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者的话

一、作品内容概况与总体评价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宛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许多青少年的成长之路。而这本书的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保尔·柯察金”。他在成长的过程中饱尝生活的艰辛与屈辱。他曾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只有我们这样的人,只有像我们这样发疯似的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好的世界的建设的人,只有我们这样能够了解并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便是这段话的真实写照。

小说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历程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斗烽火、建设场景、社会生活风貌,具有独特的影响力与教育价值。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最初只是一个有自发抗争意识的少年,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他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进而蜕变成自觉的革命者。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他与各种敌对势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恢复经济建设时期,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经受住了战争、监狱、工作、友谊、爱情、疾病等的考验。在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磨难中,保尔百炼成钢。

红色经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在革命战争时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所传递的百折不屈为革命献身奋斗的精神影响着战斗中的战士。“在莫斯科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纪念馆里,有一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费多尔·费多托夫的一张染满血迹的团员证陈列在一起。这位共青团员英雄,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离开过那本书。”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全新的时代,人们仍然喜爱这部作品,保尔精神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如第七届残联主席、著名的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她五岁时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但是她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小学至大学的知识,被誉为“当代保尔”,在接受采访时,张海迪说她曾多次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并珍藏着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照片,她也像她敬仰的作者一样,以寸笔为武器,与疾病做斗争。尽管时代不停地更替,但这一钢铁战士的形象显得愈加丰满生动和光彩照人。他超越时空,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拨动着几代人的心弦。保尔身上所体现出的对人生不懈的追求、执着的拼搏精神以及无比坚定的信念,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永远不会过时。

设想我们若是遭遇了他所遇磨难的哪怕百分之一,我们会怎样面对呢?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要怎样挥洒自己的青春,怎样实践自己的“生命价值”,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呢?让我们怀着景仰与崇敬的心情,走进保尔生活的“革命熔炉”,看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二、作品接受与质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刚出版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1934年年底,著名记者兼作家米·科尔卓到索契采访了已卧病榻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了一篇特写,标题叫做《勇敢》,并于次年三月发表在党报《真理报》上。此后,全国上下开始涌起了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热潮,保尔·柯察金也成了英雄的代名词,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得到了人民的接受和肯定。“苏联文学界高度地评价这一形象。法捷耶夫在1936年给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信中赞誉说:‘我觉得在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其他的如此纯洁、迷人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 对当时的苏联人民来说,这部小说有着巨大的力量和价值。“在伟大卫国战争的岁月里,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著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和各个连队一起走完了战斗的道路……书中的主人公,成了伟大卫国战争中许多英雄的仿效范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译介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它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的路标和精神补品,被一代代读者所喜爱。在1999年举办的“感动共和国的五十本书”群众投票评选活动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名列第一。一部外国文学作品在我国具有如此的历史穿透力是罕见的。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有质疑者并不认同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他的性格在小说一开始就已经形成:他勤劳、勇敢、倔强,具有强烈的反抗压迫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能够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也偏狭,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自觉的生活目标。他童年往神父的节日面团里撒烟丝的行动和后来同社会上的强盗及党内流氓的斗争,乃至最后写书,都同样是一种反抗。” “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那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应有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热爱生活、热爱人们的思想和情怀……保尔·柯察金不能算一个成功的文学形象。” “这些人认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是一部当代神话,是斯大林主义的产物,认为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也是人为制造的神话,认为保尔·柯察金这位红色使徒已为当代社会所不需。”

时代在不断发展前进,我们的生活与保尔的生活天差地别,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再去读保尔·柯察金,也需要对其进行审视,而不是一味地褒扬或贬斥。具体而言,“保尔精神”并没有过时,保尔为了理想不懈奋斗、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仍然值得青少年去学习。今天的祖国繁荣昌盛,实际上离不开具有“保尔精神”的人,在战争年代,我们有很多勇于奉献牺牲、保卫祖国的革命战士。在和平年代,我们也有像邓稼先、王进喜、孔繁森、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楷模和国家栋梁,因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着其独特的价值,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三、作品艺术特点简介

(一)浓厚的时代气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实地反映了俄国一九一五年至苏联三十年代初这一段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认识价值。从中,我们看到了十月革命前劳动人民备受压迫和剥削的黑暗社会;看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地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自己的苏维埃政权。但失败的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他们勾结外国帝国主义向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反扑,一场你死我活的内战开始。

作者准确地把握和体现了时代和历史的发展趋势,充分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真实和时代特点,所以作品中充满了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的、强烈的时代气息。

(二)叙事风格

这部作品中主人公的自白与作者的旁白交杂在一起,让读者感受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写人物以叙事抒情为主,同时夹杂着内心独白、警句以及书信和日记,有助于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有血有肉。在文中,作者大篇幅用了丽达的日记来讲述保尔的状况和周围发生的重要事件。如作品的第二部第一章中丽达的日记,它一方面表明保尔生命中第二位重要女性出场了,她也是第二部的重要人物之一;另一方面作者以这位女性的视角来看待保尔,日记中的记录也凸显了保尔伤势和病痛的严重。除丽达的日记,作者还写了大量的主人公内心的独白,如保尔病后从阿尔焦姆家回来经过公墓时,对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产生了新的审视和思考,作者的旁白和人物的自白巧妙过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保尔战胜自我的心理过程,也突出了他的坚定和顽强。

(三)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有非常多细腻生动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和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尤其突出。

首先是作者对人物肖像的刻画别具一格。他不用工笔细描,而是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东西,寥寥几笔地勾勒。如朱赫来“穿着一件灰短褂,从上到下扣着纽扣,紧紧地绷住他那宽大而结实的身子。这短褂显然是太窄了。他的脖子像牛脖子一样粗壮,整个人就像一棵粗大的老橡树那样结实”。令人感佩的是作者在刻画人物肖像时很善于描写人物的眼睛。瓦西里神父长着一对“凶恶的小眼睛”,车站食堂老板长着一对“无神”的眼睛,匪徒帕利亚内查长着一对“野猫似的绿眼睛”。而朱赫来“留神观察他(保尔)”的“那对安详的灰眼睛”里闪耀着“坚定的、凝视的目光”。作者对肖像的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本质。如朱赫来的肖像令人一看就感到这位老布尔什维克是多么坚强有力。

善于深刻地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也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艺术特色之一。书中出色地揭露了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如保尔前线作战时的感受,因误会和丽达分手时的心境,丘扎宁命令他下马步行参加民兵军事演习时他的思想斗争。保尔命运处于危急关头时的心理活动刻画更为出色,他回顾了自己二十四年的人生,克服了自杀的念头。“即使生活到了实在是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心理描写使人们确信,一个人把自己完全贡献给社会和革命,就会获得新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等重要作用。例如原文中对秋天景象的一段描写:“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这一段描写给人一种悲凉肃杀、清冷萧瑟之感,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保尔还是用顽强的毅力坚持铺铁路的工作,可以看出保尔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四、阅读方法建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流传至今,被人们奉为经典,经得起反复阅读和长时间涵泳。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对文学名著的体会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果能够较好地运用泛读与精读的技巧,我们就能大大提高阅读名著的效率。由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长篇小说,“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因此本书的阅读应主要围绕人物分析、情节梳理、环境描写品析、主旨探究这几个角度来展开。如何才能较好地理解本书的内容,领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下面就阅读方式提供几条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确定阅读计划

全书共两部十八章,建议大家用两周时间完成整本书的泛读和浏览,坚持每天读一到二章,每读完一章做一张读书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或兴趣自行安排阅读进度,只要保持阅读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即可。阅读时间安排如下:

两周通读全书:

第一阶段(四天):阅读第一部第一章至第六章

苦难的生活经历,逐步迈向革命道路

辍学→做工→结友→初恋→被捕→脱险→搏杀→破裂

第二阶段(七天):阅读第一部第七章至第九章,第二部第一章至第六章

漫长又充实的革命生涯

剿匪→筑路→疗养→入党→成熟

第三阶段(三天):阅读第二部第七章至第九章

疗养并与命运顽强抗争

病重→车祸→抗争→重生

(二)梳理情节发展脉络,制作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就是将头脑中的思维可视化,“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积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更为系统化,从而提高大脑运作的效率。” 思维导图可以增强读者对于作品的记忆,使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并从多个角度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我们可以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小说进行宏观系统的思考,然后进行归纳和整理,找出中心词进行发散,从而理清故事情节。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人生信念及其重要影响。我们阅读时需要关注这些要点,并对这些要点进行概括和梳理。例如当关注主人公先后经历一战、国内战争、国民经济复苏等历史时期,担任不同的工作和任务,有着不同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轨迹时,我们需要将各个章节中的主人公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梳理出相对完整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发展的经过和脉络,这也是整本书阅读需要掌握的内容。又如,文中多次讲到朱赫来对保尔的鼓励与帮助,可以立足这一点展开梳理:对保尔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哪些人?我们需要注意主人公的亲人、朋友、所爱之人、战友等,看看他们分别对保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周围人的视角也可以侧面看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大家可以在泛读的基础上,立足一点,连点成线,制作思维导图,统整全书,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图谱。

(三)精读强化思考,批注加深理解

泛读是对小说内容做基本的熟悉和了解,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理解内涵,这就是精读。

精读以泛读为前提,是读者高度投入知识、情感的阅读活动,在此过程中读者会综合利用分析、质疑、包容、批判等思维方式,对重点或感兴趣的文本内容做深入的理解。有时候读者甚至会情感代入、参与角色建设。自泛读到精读代表着对作品从浅层认识到深层理解的转变。

精读要求逐字逐句逐段去认真琢磨,仔细推敲,有时要展开研究性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需要采用圈点勾画、评点批注、摘录笔记等阅读方法。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法。

批注法的分类:

1.提问式批注:在阅读中针对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2.赏析式批注: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文段,从语言表达角度做分析,写出赏析性文字。

3.点评式批注:对书中人物、事件、写作手法、结构、选材等进行评价。

4.心得式批注: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以及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留意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个人习惯设定个性化的圈点批注符号。例如重要字词用“·”或“〇”标注,“——”画出认为重点需要记忆或理解的地方,有疑问之处用“”加“?”标注,深有感触的地方用“”加“!”标注,等等。当符号的设计和使用明确后,就应保证其稳定性,进而为以后笔记内容的梳理提供便利。其次,应该勾画出来文章的重点难点或者存在疑问的内容,以备查找或再思考。再次,对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特征等做批注,对大的结构段落层次做标记。做批注时,语言应直白简洁。如可查考,可将查考的内容记录其旁。

(四)摘抄有助积累,笔记加深思考

读书时,除了圈点批注,还可以适当做一些摘抄和笔记,有助于重温作品的内容,提升阅读感受、思考能力、鉴赏水平和写作能力,对研读经典大有裨益。

摘抄,就是摘选、抄录原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摘抄的内容可以是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警句,也可以是生动传神的描写。在摘抄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有的放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很多精彩传神的语句和细腻生动的描写,其中熠熠生辉的思想魅力更是激励了一代代青年奋勇向前。因而在摘抄时,既可以摘抄经典警句,比如: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还可以是主人公的行为细节描写,比如保尔在救朱赫来的时候:

朱赫来听见枪声,往旁边一躲,回过头来,看见押送兵正在狂怒地从保尔手里夺回自己的枪。他扳着枪转了个半圈,扭绞着那少年的双手。但是保尔还是紧握住不放。这时候,那个彼得留拉匪兵气昏了,猛一推,把保尔摔在地上。可是他还是不能够把枪夺回来。保尔倒在马路上,顺势也把押送兵拖着跟自己一块倒下去。这时候,无论多么大的力量也不能叫保尔放开手里的枪。

通过有目的地摘抄,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除摘抄外,做笔记同样重要。做笔记,主要有写提要和写心得两大类。写提要就是用精炼的语言来准确概括文章的梗概或要点,写心得就是记录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和体验,既可以是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看法和评价,也可以是在阅读时生发的新观点和新感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经典作品,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是本书的主线,可以简要地梳理保尔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和重要事件,列出相应的提纲。我们在阅读这部经典时,会发现其中处处闪耀着精神的光芒,而保尔既有人性的闪光之处,也会犯错误。可以在触动自己内心的地方写上自己的心得感受,通过一边阅读一边思考来贴近本书的内核,提升阅读层次。

做摘抄和读书笔记是非常有必要的,读是输入的过程,写就是输出的过程。“当你以思想输出为前提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 。摘抄和做笔记是对书的一种消化,可以促进和加深对书的记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输入和输出的双向阅读,有利于提升阅读效果。

(五)跨界阅读

“跨界阅读既可以指突破学科边界的学科互涉阅读,亦可以指突破纸质媒介的综合阅读。”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可以尝试这种阅读方法。文学经典作品经常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话剧等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跨学科资源,接触不同的艺术形式,从多个维度来看待作品,这能帮助我们更立体地看待作品人物,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将跨界资源和书中的相同情节做对比,通过发现细节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客观全面地评价原作。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呈现也能够激发阅读作品的兴趣。如影视作品将人们脑海中的画面可视化,人们在观影过程中有更为强烈的代入感,声音和画面更是能够很好地渲染氛围,并更直观地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主题。我们可以选取影视资源中的经典镜头进行比较鉴赏,还可以将影视语言与文字语言进行比较评析。文字作品和影视作品的相互转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收获多元的理解和感受。

(六)专题探究

专题探究能够加深我们阅读理解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还能将作品的内容做更为深广的关联,对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更加个性化的解读。把厚书读“薄”,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才是整本书阅读的真正目的。

五、阅读主任务

(一)浏览把握大意,制卡概括信息

同学们在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第一周,一是可以记下阅读每一章的时间,看看阅读速度是否在不断提高;二是每读完一章就制作一张读书卡,看看是否把握了主要内容和重点;三是用好每个阅读进程中的测评,了解自己的阅读效果。制作读书卡的过程中,注意捕捉自己感兴趣或重要的内容(如精彩、感人的句段等),留待精读。

读书卡示例:

表1

初读整本书后,试着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题目的含义?

2.梳理书中的主要冲突事件,认识冲突的内涵和类型,领会冲突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如对比分析保尔和冬妮亚发生的两次冲突。

3.有人认为,保尔·柯察金的性格“偏狭,缺乏深刻的思考,没有自觉的生活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4.保尔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在我们生活的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二)快速浏览全书,完成以下任务

1.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或精彩语段圈点勾画出来,在自己有疑问或有感触的地方做好标记。

2.给每个章节起个小标题。

3.参考保尔的原型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大事记(表2),编写保尔的人生大事记。

表2

(三)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制作人物档案

为主人公制作人物档案既是对其形象的初步总结,也是对人物个性化理解和评价的过程。人物档案应包括人物出身、性格、所处的环境、命运以及人物关系等,例如保尔·柯察金的人物档案(表3):

表3

(四)谁对保尔的影响最大

亲人、同事、爱人,都给了保尔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请你选择朱赫来、谢廖沙、冬妮亚、丽达、达雅、母亲这些人中的一个,以他(她)的口吻述说与保尔之间的往事。

句式如下:我是______(例:朱赫来),是保尔的______。曾经________

(五)通过阅读中的综合和辨析,进行专题探究

大家可以在阅读不同章节的时候,理解、分析和鉴赏不同的写作特点或手法。如:

表4

可以借助表格,梳理和研究保尔·柯察金的感情观:

表5

大家还可以从整本书出发,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自主选题,这里也给出一些选题供大家参考:《保尔·柯察金的爱情观解读》《保尔·柯察金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相互成就》《冬妮亚的人物形象》《朱赫来的人物形象》《革命与人性——保尔·柯察金的选择》《保尔精神的时代价值》。 OqqrpSvY1naO15cU1GzueGvxaTKut2jG4c7vBRO94j6tttHUIq3Z5XASkdSxHD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