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解读里尔克》的另一目的,是要重视几个曾闯进里尔克生活的女人形象,以免她们像历史的匆匆过客,消失得如过眼云烟。她们是一个著名男人生活中的女人,是加斯著作中的次要人物。卢·莎洛美用不着加斯代为说项,因为她本人就是个知识人,而且得到广泛承认。但是,加斯谈论画家宝拉·毛德松·贝克尔(1876—1907)的那些话还是值得一提的。《安魂曲:为一亡友而作》是里尔克在贝克尔死后写成的,加斯在这首诗的译序中提到了她。

里尔克是1900年在福尔普斯威德的艺术家同仁联谊会初次见到宝拉·贝克尔的,她后来死于难产。加斯好像认为《安魂曲》一诗是里尔克感到自责而创作的,贝克尔一心想成为艺术家,想以自己的艺术为生,而里尔克觉得自己没能给她以足够的帮助,原因可能由于他本人对待女人、家庭和婚姻的态度(里尔克后来娶的女人恰是宝拉以前的一个密友,名叫克拉拉·韦斯特霍夫)使他受不了在别人眼皮底下生活;也可能由于一般女人在男人手里逃不过的命运等原因使然。

加斯对里尔克所做的分析无疑是正确的。毫无疑问,到关键时刻,里尔克和贝克尔的丈夫、画家奥托·毛德松并不像他们假装的那样思想开明、超前。然而,可惜的是,加斯谈贝克尔时非把里尔克给扯上(里尔克在她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并不大),还做了下列过于大胆的概括:

里尔克活着的时候,大多数女人只要不是不育或太过富有,一般都会早早地嫁个男人,哪怕是婚后过着一种没有爱情的传种母马生活,过一阵子看上去还算体面的生活后,生产、养育六、八,或十个孩子是寻常的事,有哪个孩子夭折了,还得负责埋葬,就这样,她们既失去成就个人事业的机会,也葬送了自己的健康。(第118页)

加斯还更为深刻地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何里尔克会常常受年轻女子之死打动,并拿起笔来作诗(1922年的创作冲动带来了《杜伊诺哀歌》的后面一些诗篇,而这冲动恰恰是因阅读一位芳龄十九岁的少女死前所写的日记而引发的)。他认为,里尔克曾因自己出生前而夭折的姐姐而备感自责:“一个女孩只有死去,才能为他在这世界上腾出空来。”(第107页)加斯的这句出于个人猜测而说的话,不能当真。里尔克本人曾说到他死去的姐姐,他说,他的内心永远能感觉到他姐姐的存在。伸手能触及自己内心中的这个姐姐,是里尔克成长的一部分,他一直试图直面并接受自己的自恋倾向,并将其转化成一种积极的力量。 QQZHNFW89tiMT82IHTW+WNPza3BOh9En+jBwWJ1ZZTDJ/U/VSAb0t/MpQaXsoA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