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先秦部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

【注释】①关关:雌雄两鸟彼此呼应的叫声。②雎(jū)鸠:水鸟名,一般认为是鱼鹰。古代传说这种鸟雌雄形影不离。③洲:水中央的陆地。④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容貌漂亮,性格温柔。⑤淑女:品德善良的女子。淑,美好。⑥君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⑦好逑(qiú):好配偶。逑,配偶。

【今译】关关鸣叫着的雎鸠,相伴在水中央的沙洲上;一个美丽贤淑的好姑娘,正是青年男子的好配偶。

【赏析】《关雎》是一首民间恋歌,也是一首绝妙的抒情诗。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篇,也是我国爱情文学的创始之作,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高的地位。诗中以物传神,以景代叙,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爱上了一个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而日思夜想和辗转反侧的心情,以及他们恋爱的全过程。这首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也是我国诗歌中运用比兴的开端和范例,历来受到重视。孔子曾评价这首诗,说它欢乐而不放纵,哀怨而不悲伤。

这四句诗写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从关关鸣叫着的雎鸠想到要和一个美丽贤惠的好姑娘配成夫妻。诗句描写了这个青年男子看上了那个美丽的姑娘以后,以致朝思暮想,一心要和她结为夫妻的情景,说得直截了当,毫无忸怩作态的样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

【注释】①夭夭(yāo):娇嫩而茂盛的样子。②灼灼(zhuó):形容花朵开得火红鲜艳的样子。③华:同“花”。④之子:这个女子。之,指示代词,这,这个。子,女子,姑娘。⑤于归:出嫁。于,往。归,出嫁。⑥宜:和顺。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和顺。⑦室家:家庭。

【今译】桃树繁杂茂盛,盛开着鲜艳明丽的花朵;这个姑娘要出嫁了,她将建立一个和美的家。

【赏析】《桃夭》是一首在婚礼上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颂婚诗,表现了参加婚礼的人对新娘的赞美和祝愿。诗中先以桃树起兴,再以桃花的繁盛艳丽、桃实的斑斓可爱、桃叶的茂密多荫作比喻,赞美了新娘的年青秀美,祝愿她婚后早生贵子,家庭兴旺发达幸福美满。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而且很成功,同时善于炼字,巧于变化,虚实结合,自然贴切。

这四句诗以鲜艳明丽的桃花作比喻,描写了新娘的年青娇美,并祝贺她建立一个和和美美的家庭。诗句用桃花来比喻年青姑娘,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用花来比美人的诗句,堪称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这种手法对后世诗词深有启示与影响,从这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这四句诗联想丰富自然,比喻生动工巧,并成功地运用了比兴的手法,特别是用词准确精练,掷地有声,用“灼灼”形容桃花,千百年来,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出处】《诗经·周南·汉广》。

【注释】①汉:这里指汉水。②泳:游泳渡过。③思:语气助词。④江:江水。⑤永:长,指江水流得很远。⑥方:古时指竹筏或木筏。这里用作动词,指乘竹筏或乘木筏渡水。

【今译】汉水滔滔,广阔无边,我不能游到对岸;江水滚滚,汹涌漫长,我也无法乘船渡到江边。

【赏析】《汉广》是一首民间情歌。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个男子热恋着一位美丽的姑娘,明知得不到却不能忘怀的情景,表现了这位男子诚挚敦厚的情怀和对追求对象的爱慕与尊重。这首诗成功地使用重章叠句,并层层相连,同时连用比喻,是一首绝妙动人的诗篇,被誉为“中国山水文学的发轫”。

这四句诗是说江汉既宽且长,既不能浮游而过,也不能乘船而渡,只能是面对汪洋长歌浩叹而已,表现了诗中男主人公渴望以求而又求之不得的极度失望的心情。诗句将眼前景物,信手拈来,构成妙喻,并在诗中一字不易地反复咏叹,将男主人公的绵绵情思,层层加深地倾吐出来,增强了抒情效果,耐人寻味,感人肺腑。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出处】《诗经·邶风·燕燕》。

【注释】①燕燕:即燕子。古人喜用重言,故称。②于:语气助词,无实义。③差(cī)池:长短不齐的样子。④于野:到郊外。于,介词,到,往。

【今译】燕子双双飞翔天上,参差不齐舒展翅膀。这个姑娘今日远嫁,相送她到郊野路旁。

【赏析】《燕燕》是一首送别诗。诗中描写了卫国国君送妹妹远嫁时感人的送别情境和依依难舍的惜别情景,并以燕子双飞的自由欢畅,反衬了同胞之间别离时愁苦哀伤的感情。这首诗是《诗经》中极优美的抒情篇章,是中国诗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曾被清人王士祯推举为“千古送别诗之祖”。

这四句诗描写了相送郊野,依依难别的场景。诗句以飞燕起兴,并且兴中带比,以乐景反衬哀情,曾被明人陈舜百赞为“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

【注释】①就:碰到,遇到。②方:筏子。这里用作动词,用筏子渡水。③舟:木船。这里用作动词,用木船渡水。

【今译】在水深流急的时候,我驾着小船渡来渡去;在水浅平稳的时候,我就游过游回。

【赏析】《谷风》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诗中以弃妇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这位被离弃的妇女在离开夫家时难割难舍的痛苦情景,生动地表现了弃妇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她内心的不平与哀怨之情,谴责了丈夫的无情无义。这首诗使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并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一唱三叹,反复吟诵,在针砭男尊女卑不合理制度方面,具有深刻的警世作用。

这四句诗运用方舟和游泳的比喻,表现了这位女子处事的灵活与豁达,以及她在夫家辛勤劳作的情景。诗句用事实摆出自己的优点,谴责了丈夫的不义之举。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出处】《诗经·邶风·静女》。

【注释】①静女:同“淑女”,文静娴雅的女子。②姝(shū):美丽,美好。③俟:等候,等待。④隅:角落。⑤爱而:犹“爱然”,隐藏的样子。爱,通“薆”,隐藏,躲藏。⑥搔首:用手挠头。⑦踟蹰:来回走动,走来走去。

【今译】文静的姑娘真是美丽又贤淑,约好在城角处等我来幽会。她故意隐藏起来让我看不见,急得我挠头又徘徊。

【赏析】《静女》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写了一对青年恋人在城头僻静的角落幽会、赠物的情景,歌颂了青年男女间真挚的爱情。这首诗构思精巧,情景逼真,语言简练,人物刻画生动,场面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烈。

这四句诗生动逼真地描写了这对情人在城头幽会时互相逗趣的情景,表现了少女的天真调皮和聪明慧美以及小伙子的憨厚与痴情。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出处】《诗经·鄘风·相鼠》。

【注释】①相(xiàng):看,瞧。②仪:威仪,礼仪。指仪表举止。③何为:为何,做什么。

【今译】看那老鼠还有张鼠皮,有些人却没有威仪。人既然没有威仪,不死还活着干什么!

【赏析】《相鼠》是一首著名的政治讽刺诗。诗中将丑陋、狡黠、偷窃成性的老鼠与卫国的贵族统治者作对比,并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还诅咒他们早早死去,反映了当时人民大众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寡廉鲜耻、胡作非为的憎恨和鄙视。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对比和反衬等修辞手法,语言尖刻辛辣,富有强烈的战斗性,是一首思想性、艺术性相当深刻而又完美的诗篇,它与最早反映否定阶级剥削压迫、向往美好幸福生活的《硕鼠》,成为《诗经》里讽刺诗篇中的“双璧”。

这四句诗以老鼠作对比,从外表讽刺和诅咒了那些剥削阶级的无耻之徒。诗句义正词严、痛快淋漓,又以非常丑陋的老鼠作比,增强了讽刺的力量与风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处】《诗经·卫风·硕人》。

【注释】①巧:轻盈的样子。②倩:嘴角间好看的样子。③盼:形容眼珠黑白分明,转动有神的样子。

【今译】乖巧的笑容啊,一对酒窝娇艳妩媚;美丽的眼睛啊,黑白分明顾盼有神。

【赏析】《硕人》是《诗经》中少见的一首以肖像描写著称的诗歌。诗中运用铺叙和比喻的手法,准确而形象地描写并赞美了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庄姜的仰慕与赞叹之情。这首诗借物喻人,用语言描绘形象,反映现实,寄寓情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是一篇描绘事物达到形神俱似的佳作,深得后人的推崇与赞赏。

这两句诗描写了庄姜娇笑妩媚、秋波流转的动人神态与风采。诗句抓住笑容和眼睛两个细节,运用工笔特写的描写手法,极写庄姜的魅人神态,成为诗中的点睛传神之笔,对后世诗赋很有影响。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出处】《诗经·卫风·木瓜》。

【注释】①投:抛,投赠。②木桃:果名,即山楂。③琼瑶:美玉。④匪:通“非”,不是。

【今译】你把木桃赠给我,我用美玉回送你。这不只是回报你,我是想永远和你相好。

【赏析】《木瓜》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写了古代青年男女相互馈赠礼物、倾吐爱情的热烈场面,表现了他们彼此的心心相印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这些年轻人对自由爱情生活的憧憬和忠贞的美好愿望。这首诗每章前两句着重实写,后两句转入虚写,同时反复陈情,回环叠唱,是一首通过赠答表达深厚情意的诗篇,也是现今传诵最广的《诗经》名篇之一。

这四句诗描写了诗中主人公相互馈赠的具体动作以及男主人公的坚定誓言。诗句中所写的赠与与回赠的东西的价值相差比较悬殊,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表现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重和理解。这四句诗感情深挚缠绵,语言质朴流畅,格调明快自然,抒情热烈奔放。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

【注释】①知:理解。②谓:说。③悠悠:遥远的样子,形容无边无际。④何人:什么人。

【今译】理解我的人,说我心中忧愁。不理解我的人,说我有什么贪求。高高的苍天啊,眼前这种荒凉颓败景象是什么人造成的?

【赏析】《黍离》是一首感慨衰亡、愤叹流离的凭吊故国的抒情诗。诗中描写了满目凄凉令人伤痛煎怀的颓败景象以及诗人在路上缓慢挪步、内心极度忧伤的情状。这首诗对后世影响很大,千百年来,“故宫黍禾”就作为亡国之思的代名词,不断地出现在诗文词赋中;后人还将亡国之痛称为“黍离之悲”。

这六句诗抒发感慨。前四句反复咏叹,回环往复,无限哀婉,写境传神;后两句责问悠悠苍天,唏嘘欲绝,将悲怆的情怀坦露无余。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出处】《诗经·王风·采葛》。

【注释】①如:像。②三秋:三季,即九个月。秋,指三个月的时间,即一季。

【今译】一天没有见面,就好像隔了三个季节那么长啊。

【赏析】《采葛》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写了一个正在热恋中的男子怀念情人的情景,表达了这个男子对所怀念的意中人希望朝夕相处、不忍离别、不尽思念的心理感受。这首诗采用层层递进的手法,辞清情深,真挚纯朴。

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情人之间强烈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了对情人无比深切而热烈的爱。诗句后来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表示离别后想念得很殷切。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出处】《诗经·郑风·将仲子》。

【注释】①多言:指闲话。②亦:也。③畏:害怕。

【今译】人们的闲言碎语,也是能够让人感到畏惧的。

【赏析】《将仲子》是一首爱情诗。诗中描写了恋爱中的少女对前来偷偷幽会的男友反复再三地呼告劝阻、安慰求助的情景,表现了这位少女在极其严厉的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下对待爱情生活的畏惧与矛盾心理,活画出这位热恋中的少女那种既痴情又担忧的情态,抒发了对干涉与阻挠青年男女恋爱的恶势力的不满情绪。这首诗纯用内心独白式的情语构成,同时采用叠章体,运用层递的手法,具有一唱三叹之妙,成为《诗经》爱情诗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中女主人公对社会舆论的畏惧心理。诗句用词鲜明形象,一个“畏”字,揭示了女主人公对左邻右舍的流言蜚语极其胆战心惊的心态。后来这两句诗简化为成语“人言可畏”,是说坏人散布的流言蜚语,往往能暂时地欺骗民众,因此是可怕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出处】《诗经·郑风·风雨》。

【注释】①晦:昏暗。②已:停止。③既:副词,已经。④云:语气助词,无实义。⑤胡: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今译】凄风苦雨天色昏暗,雄鸡报晓叫个不停。既然已经见到了离别多年的夫君,我怎么能不欢喜呢!

【赏析】《风雨》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诗中描写了在风雨交加、鸡鸣不已的清晨,一个独身在家的女子思念远行的丈夫辗转难眠的情景以及和丈夫久别重逢时流露出的无限喜悦的神情。这首诗三章叠咏,构思巧妙,同时以哀景写乐,而且又善于即景以抒怀,具有丰富的艺术意蕴,成为千古绝调。

这四句诗描写了独居女子与丈夫久别重逢时的无限喜悦的情景。诗句中前两句是起兴句,同时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交代了女人和丈夫久别重逢时的特殊环境与氛围,烘托了女人对丈夫如饥似渴的思念之情;后两句是感情的直接表达,抒发了女人和丈夫相见时的喜悦之情。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出处】《诗经·郑风·出其东门》。

【注释】①东门:城东门。这里指郑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的东门。因为城西南靠河,所以平日人们多往东面出游。②有:名词词头,无实义。③如云:形容众多。④匪:同“非”,不是。⑤思:语气助词,无实义。⑥存:思念,想念。

【今译】走出城东门,漂亮的姑娘多得像天上的彩云。虽然多得像美丽的彩云,但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

【赏析】《出其东门》是一首爱情诗。诗中运用烘托与对照的修辞手法,描写了一个男子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的美丽的游女们不为所动、不被诱惑的情景,表现了诗中主人公对待爱情的坚贞不渝,赞美了劳动人民纯洁高尚的情操。这首诗情致质朴,字句工整,诗思婉转曲折,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和后来的汉代乐府诗《陌上桑》堪称双璧,对后世影响很大。

这四句诗描写了诗中主人公不为众美女所动心的情景,表现了他纯洁美丽的心灵,歌颂了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出处】《诗经·魏风·伐檀》。

【注释】①坎坎:象声词,砍树的声音。②檀:檀树。这种树木质坚韧,古代常用来造车。③寘(zhì):同“置”,放。④干:岸,水边。⑤兮:语气助词,用来舒缓语气,相当于“啊”。⑥涟:水面被风吹起的波纹。⑦猗(yī):同“兮”,语气助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今译】叮叮当当地砍伐檀树,砍倒后把它们放在河的岸边。河中的水流清澈并泛起微微的波纹。

【赏析】《伐檀》是一首伐木者之歌。诗中描写了一群伐木者伐檀造车时艰苦劳动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自己身负沉重压迫与剥削的强烈不满,揭露了剥削者不劳而获的寄生本质,抒发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憎恶情绪。这首诗是《诗经》中一首具有鲜明战斗性与人民性的著名诗篇。

这三句诗描写了伐木者辛勤砍伐檀树时的情景。诗句中的前两句直叙伐檀其事,后一句写景抒情。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出处】《诗经·魏风·硕鼠》。

【注释】①无:同“毋”,不要。②黍:黍子,碾成的米叫黄米。③三岁:多年。不是确指。④贯女:供养你。女,同“汝”,你。⑤莫我肯顾:即“莫肯顾我”。文言文否定句里的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动词前面。莫,不。顾,照顾,顾念。

【今译】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偷吃我种的黄黍。多少年来我一直都在侍奉你,你却从来不愿意照顾我一丝一毫。

【赏析】《硕鼠》是一首控诉剥削压迫的著名诗作。诗中以仇视与憎恨的感情,运用令人憎恶的偷食老鼠作比喻,揭露了不劳而食的剥削者贪婪、残忍、寄生的本性及其残害民众、掠夺他人的不义行为,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要求摆脱剥削与压迫、向往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这首诗是《诗经》中纯粹的流传千古的比体诗,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喻体“硕鼠”选择得好,而且生动、贴切,并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第一篇明确表达“乌托邦”理想的作品,闪耀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开了后世文学描绘“桃花源”社会的先河,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四句诗运用呼告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沉重的剥削和压迫下痛苦地呻吟与乞求,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愤懑与不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剥削者的蔑视、诅咒与仇恨的思想感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出处】《诗经·秦风·蒹葭》。

【注释】①蒹葭(jiānjiā):都是芦苇一类的植物,在水中生长。蒹,又称荻,细长的水草。葭,初生的芦苇。②苍苍:指芦苇入秋后颜色深青且鲜明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伊,指示代词,那,那个。④方:同“旁”,边,侧。

【今译】茂盛的芦苇上,晶莹的露珠凝结成了白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在河水的那一方。

【赏析】《蒹葭》是一首哀婉清丽、情调缠绵的民间情歌。诗中以蒹葭起兴,描绘了芦苇萧飒、露结霜凝的空灵凄凉的清秋景色,表达了诗人孤寂彷徨、怀人盼会的惆怅与迷茫的心境。这首诗曾被后人誉为情真景真、风神摇曳的绝唱,是思心徘徊、百读不厌的杰作。

这四句诗描写了在深秋时节的一个早晨,诗人渴望与怀念的意中人相会,而那个人却在离自己很远很远的一个地方。诗句中前两句描写了寥落凄清的秋景,点出了时间,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凄凉寂寞的情怀,指出了地点。寥寥数语,达到了写景、抒情融合无间的艺术境界,是千古传诵的写景名句。这四句诗对后代影响很大,“蒹葭之思”或省称“葭思”“蒹葭伊人”,成为旧时书信中怀人的套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出处】《诗经·秦风·无衣》。

【注释】①岂: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怎么”。②子: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您”。③袍:长袍,长衣。行军时白天当衣,夜晚当被,类似现在的斗篷、披风。④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一说指秦王。⑤于:动词词头,无实义。⑥同仇:共同对敌。

【今译】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我和你同披一件长袍。君王要起兵交战,赶快修整好我们的戈和矛,和你一起共同对敌。

【赏析】《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也是一首爱国主义的战歌。诗中描写了秦国士兵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以大局为重,团结友爱,共御强敌的情景,表现了秦地的人民慷慨从军的尚武精神以及崇高无私的精神品质和英雄气概。这首诗采用重叠复沓的形式,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充满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气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诗章。

这五句诗以士兵相语的口吻,采用问答式的句法,描写了国难当头,人人争赴沙场的热烈场面,表现了秦人轻生死、重气节的精神品质。诗句语言精练、生动、深刻。一句“岂曰无衣”,像自责,像反问,洋溢着不可遏止的愤怒与愤慨;一句“修我戈矛”,富有强烈的动作性,描绘了战士们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处】《诗经·小雅·鹿鸣》。

【注释】①呦呦(yōu):鹿鸣叫的声音。②苹:草名,藾蒿,一种蒿草,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③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有二十五根弦。④笙:古代一种簧管乐器。

【今译】一群鹿儿呦呦鸣叫,啃嚼着田野上的苹草。我有满座的好宾客,弹瑟又吹笙。

【赏析】《鹿鸣》是一首君王宴饮宾客以宣扬加强统治阶级内部团结的宴客诗。诗中用周王在宴会上祝酒的口气抒写,描写了君王宴请群臣时的和谐欢快的情景,表达了宴会主人待客的真挚情谊,展示了主人谦恭礼让、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也从侧面反映了客人们的美好品德。这首诗格调高雅,节奏欢快,语言亲切,喜气洋溢,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颇为深远;历代名臣、士子往往以这首诗中礼遇臣宾的周王为榜样,以他作为标准,来衡量、要求当代君王,谴责专制统治,成了历史上一些进步人士抨击专制政治及世道黑暗的精神武器。

这四句诗以鹿鸣起兴,描写了宴会中宾客满座、乐声并起的盛况,突出了宴会进行时和谐欢悦的气氛。诗句对后世颇有影响,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曹操在他的名篇《短歌行》中就曾引用了这四句诗,用以表达自己渴求贤才的政治襟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

【注释】①丁丁(zhēng):砍树的声音。②嘤嘤:象声词,鸟鸣叫的声音。③幽谷:深谷。④乔木:树干和树枝有明显区别的大树。

【今译】砍伐树木响声丁丁,群鸟和鸣叫声嘤嘤。鸟儿从深谷中飞出,迁往高高的大树顶。小鸟嘤嘤的鸣叫声,是它们发出的求友声。

【赏析】《伐木》是一首周代贵族描写宴享亲友故旧的宴享诗。诗中号召人们起来改变现实,叙说亲情,忠诚友谊,一切从头开始,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并提出无论亲朋故旧还是新的相识,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并且常来常往的希望。这首诗采用以意境的营造为手段的构思方法,运用先迂回后正面的表达方式,比兴鲜明生动,想象奇特巧妙,语言流转自然,特具艺术魅力。

这六句诗用“丁丁”的伐木声和“嘤嘤”的鸟鸣声,创造了一个空旷幽雅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抨击了当时政治的冷酷与黑暗,同时通过悦耳的鸟鸣声颂扬了友情的珍贵。诗句中对友情的歌颂给后世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其中“鸟鸣嘤嘤”一句比喻求友,成为旧时常用的典故;还有“嘤其鸣矣”一句后简化为“嘤鸣”一词,常被人用作朋友间同气相求或意气相投的比喻;另外,诗句中“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二句,系“乔迁”一词的来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出处】《诗经·小雅·采薇》。

【注释】①往:指离家出征。②依依:柳树枝叶茂盛并随风摇曳的样子。③来:指还家。④思:语气助词,无实义。⑤雨雪:偏义词,这里偏指雪。⑥霏霏:大雪纷飞的样子。

【今译】从前我离开家乡时,柳树郁郁葱葱,柳条随风飘荡。如今我转回家乡时,大雪纷纷扬扬,雪花漫天飞舞。

【赏析】《采薇》是一首三千年前一位戍边士卒在归家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曾被誉为千古厌战诗之祖,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边塞诗,可称为边塞诗的鼻祖。诗中通过戍卒对以前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和思归心情的追述,表现了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描绘了军旅行役生活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人们对长年战争的厌恶和反感。这首诗在写法上采用了回忆的方式,并运用了叠词、叠句、叠章的手法,加浓了抒情色彩。

这四句诗通过描写士卒戍边时往返于途中的情景,表现了士卒们春日离家与冬天归来时的痛定思痛的复杂心情。诗句着笔于景而着眼于情,景中见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出了戍边兵士的悲伤和怨恨,并运用反衬的手法,使哀、乐之情更加强烈。这四句诗是《诗经》中少有的佳句,被称为《诗经》中的绝唱,成为千古不朽的名句,历来被人传诵,并被视为以景托情抒发哀思的典范。清人王夫之曾评论这两联诗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处】《诗经·小雅·鹤鸣》。

【注释】①它山:别的山。②攻:这里是打磨、雕磨的意思。

【今译】别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磨玉器。

【赏析】《鹤鸣》是一首劝告王朝最高统治者招隐求贤的招隐诗。诗中通过对“鹤鸣”“鱼潜”“园生檀树”“石可攻玉”等丰富意象的描写,并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贤者虽隐居山林,却有治国的才能,应请出他们为国效力的道理和主张。这首诗写景从听觉写到视觉,结构十分完整,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思想,堪称我国招隐诗之祖。

这两句诗表面说的是别处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来用它磨制玉器,比喻别的国家中有才能的人,可以招纳来为自己国家服务的道理。诗句已成为千古至理名言,并且成为成语,用来比喻借助外力(一般多指朋友)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

【注释】①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②临:面对,碰到。③履:踩在上面,走过。

【今译】面对黑暗腐败的政局,我担心害怕、小心谨慎,就像靠近了深深的水潭,又像脚踏薄薄的冰层。

【赏析】《小旻》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讽刺揭露了西周最高统治者昏庸无道、善恶不分和一些掌权者叽叽喳喳、党同伐异的丑恶现象,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王朝政治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首诗采用赋的写作方法,运用揭露、感叹、批判和比喻等艺术手段,比喻贴切生动,语言含意丰富且概括力极强,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这三句诗写出了诗人自己为忧虑国事而焦虑万状的心态,表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感情。诗句生动形象,寓意鲜明,广为后世所引用,早已成为著名的成语。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

【注释】①溥:大,全。古本作“普”。②莫非:没有不是。③率:自。④滨:大陆四周的海滨。

【今译】普天之下的每一块土地,没有哪一块不属于周王所有。四海之内的每一个民众,没有哪一个不属于周王的臣民。

【赏析】《北山》是一首统治阶级下层人士所写的怨刺诗。诗中反映了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与底层士人之间因为劳逸不均而产生的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上层的腐败,抒发了诗人的牢骚不平和对只知燕乐、无所事事的上司的厌憎情绪。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在封建社会起到了讽谏作用,成为怨刺诗中突出的篇章。

这四句诗是针对诗中下面两句“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而发的,意思是说既然普天之下无一处不是王土,无一个不是王臣,那么就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政令,而执政的大夫却如此不公平,单单让我这样劳碌,表现了诗人对上层统治阶级、对官吏劳逸不均状况的不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出处】《诗经·小雅·车舝(xiá,同“辖”)》。

【注释】①仰:仰望,仰视。②止:语气助词,无实义。③景行(háng):大路。

【今译】巍峨高山,令人仰望;平坦大道,让人行走。

【赏析】《车舝》是一首描写新婚宴乐情景的诗作。诗中以男子的口吻,描写了一位新郎迎娶了一位称心如意的美丽的新娘而喜不自胜的情景,表现了这位新郎的喜乐之情和对新娘的诚挚爱意。这首诗是《小雅》诗中优秀的抒情篇章。

这四句诗原是用作起兴以引起下文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作者娶得称心的妻子后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诗句是叙事、是写景,也是比喻,比喻新娘那美丽的形体和坚贞的品行,正像高山大路一样令人敬仰和倾慕。这两句诗意蕴丰富,气宇轩昂,成为表达一种仰慕之情的最好意象,是千古名句,后来又简化为成语“高山景行”,用来比喻崇高的道德品行。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出处】《诗经·大雅·抑》。

【注释】①圭:一种玉器,形状为上圆下方。②玷:白玉上的斑点。③尚:还(hái)。④斯:指示代词,这,此。

【今译】白玉上面的污点,还可以将它磨去;这言语上的过失,是没有办法挽回的。

【赏析】《抑》是一首诗人借自警以讽刺周王的箴刺诗,曾被后人誉为“千古箴铭之祖”。诗中通过描写周王朝一位老臣对执政同僚晚辈的谆谆告诫,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揭示了周王朝衰败和社稷将倾的情势,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这首诗运用议论式的独白方式,并借助于双关、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宛如一位长者对晚辈的谈话,推心置腹,语重心长。

这四句诗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以白玉上的污点可以磨去,反衬言语上的失误不可补救,强调了“慎言”的重要,劝告国君对待臣民时出言要谨慎不苟。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出处】《诗经·大雅·抑》。

【注释】①投:投赠,赠送。②以:介词,用,把,将。③报:回报,回赠。④之: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

【今译】人家把鲜桃赠送给我,我要用李子来回报他。

【赏析】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要别人修德,必先自己修德的道理。诗句是诗中的妙语,具有高度概括的哲理,千古流传不衰。这两句诗后来简化为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彼此间相互赠答,礼尚往来。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

【注释】①骐骥:骏马。这里比喻贤能之人。②以:连词,相当于“而”。③导:导引。④夫:语气助词,无实义。

【今译】骑上骏马尽情地奔跑吧,来,让我做向导在前面为您引路。

【赏析】《离骚》是一首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最辉煌、充满激情的自叙性长篇政治抒情诗,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被北宋著名史学家、词人宋祁誉为词赋之祖。这首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强烈地流露出诗人在当时历史局限下的崇高理想和光辉斗志。诗中反复抒发了诗人自己要求革新的政治理想,热情洋溢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关怀和热爱的感情,愤怒地揭露和批判了楚国奴隶主贵族集团的腐朽和自私。这首诗成功地运用了比兴和象征的表现手法,气魄宏伟,抒情深刻,构思奇幻,辞采绚丽,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宝库中首屈一指,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不朽典范,一直被引为中华民族文学的骄傲,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奇珍,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两句诗是诗人的自誓,鲜明地揭示了诗人变革现实的远大抱负。

【作者】屈原(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在全世界受到纪念和承认。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国人。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三闾大夫。不久,因受到贵族政治集团的诋毁,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顷襄王时,他又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当他走到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当时秦兵已攻破楚国郢都,他悲愤绝望,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夏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他是我国楚辞的奠基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雄奇壮丽,绚烂多彩,充满着政治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出现,不仅标志着我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离骚》是其代表作,另外还有《九歌》《天问》《九章》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

【注释】①太息:叹息。②以:连词,相当于“而”。③掩:拭,擦。④涕:泪。⑤哀:哀伤,同情。

【今译】我长久地叹息,不断地擦拭眼泪,民众的生活有如此多的艰辛,真让人感到哀伤。

【赏析】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政治斗争失败以后的悲愤心情。诗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切忧念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同时对楚王的糊涂昏庸、不察民心也给予了揭露和批判。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

【注释】①亦:语气助词,表示语气的加强。②善:爱好。③虽:连词,即使,纵然。④九:表示多数,不确指。⑤其: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期望。

【今译】只要是我所崇尚和追求的,纵然为它死去多次也绝不后悔。

【赏析】这两句诗表白了诗人自己虽九死而不悔的信念与追求。诗句感情直率,斩钉截铁,表现了诗人至死不渝地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以及不肯与恶浊环境相妥协的操守。诗人的这种人格和品行,一直成为后世仁人志士学习和效法的榜样。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

【注释】①曼曼:同“漫漫”,形容距离长远。②其: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无实义。③兮:古汉语中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④求索:寻求,探索。

【今译】前面的道路是那样的漫长而遥远,我要上天下地做一番寻求和探索。

【赏析】这两句诗是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追求的生动写照,抒发了诗人为国为民、渴求报国的衷情,表达了诗人坚毅执着、锲而不舍地追求自由理想的精神。诗句中前一句说的是道路的长远,后一句讲的是求索的精神,形成一个富有哲理的警句,成为我国历代仁人志士激励自己、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的座右铭。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注释】①既:副词,已经。②神以灵:指为国捐躯的将士死后成神,灵魂显赫,精神不死。以,连词,起连接作用,用法同“而”。灵,显赫。③魂魄:古人认为神的两个方面。魂为阳神,魄为阴神。④鬼雄:鬼中的英雄。

【今译】身躯已经死掉了,神灵却仍很显赫,魂魄坚强有勇气,永远是鬼中的英雄。

【赏析】《国殇》是一首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亡灵的悲壮祭歌。诗中以荡气回肠的笔触和敬意,描写了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勇猛顽强、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歌颂并悼念了将士们拼死搏击、以身殉国的坚强斗志和高尚气节,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的炽烈情感。这首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比较好的优秀作品之一。

这两句诗以饱含激情的笔墨,深切地安慰英灵,热烈地讴歌死难将士,赞颂他们生是英雄,死为鬼雄,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注释】①溷(hùn)浊:犹混浊,混乱污浊。②莫余知:即莫知余,没有人了解我。③方:将。④顾:回头。

【今译】世间如此混乱污浊,没有人了解我,我正在高视阔步地往前行走,对此不予理会。

【赏析】《涉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流放途中艰辛历程的描述和内心情感的抒发,阐明了这次涉江远行的原因,表明了自己正道直行、毫不犹豫的政治立场,表现了诗人追求进步理想和与当时楚国黑暗现实做坚决斗争的顽强精神。这首诗曾被称之为“小离骚”,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这两句诗写出了虽然世道污浊无人理解,心中感到莫名的孤独,但诗人的理想志向却是不可动摇的。诗句中“吾方高驰而不顾”一句,表现了诗人不顾污浊的现实,仍然不懈地追求美好理想的高尚品德。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哀郢》。

【注释】①故乡:这里指故枝或故林。②首丘:以首枕山丘,即头朝向山丘。相传狐狸无论死在什么地方,头部总是朝向它所生长的山丘。首,名词作动词用,头朝向。

【今译】鸟雀出外飞翔觅食,不管飞得多远,总要返回原来栖息的树枝;狐狸无论死在什么地方,临死时,一定把头朝向它的巢穴所在的土丘。

【赏析】《哀郢》是一首言志抒情诗。诗中以质问为什么老百姓会受苦于水深火热之中发难,中间以自身的不幸遭遇为线索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最后将造成这种国破家亡、老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归罪于国君昏庸、奸佞当道,锋芒直指统治阶级的最高层,表达了诗人对危亡前夕的祖国的无限眷恋,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个人沉沦迁谪的伤感。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了诗人大义不屈、爱国弥坚的无畏气概,洋溢着无法遏制的愤激之情,是一篇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这两句诗运用了鸟返故林、狐死首丘的生动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故土,时时怀念家乡的眷恋深情。诗句设喻巧妙,对比强烈,语重意深,充满了诗人对郢都的留恋和对祖国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崇高感情,读来令人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新沐者必弹冠,

新浴者必振衣。

【出处】战国(楚),楚人《渔父》。

【注释】①沐:洗头。②弹冠:拍打帽子。③浴:洗澡。④振衣:抖掉衣服上的尘土。

【今译】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会拍打拍打帽子;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动抖动衣服。

【赏析】《渔父》是一篇叙事体的散文诗,是楚人悼念屈原的作品。诗中描写了屈原被流放以后,在沅江边上游荡时与当地的一位渔父交谈的情景,表现了屈原和渔父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这首散文诗通过对话形式,采用对比手法,准确地写出了屈原坚强不屈的思想性格,并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高蹈遁世的隐者渔父的形象。

这两句诗运用两个浅近、形象的比喻,表明了屈原自己洁身自好、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后人也常借用这两句诗来表示洁身自爱、不受外界污染。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出处】战国(楚),宋玉《九辩》。

【注释】①萧瑟:秋风吹动草木的声音。②摇落:动摇脱落。③憭慄:凄凉的景象。④若:好像。

【今译】多么令人悲伤啊,那秋天所形成的气氛;真是萧条啊,大地上草木动摇脱落、枯萎凋残。心情无比凄凉悲怆啊,我好像远行在异国他乡;登上高山走近水边啊,送别那即将结束的一年。

【赏析】《九辩》是一首自叙性的长篇抒情诗。诗中借用古代流传下来的乐调名《九辩》,把秋天草木衰黄、山川凋零的自然现象,与诗人自己远离家乡漂流异地无依无靠的穷困处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描写,表现了黑暗社会中有才志之士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抑郁不满并表示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情深意长的悲秋之作,它把悲秋的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秋与悲的交感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的特定模式,也成为后世人们学习的典范。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赞扬这首诗说:“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

这四句诗总写悲秋之情,鲜明地点出了悲秋的主题。诗句中第一句描写秋天给予人们的悲伤的季节感怀,第二句描写秋天萧条的景色,第三句描写诗人好像远行异乡时所产生的孤独感受,第四句描写诗人惆怅时序的无情变迁。这四句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得情辞并茂,非常动人,可称后世悲秋之祖。清人王夫之曾称赞这四句诗为“千古绝唱”。

【作者】宋玉(?—?),著名辞赋家。战国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人。生活在屈原后,与唐勒、景差同时。他出身寒微,仕途很不得意,曾为楚顷襄王小臣。好辞而以赋见称,并学屈原,从事楚辞创作,后人并称为“屈宋”,然其成就实难与屈原相比。原有《宋玉集》三卷,已失传;代表作品是《九辩》。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出处】先秦古歌《击壤歌》。

【注释】①作:起来,起身。这里指劳作,劳动。②凿:凿开,挖通。

【今译】太阳出来便下地劳作,太阳落去才收工歇息。靠挖井引出泉水来喝,用种田获取食物来吃。

【赏析】《击壤歌》相传是尧帝时一位老人在做击壤游戏时唱的一首歌。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木片放在地上,在规定的距离外,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投中的就算得胜。诗中描绘了先民们俭朴、平和的生存状况,赞美了尧帝之世天下太平,德盛化钧,百姓们陶然自乐的盛世景象。这首诗句式工整单一,节奏重复流畅,语言明白如话。

这四句诗以四个排比短句,描述了先民们原始的劳动和生活情状。诗句中前两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艺术地概括了我们华夏祖先简朴的劳动生活情景,表现了他们自食其力、无牵无挂、无所依赖、悠然自得的心情,极为传情,颇富魅力。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出处】先秦古歌《孺子歌》。

【注释】①沧浪(láng):水名,春秋时又叫清发水。汉水的一条支流。②濯:洗。③缨:帽带。

【今译】沧浪江的水清澈干净,可以用来洗涤我的帽带;沧浪江的水浑浊不清,可以用来洗涮我的双脚。

【赏析】《孺子歌》一作《渔父歌》,又作《沧浪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水以北的一首民歌。《楚辞·渔父》中写屈原被放逐汉北时曾听过一位渔父唱过这首歌。歌中表现了一种人生的哲理,一方面可以用水的清浊来比喻世道的清明与黑暗,人们可以根据世道的这种情况来决定对世道的态度和行动;一方面又可以用水的清浊来比喻一个人品性的优劣,社会就可以根据这个人的这种情况来决定对这个人的评价和使用。这首歌意象优美,情调轻松,语言质朴含蓄,对人很有启迪,价值是不朽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出处】先秦古歌《易水歌》。

【注释】①萧萧:风声。②易水:水名,在今河北省西部。③复:再。

【今译】北风萧萧地吹啊,易水也透出寒意,抱定视死如归的信念,壮士一走啊就绝不再回还。

【赏析】《易水歌》是一首舍身抗暴英雄的壮歌。据载,秦王政二十年(前227),荆轲受燕太子丹之命,出使秦庭欲刺秦王嬴政,出发时在易水河畔与高渐离击筑相和,高唱完这首壮歌而后慷慨前行。歌中唱出了一位壮士抗暴赴死的悲壮情怀,表现了这位抗暴壮士视死如归的气节。这首歌苍凉遒劲,简短悲亢,具有夺人心魄的震撼力量。明人胡应麟曾评论这首歌说:“《易水歌》仅十数言,而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亘千载下,复欲二语,不可得。” AU2v8ua7FlzvYwuFRS362fqYpp0Bz5o9z5awEK2AeMKfSCPfVDPwthqkRaoLKJ8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