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

我和许老师的缘分,要追溯到2019年的夏季。

当时因为机缘巧合,我获准前往秦宫六号宫殿遗址去考察,接待我的,正是许老师和她的学生。许老师极为健谈,先在办公室打开电脑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一番概况,然后又不辞辛苦冒着烈日带我们去考古现场,亲身体验一把秦宫六号宫殿的壮观与博大。

说是考察,其实更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许老师一路侃侃而谈,讲了许多不为公众熟知的考古细节,兼具专业性和趣味性,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让我浮想联翩,涌现出想写篇小说的冲动。她的讲解有一个特点:细致。从不潦草地讲讲套话,也不动辄上升到高屋建瓴的层次,每一处都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极微小的细节,同时又能从这些极微小的细节出发,推演出一个宏大的场景,使之真切可信。比如我们曾参观秦宫里的一处浴池,许老师从鹅卵石的铺设方向讲到陶管下水道的布局,无数细节拼凑在一块,古代帝王泡澡的日常生活状态便浮影而出,充满动感。

事实上,考古和推理破案有点像,两者都是从细枝末节的线索出发,用逻辑与想象力将其串联在一块,还原出事情的真相。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很像是一位福尔摩斯或波洛。

除了过硬的专业见解之外,许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有一种澎湃的激情。我至今还记得她办公室前贴的那一副对联:大秦博望证一统,后赵丰货显传承。横批:留住文明。因为她们曾经挖到过一件秦代铜饰,上有“博望”二字;又在秦宫遗址的沟渠里挖出过一枚“丰货”铜钱,乃是后赵时期的产物。两件文物不大,但都颇有文化价值。以这两件文物来写对联,足见许老师对于考古事业以及传统文化那种深切的热爱,以及博大的情怀。考古对她来说,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个值得花一生去守护的理想。

参观结束之后,许老师送了我一本她写的《说说秦俑那些事》,说是讲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的。我本以为是考古报告,心想着哪天闲了再看。没想到就在从西安飞北京的飞机上,我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了。

它确实是一本考古现场挖掘报告,但文字处理得相当轻松,深入浅出,既保留了报告的严谨,同时还掺杂了一些基本的常识普及,再加上许老师个性十足的议论风格,可读性非常强,干货十足。

比如为控制环境突变所采取的措施,比如层位甄别发生的错误,都是很细致的工作描述。更有趣的是兵马俑的许多小彩蛋:彩俑怎么被一刀刀剔出来?秦军军服的徽章是如何被发现的?出土兵器柄上的重英绘彩样式如何?甚至有些陶俑的胳肢窝里居然还写着字,这都是什么字?干吗用的?这些有趣的小细节,是别的书里所看不到的,非亲身经历者写不出来。

可惜那本书的印数不多,许老师只是偶尔拿出来送朋友。我读完之后,不免有些遗憾。明珠璀璨,岂该蒙尘,应该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风采。幸亏中信出版社慧眼识珠,与许老师约稿,请她将三十年的考古经历娓娓道来,出版了这本《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算是一件大功德了。

按许老师的话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挖掘的精髓,与挖掘人一起分享赴约两千年前的特权。”

是为序。

马伯庸
2020年9月 6fvV/0VJ3D+7UWYu8zrY2KBGIkQ0dZ0G+fVJJl0vEEeXkRgzocXpTn79SZpSFww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