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 揭秘地下军阵

“阵”字拆解图

兵马俑的军阵是只待战鼓捶响,立即冲锋陷阵、直捣敌营的实战阵容吗?

拆开篆书“阵”字来看,其实是由左竖旗、中有车、右立持戈的武士组成。兵马俑的三座坑里不难发现旗、车、武士的不同排列组合,因此将兵马俑定性为“地下军阵”有一定的道理。

对于阵的了解,我是从《射雕英雄传》开始的。黄老邪按照奇门遁甲的方法,布置了五行桃花阵,建成一座玄幻的桃花岛。外人一旦踏入桃花岛,催命连环阵,一阵接一阵。作家金庸先生是布阵的高手,他的小说主要情节就是如何布阵和破阵。《射雕英雄传》终归是文学作品,认识古人排兵布阵还得依靠兵书。兵书说“ 凡车以密固,徒以坐固 ”(《司马法·严位》),重装部队的车兵布置得密集才好,轻装部队的步兵摆成坐阵才最坚固。

事实上,古代军队打仗的布阵有立阵和坐阵两种常态,分别对应进攻和防守 。立姿为行,即在运动中进攻;坐姿为原地防守,蹲、跪、趴皆可做到。将士们冲锋前低头猫在掩体里是打仗,号声响起后跃出战壕扑向敌营也是打仗。

二号坑 立姿弩兵俑(摄影:赵震)

二号坑 坐姿弩兵俑(摄影:赵震)

从坐阵到立阵,步兵打仗不外乎五个动作:立、坐、跪、曲踊、距跃。“立”可以有腿、臂的不同变化,左勾拳,右踢腿,摆出各种立的姿势。曲踊、距跃是“立”和“坐”的中间环节,都是跳起来。“跃踊者,皆绝地而起,所谓跳也。”敏捷、麻利在这个动作中体现出来了,也逐渐演变出了另一个汉语词:踊跃。

而对于“坐”和“跪”的具体形态,现代人似乎有点难理解。上身挨脚跟的叫“坐”,上身离开脚跟直立的叫“跪”“踞”,区别就在于臀部是否挨脚。无论“跪”还是“坐”,向上、下、左、右四面开弓时,做到腰身扭起来随射击方向转动,双手、武器、眼神达到点线一致才是标准姿势。四川博物院藏有东汉画像砖,画面上部弋射大雁的两人都是坐姿。

具体到兵马俑坑,二号坑南部是“装甲部队”车兵,战车首尾相连,军阵坚固密实。战斗进入防御阶段,最需要的是阵形不乱,步兵当用坐姿,因此坐姿俑被摆在了二号坑东北部的突出位置上。虽然是跪坐的状态,其实是在严阵以待,没比立姿俑轻松多少。战斗进入冲锋阶段,需要四面出击搏杀敌军,当用立姿,因此陷阵之军的立姿俑被摆在了一号坑最外围。

打仗还能坐着?这可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影视剧中但凡有守城门、戍卫王宫的场景,都是武士持械笔挺站立。战士严阵以待时顶天立地、昂首挺胸,我们觉得这样才对。

这让我想到了我曾经努力脑补的一出大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北方向约2.5公里处的鸿门堡村有鸿门宴遗址景区,我和申先生一同拿着《史记》去访古。对照书中描述的情节,我脑补项羽、刘邦、樊哙、张良、项庄等人的站位。读到宴席上项羽无心处置刘邦,范增只能“出召项庄”时,我想项庄一定是站在门道上待命。又读到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危急之时,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我想樊哙也一定站立在军门口待命。但事实也许并非如此。

在秦末的鸿门宴之前,春秋时期的吴国也有一场类似的宴会。公元前514年,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之际,趁火打劫兴兵伐楚。战事失利,楚国反而出兵断了吴军的退路。吴国内部空虚,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一看翻身的机会来了,设宴款待他。接到请帖,吴王僚心里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做了必要的防备,“使甲坐于道”,必经之处设满守卫。二人一见面,公子光说脚痛,引吴王僚入旁室招呼上菜。侍卫端上一盘鱼,美味飘香。吴王僚哪能料到鱼腹里竟然藏着一把短剑,也就命丧剑下,公子光一跃成为吴王阖闾。出于职业习惯,我对“使甲坐于道”始终印象深刻。

警戒行为有军事性质,这种“坐”也见于守城门 。四位士兵分掌左右两扇城门的启合工作,百名士兵带甲坐守防御。接待外宾时,内、外门之间设立坐守士兵,宴会厅内则有带武器站立的士兵。

因此,守的状态下,坐下来才符合历史情境。鸿门宴上项庄可以坐在门道上待命,樊哙也可以坐在军门口待命。山西省侯马出土的佩剑坐姿俑陶范 属于春秋时期晋国的遗物,就是坐道卫士的形象。

坐阵、坐守,并不是干坐着无所事事,直到现在语意未变。可“坐班”一词却带了点嘲谑的意味,暗指喝茶看报混时间。博物馆实行朝九晚五坐班制度,在兵马俑坑里进行考古挖掘,只要下班时间一到就得回家,谜底即将揭晓却不得不停,回到家里百爪挠心,我实在不喜欢。 alk1KIwohnwMlVIc6eKqgmEUsYOr2oL/gwfRkNLSrx4uS3vMn+3aMyTnggB8xU2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