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李杜优劣

李杜优劣是中国诗史上聚讼千年的问题,这对于杜诗学乃至唐诗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术以争辩而愈明,真理以精研而愈准。杜诗学之不断发扬光大,与李杜优劣之争有密切的关系。

(一)扬杜抑李

文学史上将李杜置于一起比较而论,最早当数元稹。他在元和八年(813),作了《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其中赞扬杜甫有这样一段话:“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其后又有一段话,以李白与杜甫相比较:“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这一段话,可称扬杜抑李之始。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说:“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覶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可知扬杜抑李在中唐时期是一种社会思潮。盖中唐时期,诗体变新,以李白为代表的反映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精神的诗歌,对当时的影响逐渐减小,而杜甫反映安史之乱现实的诗歌与中唐的社会现实比较接近,再加以杜诗众体皆备,后人难以轶出其轨范,故中唐时虽体尚变新,但又无不在杜诗光辉的笼罩之下。扬杜抑李是时代使然,千余年来杜诗学的发展史,实质上是从扬杜抑李开始的。

给扬杜抑李推波助澜的,是后晋时编成的《旧唐书》,该书在《杜甫传》中说:“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而有‘饭颗山’之嘲诮。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曰。”“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把扬杜抑李的一大段文字直接写进了正史,在当时无疑是给学术界下了定论,对后世必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到了宋朝,扬杜抑李进入了极盛时期。宋代的扬杜抑李,形成一种风气,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地位日益提高。王安石是北宋时期大政治家、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观点对学术界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他编写杜、韩、欧、李《四家诗》,将李白置于最后。《钟山语录》云:“荆公次第四家诗,以李白最下,俗人多疑之。公曰:‘白诗近俗,人易悦故也;白识见污下,十首九说妇人与酒,然其才豪俊,亦可取也。’” 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较早的扬杜抑李者。后来,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说:“杜甫诗,唐朝以来一人而已,岂白所能望耶?” 其后李纲、罗大经、赵次公诸人,都是王安石的发扬者。自宋以后,扬杜抑李者,代有其人。

(二)扬李抑杜

这种说法肇始于北宋初年,徐积在《李太白杂言》诗中说:“盖自有诗人以来,我未尝见大泽深山、雪霜冰霰、晨霞夕霏、万化千变,雷轰电掣、花葩玉洁、清天白云、秋江晓月,有如此之人,如此之诗!屈生何悴,宋玉何悲,贾生何戚,相如何疲。人生何用自缧绁,当须荦荦不可羁。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当然这种扬李抑杜,并不像宋人扬杜抑李那样明显,故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扬李抑杜较盛者是明代,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四《巫峡江陵》条说:“盛弘之《荆州记》巫峡江水之迅云:‘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杜子美诗:‘朝发白帝暮江陵,顷来目击信有徵。’李太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虽同用盛弘之语,而优劣自别。今人谓李杜不可以优劣,此语亦太愦愦!白帝至江陵,春水盛时行舟,朝发夕至,云飞鸟逝不是过也。太白述之为韵语,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表现出扬李抑杜的倾向。故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说:“近时杨用修为李左袒,轻俊之士往往傅耳。” 杨慎以外,王稺登也是扬李抑杜者,他在《李翰林分体全集序》中说:“予平生敬慕青莲,愿为执鞭而不可得。窃谓李能兼杜,杜不能兼李。李盖天授,杜由人力,轨辙合迹,鞅辔异趋。” 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采石题太白祠》诗也说:“千载人称诗圣好,风流长在少陵前。”

扬李抑杜的殿军是20世纪的郭沫若,他撰写了一部著作《李白与杜甫》,197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他的扬李抑杜,从该书的目录中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目录中关于李白的部分:李白出生于中亚碎叶;李白的家室索隐;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二次大失败;李白在长流夜郎前后;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李白与杜甫在诗歌上的交往。关于杜甫的部分:杜甫的阶级意识;杜甫的门阀观念;杜甫的功名欲望;杜甫的地主生活;杜甫的宗教信仰;杜甫嗜酒终身;杜甫与严武;杜甫与岑参;杜甫与苏涣。当然,该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可能有一定的背景。故对七十年代的杜甫研究产生了极大的、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李杜并重

当中唐扬杜抑李之风兴起的时候,韩愈明确提出李杜齐名的主张。他在《调张籍》诗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的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晚唐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说:“李杜泛浩浩,韩柳摩苍苍。近者四君子,与古争强梁。”李商隐《漫成五章》也说:“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集仙殿与金銮殿,可是苍蝇惑曙鸡。”

宋代是扬杜抑李较盛的时候,但也有不少学者主张李杜并重。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李杜二公,正不当优劣。太白有一二妙处,子美不能道;子美有一二妙处,太白不能作。”“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少陵诗法如孙吴,太白诗法如李广。少陵如节制之师。” 严羽之说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以至于后世不少论者致力于李杜不同风格的比较。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说:“李杜光焰千古,人人知之。”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也说:“唐人才超一代者,李也;体兼一代者,杜也。李如星悬日揭,照耀太虚;杜若地负海涵,包罗万汇。李惟超出一代,故高华莫并,色相难求;杜惟兼总一代,故利钝杂陈,巨细咸畜。”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凡例》说:“李供奉鞭挞海岳,驱走风霆,非人力可及,为一体;杜工部沉雄激壮,奔放险幻,如万宝杂陈,千军竞逐,天地浑奥之气至此尽泄,为一体。”

20世纪的学者,大多数并不是像郭沫若那样,对于李杜强分优劣,而是对其诗歌风格的异同进行客观的比较。较早的学者如胡小石,以李白的创作实际为基础,比较诗歌艺术的异同。苏仲翔将李杜二人诗作合在一起,加以选编,成《李杜诗选》一书,以为“李白和杜甫,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来说,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对于后来的影响,较之李白尤为深钜。” vKBl7ot/bzoWYvjw97c041+b7Gct4pxe3WcH+6DGbAB23KI4vw5TjVXr8dqrJEB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