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句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一般所说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类,也包括这些句类下面再分的小类,譬如疑问句还可以进一步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等,也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如“把”字句、“比”字句等。语言事实告诉我们,不少虚词对句类有一定的选择性。
拿“或者”和“还是”来说,它们都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但是“或者”只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还是”则只用于疑问句。例如:
(1)a.她或者明天,或者后天去广州。
b.你或者小张明天上午值班。
c.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你走的时候带件雨衣或者带把雨伞。
(2)她明天还是后天去广州?
你还是小张明天上午值班?
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你是带雨衣还是带雨伞?
例(1)a和b都是陈述句,c是祈使句,句中的“或者”都不能换成“还是”;例(2)则都是疑问句,句中的“还是”绝不能换成“或者”。
再如语气词“吗”和“呢”,如果在句末出现,那么“吗”只能在疑问句末尾出现,绝不能在非疑问句末尾出现。例如:
(3)她明天回来吗?
你昨天值班了吗?
今天下午有雨吗?
例(3)末尾的问号“?”绝对不能换成句号“。”。可是语气词“呢”则既能用于疑问句末尾,也能用于陈述句末尾。例如:
(4)我们明天去什么地方玩儿呢?
(5)我去她家的时候,她们正在吃饭呢。
例(4)是疑问句,例(5)是陈述句。即使是用于疑问句末尾,二者也还有所不同:“吗”只能用于是非问句的末尾,“呢”则正相反,只能用于非是非问句,即除了是非问句以外的其他疑问句,包括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
再拿程度副词来说,不同的程度副词对句类的选择也不一样。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大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对的程度副词。绝对的程度副词指无所比较而泛言程度的副词,如“极、十分、非常、很、怪、太”等;相对的程度副词指相比较而言程度的副词,如“更、还(hái)、最”等。相对程度副词可以用于比较的句式,绝对程度副词就不能用于比较的句式。例如我们可以说:
(6)比较起来,茵子更/最聪明。
(7)跟小王他们相比,小张更能干些。
可是不能说:
(8)*比较起来,茵子极/很/太聪明。
(9)*跟小王他们相比,小张极/很/十分能干些。
原因就在于例(6)—(9)都是表示比较的句式,例(6)、(7)里用的是相对程度副词,所以能说;例(8)、(9)里用的是绝对程度副词,所以不能说。相对程度副词中的“更、还”和“最”还有区别——“更、还”能用于“比”字句,而“最”则不能用于“比”字句。请看:
(10)a.玲玲比红红更/还聪明。
b.*玲玲比红红最聪明。
(11)a.今天比昨天更/还热。
b.*今天比昨天最热。
反之,“最”能用于“在……中/上/里,名词性词语+程度副词+形容词性词语”句式中,而“更/还”则不能。例如:
(12)a.在中青年学者中,张巍的学术成就最大。
b.*在中青年学者中,张巍的学术成就更/还大。
(13)a.在我们班上,要数李小慧最聪明。
b.*在我们班上,要数李小慧更/还聪明。
(14)a.在我们家里,奶奶最疼我。
b.*在我们家里,奶奶更/还疼我。
原因是“更、还”只能用于两项比较,不能用于多项比较,而“最”正相反,它只能用于多项比较,不能用于两项比较。
程度副词“还(hái)”,既能表示程度高,大致相当于“更”(如“他比我还高”),不妨记作“还 1 ”;也能表示程度浅,大致相当于文言虚词“尚”(如“相比之下这个房间还干净”),不妨把它记作“还 2 ”。值得注意的是,“还”表示不同的程度时,反映在所适用的句类上也有差异。表示程度深的“还 1 ”只能用于“比”字句,或在对话中含有强烈对比意义的句子,不用于别类句子;而表示程度浅的“还 2 ”则正相反,绝不能用于“比”字句,可以用于别类句子。例如:
(15)这个房间比那个房间还干净。
小王比小李还高。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16)“这个房间够干净的。”“那个房间还干净。”
你说小王高,我觉得小李还高。
例(15)是“比”字句,例(16)是含有强烈对比意义的对话,句中的“还”都属于“还 1 ”,不是“还 2 ”,句中的“还”可以改写为“还 1 ”,而成例(17)、(18):
(17)这个房间比那个房间还 1 干净。
小王比小李还 1 高。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 1 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 1 多。
(18)“这个房间够干净的。”“那个房间还 1 干净。”
你说小王高,我觉得小李还 1 高。
但不能改写为“还 2 ”,所以下面的例(19)、(20)不成立:
(19)*这个房间比那个房间还 2 干净。
*小王比小李还 2 高。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 2 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 2 多。
(20)*“这个房间够干净的。”“那个房间还 2 干净。”
*你说小王高?我觉得小李还 2 高。
再如:
(21)这个房间还干净。
这件衣服还合适。
它的身体还行。
例(21)不是“比”字句,句中的“还”是“还 2 ”,不是“还 1 ”,例(21)里的“还”只能改写为“还 2 ”,即下列例(22)成立:
(22)这个房间还 2 干净。
这件衣服还 2 合适。
它的身体还 2 行。
如果改写为“还 1 ”,句子就不成立,请看:
(23)*这个房间还 1 干净。
*这件衣服还 1 合适。
*它的身体还 1 行。
再拿语气副词来说,对句类的选择也不一样。“究竟”和“难道”都表示疑问语气,但是,“究竟”只用于“非是非问句”——包括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而不用于是非问句。请看:
(24)a.究竟谁走漏了风声?
b.我究竟是听你的还是听她的呀?
c.你究竟去不去啊?
d.*你究竟不去吗?
*她究竟是外科大夫吗?
*昨天奶奶究竟回大伯家了吗?
而“难道”正相反,只用于是非问句,不用于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反复问句等“非是非问句”。请看:
(25)a.*难道他怎么走漏了风声?
b.*我难道是听你的还是听她的呀?
c.*你难道去不去啊?
(26)a.你难道不去吗?
b.她难道是外科大夫吗?
c.昨天奶奶难道回大伯家了吗?
再如“千万”和“万万”,都带有强调语气,但“千万”只用于祈使句,而“万万”既能用于祈使句,也能用于陈述句。试比较:
(27)a.这事儿你千万不能告诉她。
b.那鬼地方你千万不能去。
c.*我千万没有想到事情会那么糟。
(28)a.这事儿你万万不能告诉她。
b.那鬼地方你万万不能去。
c.我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那么糟。
很清楚,例(27)和(28)a、b句是祈使句,“千万”、“万万”都能用;c句是陈述句,只能用“万万”,不能用“千万”。
注意虚词对句类的选择是很有必要的。在留学生的作文里出现了这样一个病句:
(29)*那时他高声说:“这里危险!你赶忙离开这里!”
这里不宜用“赶忙”,该用“赶紧”。为什么呢?“赶紧”既能用于陈述句,也能用于祈使句,例如:
(30)铁蛋儿看见姐姐来了,赶紧躲了起来。〔陈述句〕
(31)你妈在到处找你呢,你赶紧回去!〔祈使句〕
可是“赶忙”只能用于陈述句,不能用于祈使句。例(30)里的“赶紧”可以用“赶忙”替换,说成:
(32)铁蛋儿看见姐姐来了,赶忙躲了起来。〔陈述句〕
例(31)里的“赶紧”就不能换用“赶忙”,不说:
(33)*你妈在到处找你呢,你赶忙回去!〔祈使句〕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用“赶紧”来注释“赶忙”,单纯从意义的角度看,是可以的;从学习者运用词语的角度看,这样注释可能会误导初学者,特别是外国留学生。
虚词对某种格式的选择,也可以归入对句类选择这个大类里。例如程度副词跟否定副词“不”连用,有两种格式:
Ⅰ.不+程度副词+形/动
Ⅱ.程度副词+不+形/动
不同的程度副词对这两种格式的选择就不完全一样。
先说格式Ⅰ:不+程度副词+形/动。
“很”能进入这个格式,即“很+形/动”能受“不”的修饰。例如:
(34)不很可爱 不很高兴 不很好看 不很干净
不很远 不很厚 不很轻 不很浅
不很喜欢 不很担心 不很反对 不很支持
“挺”、“怪”、“蛮”、“老”都不能进入这个格式,我们不说:
(35)*不挺可爱 *不挺高兴 *不挺喜欢
*不怪可爱的 *不怪聪明的 *不怪担心的
*不蛮可爱 *不蛮聪明 *不蛮喜欢
*不老厚 *不老远 *不老长
如果在“不”后加“是”,变成“不+是+程度副词+形/动”(当然,这不是原来的格式了),“挺”就能说了,例如:
(36)不是挺可爱 不是挺高兴
不是挺好看 不是挺干净
不是挺远 不是挺厚
不是挺轻 不是挺浅
不是挺喜欢 不是挺担心
不是挺反对 不是挺支持
而“怪”、“蛮”、“老”仍然不能说,下面的话都不说:
(37)*这孩子不是怪可爱的。 *他不是怪聪明的。
*你不是怪担心的。
*这孩子不是蛮可爱的。 *他不是蛮聪明的。
*你不是蛮喜欢的。
*这被子不是老厚的。 *电影院不是老远的。
*那竹竿不是老长的。
只有变成反问句才可以说,不过这已不是原来的格式了,例如:
(38)这孩子不是怪可爱的吗? 他不是怪聪明的吗?
你不是怪担心的吗?
这孩子不是蛮可爱的吗? 他不是蛮聪明的吗?
你不是蛮喜欢的吗?
这被子不是老厚的吗? 超市不是老远的吗?
那竹竿不是老长的吗?
下面说说格式Ⅱ:程度副词+不+形/动。
“很”、“挺”可以进入这个格式,即“很”、“挺”可以修饰一个否定形式,例如:
(39)很/挺不踏实 很/挺不高兴
很/挺不团结 很/挺不懂事
很/挺不顺利 很/挺不愉快
很/挺不满意 很/挺不喜欢
“怪”很少有这种用法,除“怪不好意思的、怪不自在的、怪不耐烦的、怪不容易的、怪不放心的、怪不高兴的”外,很难找到别的例子。“蛮”、“老”则完全没有这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