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虚词在汉语中的作用

虚词是跟实词相对的。虚词在数量上比实词少得多,就现代汉语来说,常用的虚词大约只有700多个;可是使用频率却很高,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任何语言都有虚词,虚词在任何语言中都很重要,而在汉语中尤其重要,那是因为汉语是“非形态语言”,许多重要的语法意义都要靠虚词来表达。用不用虚词,用哪一个虚词,往往会直接影响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因此,在汉语中虚词是表达某种语法意义所不可少的重要的语法手段。虚词所表示的意义是语法意义,比较虚灵,不像实词那样实在、具体。从语法功能上看,虚词都不能充任主语、谓语、述语、宾语、补语、中心语等主要的句法成分(副词能作状语,但状语不属于主要句法成分)。虚词在汉语中的实际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法关系。例如:

(1)木头和桌子都搬走了。

(2)木头的桌子都搬走了。

例(1)用“和”,表示“木头”与“桌子”之间是联合关系;例(2)用“的”,表示“木头”与“桌子”之间是修饰关系。再如:

(3)老王满意得笑了。

(4)老王满意地笑了。

例(3)用“得”,表示“满意”和“笑了”之间是动补关系;例(4)用“地”,表示“满意”与“笑”之间是修饰关系。

第二,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义关系。例如:

(5)张三把李四说了一通。

(6)张三被李四说了一通。

(7)张三对李四说了一通。

例(5)—(7)表面看,包含的词语基本相同,所差的只在使用的介词不一样。可是我们知道,正是由于使用的介同不同,改变了句子内部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例(5)用“把”,“说”是“责备,数落”的意思,“张三”是“说”的施事,“李四”是“说”的受事;例(6)用“被”,“说”也是“责备,数落”的意思,但“张三”成了“说”的受事,“李四”成了“说”的施事;而例(7)用“对”,“说”是“陈述,诉说”的意思,“张三”是“说”的施事,而“李四”则成了“说”的与事了。

第三,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例如:

(8)我看见她拿了两个苹果。

(9)我看见她拿过两个苹果。

(10)我看见她拿着两个苹果。

同是动词“拿”,例(8)“拿”后面带上“了”,表示“拿”这个行为动作实现或者说完成了;例(9)“拿”后面带上“过”,表示“他”曾经有“拿苹果”这种经历;例(10)“拿”后面带上“着”,表示“拿”这一行为动作的持续。显然,“了”、“过”、“着”帮助动词添加的语法意义各不相同。

第四,帮助改变词语的表述功能。请比较“吃”和“吃的”——“吃”,是动词,从意义上说,表示行为动作;从表述功能看,表示陈述。但是,如果后面加上助词“的”,“吃的”就成了名词性成分了,从意义上看,表示事物了,可以指“吃”的动作者(如:“谁吃羊肉? 吃的 举手。”),可以指“吃的东西”(如:“我先去买点儿 吃的 ”。);从表述功能看,表示指称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是那个虚词“的”在起作用。

第五,帮助表达某种语气。例如:

(11)他有孙子了。

(12)他有孙子啦!

(13)他有孙子吗?

例(11)句末用“了”,句子表示陈述语气;例(12)句末用“啦”,句子表示感叹语气;例(13)句末用“吗”,句子表示疑问语气。

由于虚词在汉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汉语语法研究历来以虚词为主要内容。 lQP56JcBs38Tvw0fwIuZ+9ZVEn6INhNxEbChjo3Pmnq41X2EaFH2KTeMkAdwLvQ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