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电影提喻法

一、看电影就像找朋友。不管你声称自己有多公正,首要和最初的标准,总是和自己气味相投。人不自觉地靠近自己喜欢的事物,这几乎是一种身体反响。当然我们也完全有可能被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热情所点燃,这并不构成对前一点的反驳,而是补充,甚至是确认,因为电影时常提醒我们,人对自己充满误解。

二、除了满足自己的趣味,还应该了解它,就像友谊也不是立等可取,需要理解和付出。如果不希望用算计和偷懒来维持这种爱的关系,那就用笨办法,沿着导演的创作脉络去看,一部一部去看。不一定要一口气、做功课式地看完,也可以花更长的时间,在合适的节点,和那些电影建立长期的关系。电影比人好的地方是,背叛会少一点。

三、我个人最喜欢看导演的早期作品,看画和看书时也有此癖好。越早就越容易诚实,身上没有挂出太多的面具和兵器,发出的声音常常更纯净。技法反而是次要的。

四、还很重要的是,趣味需要自我训练,而不能一味沉溺,否则就近乎成瘾。电影看久了,一些潜在的线头、持久的题目会慢慢浮现,觉察到它,接受、调整或反思它,我们的观影经验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一个由电影开启但超出电影自身的层面。

五、当然好的电影从不仅仅关乎它自身,它们的力量正在于打开观众,及其面临的世界。具体分析起来却没这么容易。一个可以用来操练的范例是那些现象级的电影,它们获得的成功和争议,常常是因为直接与广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相撞。试着把它们作为文化现象来看,也许比单纯把它们作为电影更有益。

六、和任何文化消费一样,看电影既可杂食,也要取舍,或者说必须取舍。各类电影节展是一个好的信息路径,但是不要窄化它们的贡献,片单远比结果更具价值。奖项是对少数作者的偶然鼓励,而入选片目作为一个整体,是给观众无偿也无尽的奖赏。

七、关心今天的创作者,关注自己国家的导演及其处境。他们是我们的感官在此刻的延伸,也是我们想要看向远方、看向深处的目光之捷径。

八、在其他层面上,取舍还可以继续,比如题材、类型、地域或者性别。我自己有时就会绕开欧美主流的电影作者,多看别处的作品,比如罗马尼亚、土耳其、捷克、爱沙尼亚、新加坡、泰国等等。观影不能一心只求共鸣,它是一条开放的大路,应该拥抱异质、边缘的经验。

九、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里有电影节展,记得成为它们的观众。人不能永远停留在荧幕上,满足于虚拟的交流,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以肉身向电影示爱的机会。

十、电影最终会大于电影,每一个爱电影的人,每爱电影一次,都在参与这种“大于”。

2021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从东边跑到西边,找一个从未去过的电影院,去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生命的烙印》,这是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已经入夜,找了半天才找到影院入口,只有下班的人不断往外走,没什么人往里进。这不是热门场次,制作爆米花和出售饮料的窗口空无一人,我到得太早,就独自站在冰凉的大厅里等。脑子里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去那些被电影和电影节填满的生活。因为工作,今年我第一次放弃加入抢票大军,错过了大部分电影,只买了肯定坐不满的几场聊表安慰。竟也未能全看,我一度把这种行径视为影迷的耻辱。同一时间段,原本计划去参加山一国际女性电影展,结果那里的电影也无法放映。爱而不得,是每个时代的悲剧,我悻悻地想。

这部电影不太精彩,基耶斯洛夫斯基还在试着建立自己的视听语言,但他日后持续探索的故事原型已经可见端倪。我们不应该只追求那些精彩的电影,在这座光影博物馆里面,还有许多苦涩、艰难和失败更值得玩味。看完之后,我就要赶往机场,去接父母,结果到三元桥的时候发现快轨的末班车已经开走。时间还早,原本打算在快轨上消磨,只好重回地面,在三元桥一带晃悠。之前的工作单位就在附近,虽然名声不复从前,却一直没有停止工作,终究是韧性最难剥夺。黑暗里的商场、马路都露出最平常的样子,没有人去争抢,它们也不再唬人,室内的秋风在室外吹,也变得浪漫起来。我在这样的缝隙里偷偷散步,觉得午夜也成了一个明亮的时刻。

吴琦 les2hRU1GkBYvyDBnNzTDNwH5qbpzQAlXyB2PlF+hBhalJf9L21+AsRuZ5L6M2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