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粮食生产方式、效率效益与农户销售行为

刘长全 韩磊 李婷婷 王术坤 罗千峰

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业现代化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方面,而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首先是要实现农户从传统小农向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现代农户转变。本章围绕农户现代化转变,重点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特征及其变化开展分析。具体来说,一是通过对农户生产结构,特别是种植结构的分析,认识农户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特征;二是对农户规模结构与规模经营水平进行分析,特别是通过对承包农地与经营农地的规模结构的对比分析,认识规模化的发展;三是通过分析机械作业在主要粮食品种各生产环节的应用,以及机械作业来源在不同农户之间的差别,认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四是分析了主要粮食品种生产的成本效益,以及规模经营及规模化过程中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对成本效益的影响;五是通过对农户储粮、售粮行为的分析,认识农户生产的商品化特征。

一 农业生产的结构:专业化与规模化

(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
1.种养结构的专业化

农户层面种养已普遍分离。在调查农户中,从事种养殖农业生产的农户有2593户,占调查农户总数的67.65%。其中,纯种植农户有1695户,占65.37%;纯养殖农户有143户,占5.51%;有755户采用种养一体(既种植也养殖)的生产方式,占29.1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农户种养专业化水平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在东部地区,纯种植和纯养殖的农户分别占74.20%和9.72%,比总体情况分别高8.83个和4.21个百分点,而种养一体农户仅占16.08%,比总体情况低13.04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纯种植和纯养殖的农户分别占54.90%和5.41%,比总体情况分别低10.47个和0.10个百分点,而种养一体农户占39.69%,比总体情况高10.57个百分点(见表4-1)。

表4-1 四大区域种养结构情况

2.种植结构的专业化

从事种植的农户,种植作物的品种数普遍较少,且以三大谷物为主。在2450户中,分别有30.90%和41.67%的农户种植一种和两种作物,只有27.43%的农户种植三种及以上作物。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仅种植一种作物的农户占比达到58.97%,大幅高于另外三个地区。为避免轮作种植对结果的低估,将普遍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三大谷物归为一类。总计有2045户种植三大谷物,占比83.47%,这一比例在东北地区达到94.14%,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都高于80.00%,在东部地区最低,为73.39%。在种植三大谷物的农户中,不再种植其他作物的占到50.27%,在东北地区达到66.15%,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都超过50%,西部地区只有40.17%。另外,在西部地区种植三大谷物的农户中,有将近10.62%的农户还种植三种及以上三大谷物之外的其他作物,这一比例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只有1.60%、4.55%和0.39%。在不种植三大谷物的所有农户中,仅种植一种作物的农户占到73.83%,这一比例在东北地区达到100%,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也分别达到83.82%和73.79%,但是在西部地区仅有62.00%。西部地区不种植三大谷物的农户中,种植三种及以上其他作物的农户占到16.00%,比总体水平高近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10多个百分点(见表4-2)。总体来看,三大谷物在作物种植中占主导,农户种植结构专业化水平较高,但西部地区偏低。

表4-2 分地区农户种植品种数量结构

续表

(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1.农户规模结构与规模化水平

伴随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增加,土地流转加速,规模经营农户占比显著上升,耕地资源在向大规模农户集中。在3803份有效样本中,3.89%的农户没有承包地,但是20.19%的农户不从事农业种植,比前者高了约16个百分点。对比承包耕地规模结构和经营耕地规模结构,50亩以上经营者占比显著提升,经营耕地面积占比也相应增加,50亩以下经营者及其经营耕地面积占比普遍降低。其中,承包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农户占3.73%,承包了7.76%的耕地,但是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农户占6.63%,经营了53.80%的耕地,分别比前者高出约3个和46个百分点;承包面积在50—100亩的农户和经营面积在50—100亩的农户分别占1.95%和4.02%,后者比前者高约2个百分点;50亩以下按经营规模的组与按承包规模的组相比,农户和耕地占比都普遍下降。值得注意的是,1亩以下超小规模经营者的占比为7.60%,高于承包者的占比,但是经营的耕地资源占比仅为0.24%,低于承包耕地资源0.16个百分点(见表4-3)。

表4-3 户均经营规模结构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平均经营规模最大,户均经营91.32亩;东部地区最小,户均经营6.09亩。不从事种植农户的占比在东部地区最高,达到28.53%,中部地区最低,为12.67%,在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为24.40%和16.74%。在东部地区,从事种植的农户中经营2—5亩的占比最高,达到18.67%,经营50—100亩的农户仅占0.80%;在中部地区,占比最高的是经营5—10亩的农户,比重达到23.98%,经营50—100亩和100亩以上的农户分别占了2.18%和5.31%;在西部地区,占比最高的是经营10—50亩的农户,比重达到26.86%,经营50—100亩和100亩以上的农户分别占3.56%和2.36%;在东北地区,占比最高的是经营100亩以上的农户,比重高达31.10%(见表4-4)。

表4-4 四大区域农户经营规模

2.重点农产品的规模化

本章重点农产品聚焦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玉米包含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水稻包含早稻、中稻和晚稻。小麦的生产规模最小,户均仅为14.02亩;大豆的户均生产规模最高,为34.47亩;玉米和水稻的户均生产规模分别为24.61亩和23.14亩。分区域来看,小麦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种植,且中部地区户均生产规模最大,为22.04亩,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户均生产规模略高于7亩;水稻在东北地区的生产规模最大,户均为119.21亩,中部地区的户均生产规模为18.77亩;玉米在东北地区的生产规模最大,户均为76.81亩,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户均生产规模在20亩左右;除西部地区外,其他地区的大豆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大(见表4-5)。

表4-5 四大区域重点农产品的户均生产规模

(三)农业生产的非粮化特征

在此,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农业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来分析非粮化情况。其中,粮食作物包括谷物和其他粮食,谷物又包括小麦、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糜子、荞麦、大麦、燕麦、薏仁(薏米)和青稞。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部农户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85.3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占比为70.44%,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14.9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比为11.50%;蔬菜瓜果播种面积占比为3.1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粮食作物占比最低,为64.74%,经济作物和蔬菜瓜果等非粮作物占比分别为18.69%和16.57%;东北地区粮食作物占比高达99.87%,只有0.13%的耕地用于生产蔬菜瓜果;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作物占比普遍高于蔬菜瓜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比基本相当,但是粮食内部结构有所差异,中部地区粮食生产以三大谷物为主,而西部地区23.83%的耕地用于生产三大谷物之外的粮食(见表4-6)。

表4-6 四大区域粮食作物和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和占比

二 生产方式现代化与生产效率

(一)机械化率
1.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从不同作物品种的播种面积来看(见表4-7),在耕地环节,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44%;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3.49%。在播种环节,大豆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8.73%;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79.15%。在打药环节,大豆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2.72%;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50.8%。在施肥环节,大豆的机械化率最高,为87.56%;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40.79%。在收获运输环节,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17%;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75.97%。总体来看,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耕地环节的机械化水平最高,打药、施肥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油菜籽在耕地、播种、收获运输环节上的机械化率均较低,这是油菜籽种植成本上升、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表4-7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种植环节机械化情况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在不同地区、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差异较大(见表4-8)。具体来看,在耕地环节,东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55%;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61.54%。中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80%;玉米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5.10%。西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7.47%;大豆的机械化率最低,为64.55%。东北地区作物的机械化率均较高,其中水稻、玉米、大豆的机械化率均为100%。

在播种环节,东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7.42%;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0%。中部地区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4.87%;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78.67%。西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3.96%;大豆的机械化率最低,为8.01%。东北地区大豆的机械化率最高,为100%;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7.63%。

在打药环节,东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67.46%;玉米的机械化率最低,为58.37%。中部地区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0.13%;玉米的机械化率最低,为64.15%。西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51.21%;大豆、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均为0%。东北地区大豆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8.53%;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51.76%。

在施肥环节,东部地区玉米的机械化率最高,为59.88%;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14.32%。中部地区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1.81%;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66.81%。西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57.48%;大豆的机械化率最低,为0%。东北地区玉米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8.48%;水稻的机械化率最低,为42.61%。

在收获运输环节,东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81%;玉米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3.45%。中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96%;油菜籽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5.15%。西部地区小麦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4.31%;大豆的机械化率最低,为22.00%。东北地区水稻的机械化率最高,为99.22%;玉米的机械化率最低,为97.22%。

表4-8 全国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不同种植环节机械化情况

2.主要粮食作物机械作业的效率及来源情况

从主要粮食作物机械作业效率来看,耕地环节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作业效率差异较为明显(见表4-9)。小麦、水稻、油菜籽自家机械的作业效率最高,分别为3.07亩/小时、3.42亩/小时、3.33亩/小时,玉米、大豆购买服务的机械作业效率最高,分别为3.37亩/小时、7.05亩/小时。

表4-9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环节机械作业效率情况

关于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环节机械作业效率情况(见表4-10),东部地区小麦自家机械的作业效率高于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为3.37亩/小时。中部地区大豆、小麦自家机械的作业效率高于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分别为3.30亩/小时、2.94亩/小时,水稻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高于自家机械作业效率,为2.68亩/小时。西部地区小麦自家机械的作业效率高于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为1.85亩/小时,大豆、水稻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均高于自家机械作业效率,分别为2.98亩/小时、3.00亩/小时。东北地区水稻、油菜籽购买机械服务的作业效率均高于自家机械作业效率,分别为6.41亩/小时、9.51亩/小时。

表4-10 全国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环节机械作业效率情况

续表

从不同作物机械化作业来源来看,不同环节的机械化来源差异较大,其中耕地环节、收获运输环节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占据绝对优势(见表4-11)。具体来看,在耕地环节,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籽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均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80.74%、50.77%、63.16%、69.49%;大豆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为50.91%。在播种环节,小麦、玉米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84.71%、70.71%;水稻、大豆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分别为50.29%、65.82%。在打药环节,小麦、玉米、大豆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分别为72.62%、67.28%、64.37%;水稻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为67.26%。在施肥环节,水稻、大豆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分别为69.23%、69.05%;小麦、玉米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73.58%、55.73%。在收获和运输环节,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籽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均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94.43%、84.10%、84.34%、75.56%、88.89%。

表4-11 不同作物机械化作业来源

从不同地区机械化作业来源来看,不同地区机械化作业来源差异明显,其中耕地、播种、施肥、收获运输环节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总体上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见表4-12)。具体来看,在耕地环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88.47%、72.09%、59.59%;东北地区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为62.46%。在播种环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94.88%、76.83%、80.51%;东北地区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为70.61%。在打药环节,东部、中部、东北地区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分别为86.25%、54.24%、55.31%;西部地区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为52.07%。在施肥环节,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87.23%、64.75%、57.58%;东北地区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高于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为72.02%。在收获和运输环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购买机械化作业服务比例均高于自家机械化作业比例,分别为96.11%、93.78%、73.41%、82.11%。

表4-12 不同地区机械化作业来源

(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差异较为显著,从不同作物品种来看(见表4-13),玉米平均生产效率最高,平均单产为473.72公斤/亩;油菜籽平均生产效率最低,平均单产为104.97公斤/亩。其余作物生产效率:小麦平均单产为411.89公斤/亩,水稻平均单产为392.07公斤/亩,大豆平均单产为124.10公斤/亩。

表4-13 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情况

在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差异较大(见表4-14),具体来说,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豆平均单产分别为681.59公斤/亩、123.92公斤/亩、99.67公斤/亩、97.01公斤/亩;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小麦平均单产分别为380.95公斤/亩、433.53公斤/亩、337.48公斤/亩;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水稻平均单产分别为454.63公斤/亩、408.98公斤/亩、312.78公斤/亩、121.11公斤/亩;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油菜籽平均单产分别为192.31公斤/亩、106.34公斤/亩、100.87公斤/亩;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玉米平均单产分别为492.34公斤/亩、442.07公斤/亩、374.10公斤/亩、541.91公斤/亩。

表4-14 全国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效率

三 重要农产品的成本与效益

(一)收益水平

中国农作物收益普遍较低,其中,大豆最低,水稻和小麦收益较高。调查数据显示(见表4-15),在不考虑作物补贴以及自家劳动力和土地机会成本的情况下,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亩均收益(收益1)分别为517.8元、742.9元、437.0元、105.9元和523.6元。按照土地流转市场价格 计算,将自家土地成本考虑在内,上述5种农作物的亩均收益(收益2)分别为51.6元、438.8元、69.6元、-71.6元和204.5元。按照农村劳动力市场价格计算,将自家劳动力投入考虑在内,上述5种农作物的亩均收益(收益3)分别是-3.6元、124.6元、-120.9元、-164.3元和-166.3元。农户生产水稻和小麦的收益较高主要是因为中国对这两种作物采取最低收购价格支持政策,农户在考虑自身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情况下依然处于盈利状态。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亩均收益下降明显,如果将土地和劳动力机会成本考虑在内,则亩均亏本120.9元。大豆毛收入仅为438.1元/亩,如果考虑生产成本,则农户亏损严重。油菜籽虽然毛收入较高,但是人工成本较高,农户净收益也很低。

表4-15 不同作物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二)成本结构

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和购买机械服务成本是目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成本。通过图4-1可以看出,土地流转成本较高,小麦、水稻和油菜籽土地流转价格较高,分别是573.3元/亩、550.1元/亩和554.4元/亩,玉米和大豆的土地流转成本较低,分别是486.0元/亩和410.1元/亩。土地流转价格在华北和南方地区以生长两季作物为主的省份较高,在生长一季作物的地区价格较低。例如,东北地区水稻产区的土地租金为426.9元/亩,在东部地区则为474.6元/亩。高土地流转成本成为目前阻碍农户规模化经营的主要原因。随着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劳动力投入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比较大,但是在不同作物间存在差异。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小麦,劳动力投入成本最低,为63.9元/亩,其次是大豆和玉米,劳动力成本分别为136.9元/亩和282.7元/亩,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水稻和油菜籽劳动力投入较高,分别为418.6元/亩和523.1元/亩。生产资料也是农户生产成本中重要的一部分,水稻的农资成本投入最高,达到345.6元/亩,大豆的农资成本最低,为134.0元/亩,小麦、玉米、油菜籽的亩均农资成本也都在240元以上。随着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工资上涨,农户购买机械化服务成本逐渐增加,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生产中,农户购买机械化服务的费用分别达到137.6元/亩、132.1元/亩、73.8元/亩、41.1元/亩和58.8元/亩。

图4-1 农户生产的成本构成

从农资构成角度看,化肥投入在农资成本中占比最高,其次是种子和农药。通过图4-2可以看出,化肥仍然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投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和油菜籽亩均化肥投入分别为153.7元、184.7元、170.4元、73.1元和151.2元,占各作物农资总投入的比重都在50%以上。其次是农药和种子成本,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种子成本分别高于农药成本20元以上,水稻施用农药较多,亩均农药成本比种子成本高14.8元,大豆的种子成本和农药成本相差不大。

图4-2 不同作物农业生产资料投入构成

(三)经营规模与成本效益分析

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作物按播种面积分为小规模、中小规模、中规模、中大规模和大规模5组,并分析种植规模与成本收益的关系。从结果来看,规模经济在生产资料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方面得到体现。如表4-16至表4-18所示,作物播种面积越大亩均总农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越低。例如,从小规模组到大规模组,水稻亩均总农资费用分别为433.3元、419.0元、309.5元、276.5元和275.3元,亩均劳动力成本则分别为682.1元、514.8元、434.0元、349.5和125.6元。小麦和玉米中也表现出这种规律。

社会化服务成本与播种规模呈现出一定的倒“U”形关系,尤其是水稻和玉米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水稻的社会化服务成本在小规模时为128.6元/亩,中规模时上升为139.7元/亩,后又减小到大规模时的94.3元/亩。玉米和小麦两种作物也出现了这种趋势。

在考虑成本和单产双重因素的影响下,播种规模与收益在不同作物间表现出不同的关系。通过表4-16至表4-18可以看出,水稻和小麦的单产和作物播种面积之间关系不明显,在玉米作物中,播种面积越大收益越高。例如,玉米亩均收益在小规模和中小规模时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当增加到大规模时亩均收益达到141.2元。

表4-16 水稻经营规模与农户成本效益

续表

表4-17 小麦经营规模与农户成本效益

表4-18 玉米经营规模与农户成本效益

续表

四 农户粮食销售行为

(一)粮食销售比例

当前,粮食生产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农户收获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而自家食用和自家饲用的数量占比较小。当然,农户粮食各用途构成也因品种而异,对于小麦水稻和大豆而言,其主要用途是销售和自家食用,而玉米的主要用途是销售和自家饲用(见表4-19)。农户调查数据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四种粮食品种中小麦和大豆的销售比例最高,分别为70.97%和70.80%,其次是玉米,销售比例为54.99%,水稻的销售比例最低,为39.78%。

表4-19 2019年和2020年全国农户种粮各用途占比

分地区来看,东北地区粮食销售比例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粮食销售比例最低。具体来看(见表4-20),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小麦销售比例较高,分别为80.82%和75.9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和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水稻的销售比例较高,分别为94.41%和65.92%,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近55个和2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玉米销售比例均较高,分别为83.43%和80.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28个和25个百分点;同时,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大豆的销售比例也较高,分别为84.93%和70.00%,其中东北地区大豆销售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约1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大豆销售比例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

表4-20 2019年各地区农户种粮各用途占比

(二)农户粮食销售频次及储粮行为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销售粮食的总次数为1次的农户占比最多,而且除水稻外,其他粮食品种最大一次销售量占全年销售量的比重平均高达90%以上(见表4-21)。这表明,农户对未来粮食市场的变动具有较为稳定的预期,惜售和储粮行为不明显。并且,农户会选择一次性销售自家绝大部分粮食。2019年,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最大一次销售量平均占比分别为97.45%、88.27%、96.81%和95.66%。

表4-21 农户粮食销售频次及储粮行为

分地区来看(见表4-22),各地区2019年一共销售1次粮食的农户占比均为最高,各地区间农户粮食销售频次和储粮行为差异又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西部地区全年未销售粮食的农户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地区;二是东部地区全年未销售水稻的农户占比远高于其他地区,也远高于东部地区其他品种;三是东部地区大豆销售多次(如3次)的农户占比要高于其他地区和东部地区其他品种。以上表明,各地区的储粮行为均不明显,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户的储粮意愿要高于其他地区,而且相比其他品种,东部地区更倾向于储存水稻。

表4-22 2019年各地区农户粮食销售频次与储粮行为

(三)粮食销售渠道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农户粮食销售渠道是多样化的,但是以出售给流动商贩和收储机构为主,且出售给上门收购的流动商贩的农户占比最高(见表4-23)。这表明,农户粮食销售是一个买方市场,农户的议价能力较差。分品种来看,对于小麦、水稻和玉米,出售给上门收购的流动商贩的农户占比均约为60%;对于大豆,出售给上门收购的流动商贩的农户占比更高一些,为72.73%。对于小麦和玉米,农户占比排第二的销售渠道为不上门收购的流动商贩,分别占比21.31%和15.74%;对于水稻和大豆,农户占比排第二的销售渠道为收储机构,分别占比10.51%和13.13%。同时,销售粮食时无具体对象、通过市场零散销售的农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中对于水稻和玉米,该销售渠道占比较高,分别为8.92%和5.13%。

表4-23 2019年农户粮食销售各渠道销售量占比

从2019年各地区农户粮食销售渠道的比较情况来看,与全国的情况一致,四大地区农户销售粮食的主要途径是上门或不上门的流动商贩以及收储机构,而且销售给合作社、企业及养殖场的农户占比非常小。农户粮食销售渠道在地区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中部地区销售给不上门的流动商贩的农户比例要高于其他地区;二是东北地区将粮食销售给收储机构的农户占比要高于其他地区;三是东部地区将粮食销售给企业的农户占比要高于其他地区。以上表明,当前种养结合模式及订单农业等加强农业各环节利益分配关系的农业发展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合作社和企业等在稳定农户种植预期、畅通农户粮食销售渠道中的作用还很微弱。

(四)粮食销售价格

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09元/斤、1.49元/斤、0.89元/斤和1.74元/斤(见表4-24)。其中,小麦平均销售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而水稻平均销售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

表4-24 全国和各地区农户粮食销售价格

从2019年各地区农户粮食销售价格来看,西部地区小麦价格、玉米和大豆价格最高,东部地区水稻价格最高;中部地区小麦价格最低,东北地区水稻价格、玉米价格和大豆价格最低,以上特征可能是各粮食品种在相应地区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造成的。同时,小麦销售价格在各地区间的差异不大,但水稻、玉米和大豆的销售价格在地区间差异较大,东部地区水稻销售价格比东北地区高49.61%,西部地区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比东北地区高52.31%和31.10%。这表明,可能由于地区间粮食流通费用较高和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全国范围内通过粮食流通调节各地区供需平衡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五)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户售粮和储粮行为的影响

截至调查时,2020年年未销售粮食的农户占比大约为60%。根据已经销售粮食的农户情况以及未销售粮食的农户的估计情况,2020年农户生产的粮食用于自家食用和自家饲用的粮食比例与2019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以上用途占比分别约为28%、60%、50%和23%。对于2020年已经销售粮食的农户的情况,小麦、水稻和玉米最大一次销售粮食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与2019年基本一样,但大豆最大一次销售量占比要比2019年低大约10个百分点。以上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户对粮食市场的预期的影响不大,对农户售粮和储粮行为基本没有影响,但是疫情下农户对大豆市场的预期有所改变,更倾向于根据市场变化多次销售并尽量避免一次大量销售。

在粮食销售价格方面,截至调查时,2020年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11元/斤、1.63元/斤、1.07元/斤和1.89元/斤,分别比2019年的平均销售价格高1.83%、9.40%、20.22%和8.62%。这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对粮食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其中对玉米价格的影响最大。这主要是因为2018年年底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养猪行业低迷不振,饲料粮需求减少,价格下降。但是,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对道路交通施行严格管控,畜牧养殖场普遍面临饲料等投入品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问题。之后,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从业者的努力下,2020年相关产业逐步走出困境并快速恢复和发展。2020年8月,中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实现连续11个月增长,生猪存栏量实现连续7个月增长,在此背景下饲料粮需求大幅提高,这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玉米价格。

五 本章小结

本章从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方式、成本效益和销售行为四个方面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行为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农户生产趋于专业化,种养普遍分离。样本农户中只从事种植业的农户占65.37%,只从事养殖业的农户占5.51%,既种且养的农户仅占29.12%。

(2)规模经营有一定发展,但是占比依然不高。在样本农户中,经营规模在50—100亩的占4.02%,经营规模超过100亩的占6.63%。东北地区因为资源禀赋条件,经营规模超过50亩的占到50.40%。

(3)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在主要环节及不同品种之间仍存在明显差距。各品种耕地的机械化率普遍超过90%,玉米、油菜籽播种和收获运输环节的机械化率较低,水稻在打药和施肥环节机械化率较低。

(4)考虑包含劳动与土地的机会成本的全成本后,粮食作物生产的经营效益很低,甚至普遍亏损。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籽5种作物的亩均收益分别为124.6元、-3.6元、-120.9元、-164.3元和-166.3元。

(5)规模经营的成本节约,特别是劳动力节约特征明显,规模越大净收益越高。按照从小规模到大规模的五等分规模组,水稻亩均劳动力成本分别为682.1元、514.8元、434.0元、349.5元和125.6元;玉米亩均劳动力成本分别为506.1元、354.4元、260.0元、203.4元和88.1元。

(6)农户收获的粮食主要用于销售。小麦和大豆的销售比例分别为70.97%和70.80%,玉米和水稻则分别为50%和40%左右。大部分农户全年只售粮1次;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最大一次销售量平均占到总销售量的97.45%、88.27%、96.81%和95.66%;粮食销售渠道多样化,但以出售给流动商贩和收储机构为主。

(7)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农户储粮售粮的比例影响不大,但是粮食销售价格普遍上涨,其中玉米价格增幅最大。农户生产的粮食用于自家食用和饲用的比例与2019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最大一次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比重与2019年基本一样。2020年,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比2019年高1.83%、9.40%、20.22%和8.62%。 5w4V7UbkDUktNMUn3iNSzPOr2HZJsHNP6k5isDlkroZN/uYxrTHndIbB6iZRyZ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