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乔阜分享了自我内核思维的基础是“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以后,他消失了一阵子。但我从鸿宜的反馈中了解到,他向这个方向的努力一直都没有停止。当我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他好像已经憋了很久,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我最近对儿子尝试去‘看见’,老师,我真的看见了很多之前没看到的东西。”乔阜一进屋,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说话。
“是吗?快说说。”我对他将要分享的内容也充满了好奇。
“我看见了他过去有很多委屈,都没告诉我。鸿宜的妹妹比他小四岁,他们的关系一直都不太好。每次他和妹妹有冲突的时候,我就气不打一处来,会骂鸿宜,甚至还打过他。”乔阜回忆道,“上个星期有一次我在书房工作,让妹妹帮我从客厅拿一个无线鼠标过来。忽然听到妹妹大声叫喊。我出去时,妹妹举着手臂,很生气地告诉我鸿宜撞了她,导致她的手臂撞到了柜子上。如果是在过去,我一定会二话不说地教训鸿宜,但是这次,我停顿了一下。”
乔阜说到这里,语气变得兴奋起来:“就是停顿这一小会儿,老师,我就按照您说的,用心感受鸿宜的真实感受。我没开口问他,但是真的很神奇,他的想法就那样在我的大脑中冒了出来。他看着我,表情有些惊慌,手里拿着我要的鼠标,我的感觉告诉我,他只是想直接送鼠标给我。有了这样的发现,我的愤怒情绪立刻就消失了。我问鸿宜为什么撞到妹妹。鸿宜说是不小心撞到她的。他只说了这一句话,然后就撇过头不看我。”
“老师,那一刻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震撼。过去类似这样的事数也数不清了,每次他都是这个表情,不解释也不屈服。每次看着他的样子,我的火气就会越来越大,这一次,我才知道孩子心里压抑了很多的痛苦,没有被我看见。”
“我问鸿宜:‘你其实是想直接把鼠标送给我,对吗?’鸿宜忽然被说破心事,他抬头看我时,我发现他的眼圈红了。我突然发现,我几乎从来都没好好留意过他的眼睛,很黑,很亮。原来您说的是对的,疗愈一个孩子,有时真的只需要‘看见’,我这段时间,努力地透过他的行为去看见他的真实感受。我只是时时处处都试着这样去做而已,鸿宜的作息就渐渐恢复正常了。多么神奇的效果!”
“嘿,真是太好了。”我听了他的故事,由衷称赞,“您的努力让我特别感动。就像我们之前分享的,鸿宜的问题不在于睡眠障碍,而是在于他本能地排斥白天的生活,害怕压力和否定。当他的真实感受被看见了,这种抵触感渐渐消失,他就会回归到白天了。”
乔阜点点头:“确实,当时我还说他是睡眠障碍,其实他内心已经出问题了,我还不知道。如果沿着那条路走下去,他的抵触只会越来越强。”
比起鸿宜的改变,更让我开心的是他父亲的改变:“了不起!您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感到痛苦,而是充满了喜悦。”
“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中年男人腼腆地笑着否认,“我没什么了不起”。
“不,我不是在恭维您,这真的很了不起。”我继续强调,“自我内核思维的第一个环节‘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确实对每个家庭都有帮助,但帮助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差异就取决于家长是不是在完全真诚地帮助孩子。如果家长把自己的权威感看得比孩子的真实感受更重要,‘看见’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就会有些痛苦,而不是单纯的喜悦。目前您做得就非常好!”
“我确实感受到了巨大的好处,在很多个瞬间,心里也是很开心的。”中年男人继续说道,“我原来一直都说自己很爱鸿宜,但直到最近应用自我内核思维,才真正地发现自己有多爱他。老师,我算是已经完成两个挑战了,对吗?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自我内核思维的下一个层面。骑手看到黑马与白马,这是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骑手与黑马、白马就可以开始交流和对话了。”
“啊,它们之间还可以交流和对话吗?”乔阜瞪大眼睛看着我。
“没错。对于很多人来说,大脑的三个区域终其一生都是互相隔离甚至敌对的,你是你,我是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人生成就和幸福感。事实上,大脑的三个区域之间应该是沟通协作的关系。而孩子的三层大脑之间的关系,会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我不太明白。”
“您还记得那个叫雪晴的小姑娘吗?”
“当然记得。”
“她的故事,还有后半段。”
雪晴曾经对我说,她读大学以后见到书就恶心。其实不是书真的令她觉得恶心,而是“看书”这件事是她的骑手所做的决策,她的白马和黑马对骑手的本能抵抗,造成她的躯体出现恶心的本能反应。对她来说,所有骑手认为对的事,都是不情愿的,都是痛苦的,都是在逼自己。这样的抵抗在成长过程中被一点点强化,形成了一种思维的烙印。
雪晴曾说,自己小时候很喜欢画画,后来也想过要深入地学习绘画。但每当这个念头冒出来,每当自己想要决定去做一件事,就会觉得压力很大,因为不知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和责任。
这是在捏泥人的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内心普遍存在的特征。经年累月,他们的骑手、白马和黑马之间形成了天然的敌对状态。这样,他们即使在娱乐的时候也感受不到放松的快乐,还会不断被自我否定所伤害。严重的话,可能产生心理上的亚健康甚至疾病。
我继续对乔阜介绍道:“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下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孩子的骑手还弱小的时候,黑马和白马却已经很强大了。他并不完全了解什么是对的,但他可以清晰地感知,什么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在这个时候,父母做出的决定……”我停顿了一下,斟酌措辞。
“都不是孩子想要的!”乔阜的思维开始活跃和开阔起来,表情也渐渐放松了,用半是调侃的语气接住了我的话。
“对嘛!”我说,“就是这样的。所以,在孩子的三层大脑中,白马和黑马对父母做出的决定是抵触的,而骑手一直缺位。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自己的骑手需要填补因为父母渐渐退出形成的空位,来告诉自己‘怎么做是对的’,而白马和黑马仍旧习惯性地保持抵触它的位置。那么这次,抵触的对象不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骑手。”
我的神色郑重起来:“这是最耗心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发生在一个人大脑中的内部战争。如果在孩子成年以后再来调适这样的状态,一般需要咨询师比较长时间的陪伴。”
“我明白了,这是三层大脑的一种比较坏的关系。”乔阜说道。
“没错。”
“那,好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乔阜接着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大脑当中最健康的关系,应该是骑手如实看到黑马和白马的状态,去平等、尊重、友爱地互相沟通。我们可以先在成年人身上体会一下这种方法。比如,家里的卫生需要打扫,但是自己躺在沙发上,怎么都不想动。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中正在发生什么?”
乔阜稍微思考了一下,回答说:“让我来试试。黑马说:我就想赖在这里,好舒服啊,不想起来。白马说:躺在沙发上很快乐,但那么多家务没做,家里乱乱的,觉得有点不安心。骑手说:我应该去做家务了!快起来!”
“为您的元认知能力点赞,就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如果骑手强行把自己从沙发上拉起来,它就会遭到两匹马的反对。即使身体在做家务,心里也会觉得不情不愿,甚至抱怨:‘为什么总是我做家务?为什么其他的家庭成员不来做?’”
“老师,您是在我家安装了监控器吗?这抱怨的语气怎么和我爱人说得一模一样?”乔阜笑了。
“原来这是您爱人的版权,真是失敬了。”我笑着说道,“现在,我们试试换一种沟通方式。骑手不急着强行拉自己起来,而是先去如实地看到黑马和白马的感受,就像您刚才做的那样,看看它们分别在说什么。骑手可以这样想:现在,我看到了白马有一点焦虑,这是因为还有很多家务没做。我可以做点什么,来让白马觉得舒服一些?”
“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角度!难道理智思维还能听情绪思维的话,做出正确的决定吗?”中年人感慨地说。
“是的,这也是我们除了‘真实地看见’以外,要强调的第二件事。对于每个人而言,理智、情感和本能思维都是平等的,理智并不凌驾于情感和本能之上。三者最自然和健康的关系,是骑手以真实、平等和爱的立场,去与两匹马交流。”
“真实、平等、爱,真实、平等、爱……”乔阜不断重复着这几个词,似乎这对于他来说仍然是超出认知的,“我一直都认为,小孩应该听大人的,下属应该听老板的。在接触了您所说的大脑的三个维度以后,我也天然地认为,白马和黑马应该听骑手的,这才是最好的状态。难道,它们三者是平等的吗?这不会乱掉吗?”
“是的,它们是平等的。假如我们将骑手定位为优越的主宰者,白马和黑马就会对骑手产生抗拒。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白马的状态存在误会,这是元认知能力不足导致的。白马在休息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愉悦,同时也在感受因为没有打扫房间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只要稍加观察就能感受得到。白马也在渴望自己能开始做比看电视更有价值的事,但如果骑手凌驾于白马之上,只要是做了个‘理智’的正确决定,情感上就会觉得自己‘被逼迫’,没办法真正投入家务,更没办法在家务当中感受到快乐。”
我继续分享:“而三者出于平等的关系,骑手如实看到白马的感受,依据白马的真实感受去做决策,如果白马还没准备好,那么就再等等,如果白马已经希望自己动起来,就马上开始做家务,保持对真相完整的尊重。在这样的过程中内心状态是顺畅的,我们很容易可以在行动中得到成就和收获。”
“当骑手认为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的,白马感到很愉悦,黑马觉得很满足,在这样的瞬间三者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它给予我们的是来自内部的正向反馈,这样的瞬间,有着巨大的力量。我把它称为‘珍珠瞬间’,正是这样一粒粒的‘珍珠’,构成了我们通往成功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还记得我们上一节中所介绍的吗?成功的人埋头努力的过程并不完全是痛苦的坚持,而是能不断收获来自内心的正向反馈(感受到价值、愉悦和满足)。这种持续感受到内在正向反馈的能力就是‘自我内核’。我们的自我内核会在‘穿珍珠’的过程中逐步稳固下来,越来越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想要什么,怎么做能让自己感受到幸福。”
“老师,怎么判断一个人的自我内核是否稳固呢?”乔阜轻皱着眉头问道。
“简单来说,自我内核稳固的人会呈现这样三个特征:
“1.不容易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改变自己的目标。
“2.不容易因为受到挫折而改变自己的目标。
“3.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样让自己幸福。”
本节知识点总结
自我内核思维的第一个环节“看见孩子的真实感受”对每个家庭都有帮助,但帮助的效果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于家长是否可以在看见孩子真实感受的过程中,自己也体会到真诚的轻松和愉悦。如果无法得到这样的体验,本书第三章“软性外沿思维”中将会详细讨论这种情形的应对方法。
骑手和白马、黑马之间一种常见的关系是天然的敌对状态,尤其在被父母控制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身上较为多见。当脱离父母,骑手开始填补“做出正确决定”的功能角色时,只要是理智决定的,情感上就会出现被逼迫感,被自我否定和内部损耗反复伤害。
骑手和白马、黑马之间最健康自然的关系是,骑手如实地看到黑马和白马的状态,站在与白马、黑马完全平等的立场上,完整地尊重白马和黑马的真实感受,温暖友爱地互相沟通。这种沟通方式下更容易出现三者方向完全一致的瞬间(骑手收获价值感、白马收获愉悦感、黑马收获满足感),我们称之为“珍珠瞬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来自内部的正向反馈。在这个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自我内核稳固的人会呈现这样的特征:第一,不容易因为外界的声音而改变自己的目标。第二,不容易因为受到挫折而改变自己的目标。第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怎样让自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