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陈阜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农业是非常必要的。农业从最原始的“种地养畜”到传统的“农林牧副渔”,再到现代的“农工贸、产加销”,农业的内涵及产业框架变得越来越庞大而且复杂。尤其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造技术、装备技术日新月异,以及农业商业化、资本化、国际化飞速发展背景下,农业所涉及的一、二、三产业领域越来越广泛,农业发展路径与发展模式更加丰富多样。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科普工作,陆续出版发行了一大批与现代农业相关的各种科普书籍,但针对农业整体性介绍的科普著作极少。同时,强化通识教育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几乎全部涉农高校都开设了面向所有专业的“农业概论”“农学概论”等通识课程,也编写了一大批农业通识教材,但普遍存在定义含义多、框架理论杂、概念套概念,过于注重对农业发展历程及产业体系、学科体系、技术体系的系统化介绍,以及需要大量识记才能理解掌握等诸多问题,容易让学生感到内容庞杂和枯燥乏味。由此可见,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农业通识读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次翻看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通识读本”《农业》初稿,就感觉这是一本浅显易懂、可以轻松阅读的好书。它从人们都熟悉且天天面对的鸡蛋、牛奶、黄油说起,没有太多深奥难懂的概念、理论和技术介绍,甚至你不需要从头到尾地读,随便翻开一页就能读下去,这对普通读者简单了解农业及其发展非常有帮助。该书作者保罗·布拉斯利(Paul Brassley)和理查德·索费(Richard Soffe)是欧洲知名的农业专家,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发表过许多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编著和书评,这本书用仅仅几万字描绘农业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基础知识,也充分体现了编著者宽阔的知识背景与突出的综合能力。这本小书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非常简单但很准确地抓住了几个核心要素来介绍农业,这些内容包括土壤与农作物生产、饲料与畜禽生产、农产品贸易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投入与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与未来发展趋势;二是白描式地介绍了世界各地多种多样的农业类型及其差异特征,全球同时存在的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甚至原始农业的做法及效果,没有掺杂个人观点和过多的道理说教,正像作者强调的,“无论是科学耕作方法还是传统耕作方法,本书既不批评,也不打算为二者之一辩护。本书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在这个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随处可见”;三是虽然作者没有明确提出当今农业发展必须重视和解决什么问题,但从开始描述的美国20世纪30年代“黑风暴”带来的土壤破坏,到灌溉、机械、农药和化肥大量使用可能带来的资源生态危机,再到未来农业的政策取向、气候变化影响、转基因生物及养活全球90亿人口的难题,都在提醒人类社会应该关注和思考这些问题和挑战。

当然,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状况与科技发展水平等差异很大,对农业发展道路和政策制定的选择也不可能相同。因此,每个读者对农业及其发展的感受、认识和观点肯定也不同,但这不影响对这部通识读本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接纳。同时,也期望国内从事农业科普和通识教育的同行们能够从本书编写思路和方式上得到一些启发,编写出更多更好的我们自己的农业通识读本和教材。 7lwYy6Wx2VR9UgTIC/tZ4Vy5O7ELECb3pcaLa0flbg4e2Gj5y/SaEPavVplg40f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