘的关乎家人、朋友的温情回忆。那些平淡却闪耀的生活琐事、单纯又美好的人际往来,会让成年后的我们在现实的道路上,走得稳当、坚定又从容。

不是随时都有机会,体验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所以我近来常常翻阅此书。但是,书名为什么一定要叫作《妈妈的银行账户》呢?

构思此文时,正逢全国疫情紧张。有一天,孩子突然抱住我说:“妈妈,我最害怕两件事。”我问他怕什么。他在我耳边小声说:“我怕你死,也怕疫情。”我搂着孩子,脑中突然浮现出书中“妈妈”说的那句话:“让小不点们害怕、不安心可是不行的。”

作为母亲,曾经有一个阶段,我偏执地认为,金钱可以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银行账户是否丰裕是衡量父母出色程度的重要标准。现在,我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对一个小孩子的成长而言,亲密陪伴带来的安全感、言传身教给予的榜样价值,才是更重要的。电光石火间,我恍然大悟:“银行账户”里实实在在的财富,使人心安的金钱,“妈妈”是一点也没有的。但“妈妈”用自己聪慧的处世态度、睿智的价值判断,为儿女们积蓄了丰厚的成长“财富”。这个“账户”让孩子心安,使孩子奋进,给了他们完整的家庭观念、坚忍不拔的生活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没有”是真正的“有”,作者的巧思恰恰在这里。《妈妈的银行账户》,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书名!

因此,我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你们每一个人!

(申静/文) dAMBdHhkS2UA2JiWHSddxC8/MJ6pZHOSEmySa2+Sq8YEmqYh8vCf82PT533OyBG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