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中国正确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 原载《学习时报》2006年第319期,《马克思主义文摘》2006年第3期。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抓住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是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这个灵魂,吃透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一定的发展观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的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发展问题、科学地把握发展规律,体现为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发展问题、科学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为方法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搞清楚“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什么”?搞清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主体是什么”?搞清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也就是说,搞清楚发展规律、发展理念、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发展措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理由是: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一定要从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出发解决好对发展问题的科学认识。什么叫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事物的一种运动状态,但又不是事物的一般的运动状态,而是特指事物向前,向上,由低级向高级进步的前进运动;是由小到大,由旧到新,由落后到先进,不断地推陈出新的创新运动。发展就是事物辩证的运动过程。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复,甚至倒退的运动都不是发展。当然,发展作为事物运动的状态也有快,有慢;有单一的,有全方位的;有不平衡的,有均衡的;有不协调的,有协调的;有一时的,也有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追求的是正常的、健康的、协调的、全面的、合理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发展应该是辩证的发展,辩证的发展是不断解决矛盾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首先,辩证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产生、运动和解决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出来了,往复循环,事物才向前发展,事物是以矛盾发展为动力的。科学的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其哲学依据就是发现矛盾、认识矛盾、解决矛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说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其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辩证的发展应当是系统的、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均衡的发展,也就是说,任何健康的发展,都应当是全面的发展,而不能是片面的、畸形的、不均衡的、单一突进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全面地兼顾系统构成的各个要素。社会发展是全面的,必须看到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系统、全面、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再次,辩证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的,一事物离开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就谈不上存在,更谈不上发展。因此,按照辩证法,要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把握事物的发展。只有以协调、兼顾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发展的问题,才符合社会发展本身的辩证法。

最后,辩证的发展观就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辩证法讲发展,是要求连续的、保持内在发展能力的健康发展。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一定要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健康的、正常的发展应是持续的、有后劲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是说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第一个方面,是历史决定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东西、经济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所决定的。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发展归根到底首先要解决好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第二个方面,是强调历史辩证法。首先,强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把经济、生产力归结为发展的唯一因素,要讲政治、文化、思想各方面因素在整体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既重视人和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又重视自然因素对社会与人发展的制约性。人是社会发展的积极的能动的主体,而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自然的发展制约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一定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后,强调人是发展的目的、发展的主体,而不仅仅是发展的手段。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正是从这样一个历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表明,必须以人为本,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高度认识发展问题,一是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有重点的发展观,重点就是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决定性的东西,就是生产力、经济、物质的东西;二是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辩证法的发展观。什么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讲发展重点的时候,还要讲其他因素的作用,讲人的作用和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社会发展不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它内在地包括稳定、公平、民主、价值等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诸要素。社会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部分缺一不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缺一不可,社会发展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尊重规律的发展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照规律办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正是建立在认识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之上的。

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也正是要回答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来看,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受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制约的。人只有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创造历史。当然,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无论是自然、社会,还是人类思维,都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只有尊重规律、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规律去办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人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就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正确处理好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大国。随着向工业文明的迈进,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一定要把控制人口、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倡导和推行循环经济,努力建立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文明发展之路。 5+6ZaEd3AaQwxVphVIyWRc7hJHiLdTmx8NhHZg6vC7k4ZUpyiGKKoE6br3Fehg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