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真相再遇挑战

八千兵俑,千人千面,之前普遍认为这印证了义务兵役制。秦代实行普遍征兵制,男子从十六岁到六十岁,都需要为国家义务服兵役,兵源来自全国各地,因此陶俑造型少有雷同。

然而新的考古发现,却使这一结论遭遇反转。

秦国有非义务的招募兵,“募人丞印”封泥是一个例证。封泥,即钤有印文的泥块,用来封缄信件、公文和物件,以防私拆。募人丞隶属募人府,办公厅设在秦都咸阳,职责是招募有偿服役军士。湖南里耶出土的秦简 记载,迁陵县“冗募群戍族百卌 三人”,即一次招募戍边人员143人。湖北云梦秦律竹简 上刻有专门针对徭役问题的《司空律》。律文说,如果你母亲是隶妾,政府又没有征你去谪戍,那么申请自愿从军“冗边”,能帮助母亲恢复自由。竹简中募兵被称为“冗募”,服役时间较长,至少为五年。

后代同样如此。汉代有“陷阵募人”印章 ,汉景帝阳陵俑坑出土有“募当百印”,汉代文献有“遣楼船将军杨仆、左将军荀彘将应募罪人击朝鲜”的记载

石甲胄(摄影:张天柱)

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典韦,曾大战吕布。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吕布与曹操战于濮阳,典韦挺身而出,率募人陷阵。前线告急,箭如雨下,典韦很淡定,甚至闭目养神,只告诉募人们说:靠近再打。敌人冲上来了,只有五步的距离了,典韦手持长戟大呼“起,冲锋!”直打得吕布一伙抱头鼠窜。典韦也因为濮阳之战表现英勇而被拜为校尉,宿卫曹操。(《三国志·魏书》)募人兵广泛充当尖刀部队,有点像美国大片《加里森敢死队》。

其实,所有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开战,勾践发动“死士”反攻,所谓“死士”已经有点募人的意思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遥远的欧洲,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也有雇佣军。这个帝国始建时间比秦帝国晚,存国时间很长。和秦国一样,拜占庭帝国一路走来也是打打杀杀,胜败交加。从辅助力量到支柱力量,由“蛮族人”组成的雇佣军在拜占庭帝国的征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伴随着帝国从强盛走向衰亡。由于依靠雇佣军作战,巨额军费负担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雇佣军易于哗变的不稳定性则加速了帝国的衰亡。雇佣军的诸种弊端在中国同样不可避免,阵前倒戈的事件屡有发生。

到了这个时候,我不敢再提陶俑“千人千面”对应义务兵役制。那一号坑前三排不穿铠甲轻装上阵的前锋,他们会不会是雇佣军?

看兵马俑有的轻装上阵,不着铠甲,我们坚定地认为秦军打仗太勇猛了,不需要采用防护装备,至少不用戴头盔。秦军采用军功制,只要一个士兵斩杀一个敌军,就能升爵、得赏。杀敌越多爵位越高,政府奖励的动产和不动产就会多不可数,鸡犬升天。在这种奖励机制的刺激下,于战场拼杀当然着装越轻便越好。有人说,秦军没有头盔,敢死队索性连铠甲也省了,简直就是赤膊上阵。

这一推测再遇反转。

1998-1999年秦始皇陵外城东南部发现了石铠甲陪葬坑 ,坑内出土的主要是铠甲和头盔。甲胄均由青灰色石片组成,用扁铜条连缀在一起。其中石胄由圆形顶片和各种形状的侧片组成,设置有开合的铜环和铜钩,顶片中央有一个圆形孔,中间穿铜环,可能原来有顶缨。

一两件铠甲的现身也许是偶然,说不定是秦始皇脑子一热,临时起意。可这里出土的甲约有90领,胄约有36顶,只能说秦军打仗确实是戴盔披甲的。当然,石甲胄也是陪葬品,模拟了实战铠甲——一顶头盔的重量超过5公斤,打仗的时候真戴上确实有点沉。

穿上旗袍去领奖 2qosKUsYiTOAE4GfZqpGEGgTsbm0vg+4NbkRWpJsj14FI4aqU+tgzai6hCySgt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