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子还没办法接受丈夫犯下凶杀案的事实,因此获悉案情的当下,根本没有余力想到被害人。
她完全不认识被害人,也不知道丈夫与对方的关系,更想象不到丈夫犯案的动机。从审讯时会晤的警官口中,她才慢慢得知丈夫和被害人之间有金钱纠纷。
尽管如此,洋子还是觉得自己也是受害人。丈夫的金钱纠纷和自己、和儿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与他们的生活毫无关联。
洋子明白丈夫对被害人犯下了无可挽回的错误,却不觉得自己必须负起任何责任。
她向我表示:“我现在的心情还是一样,一方面对被害人过意不去,一方面觉得自己也很无辜。毕竟那是丈夫犯的错,和我没关系。不过被害人和家属要是听到这番话,应该会很生气吧。”
洋子心里总有一角觉得事情和自己无关,因此不曾向被害人家属道歉。她知道不道歉会激怒被害人家属,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但是随着每天不断思考,她的心态开始有了变化。
为什么丈夫非杀人不可?在他走到这一步之前,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征兆?如果出现过征兆,为什么自己没发现?如果她当初注意到了,是不是就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
洋子终于开始意识到,未能阻止丈夫犯罪的自己,也必须负起部分责任。
另一方面,她也一直在思索着雄太的处境。
她认为雄太不用对事情负责,所以一定不能让他被逼到绝境。她反复表示“孩子是无辜的”。
然而,至亲的家人遭到杀害,被害人的家属恐怕无法认同洋子的这番心声吧?老实说,我也觉得比起陷入绝望深渊的被害人家属,洋子面对的情况要好得多。
加害人周围的亲人朋友,究竟谁该负起责任?又需要负责到什么程度?这些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