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总犯同一个错误时,无论哪种类型的妈妈,都会有“我的孩子没救了”的想法,必须要采取补救措施。性子急的父母会立马去找咨询机构或者咨询师咨询,希望孩子的问题可以立即得到解决。
“妈妈问你时你说句话吧。你怎么可以一句都不回应?”
“坐的时候有个坐相。你有什么事吗,干吗总是抖腿?”
“不要把脖子弄得咯吱咯吱响,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都说了多少遍了,你能改了吗?”
“把音量调低点儿。你听的什么音乐呀,歌词都含糊不清。听着这样的歌能学习吗?你能学进去吗?”
对于妈妈来说,青春期孩子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需要改造的。
“为什么改不了?下定决心就能改得了。”
事实上,如果没有妈妈的唠叨,孩子会觉得这些行为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
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机器人,如果非要把他们比作机器人,那他们就是控制器失灵的机器人。父母不论输入什么指令,都无法转换成指令符号输入他们的大脑。就算他们的大脑读懂了指令,他们的身体也像潜到海底两万里一样,进入麻痹状态。
看到孩子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家长已经没有耐心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了。但只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和想法,自然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行为、话语都有一定的模式,而最容易找出这些模式的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只要多留意、关心一下孩子,或许一时搞不懂他那样做的理由,但一定能预见某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的行为。然后,再借助与孩子的对话来帮助孩子矫正问题行为。
“据妈妈观察,你作业特别多或临近考试时会非常烦躁,一点儿小事也会发脾气,无法安心学习,不是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是到处找吃的。你自己觉察到了吗?”
“你想要的东西没买,或者你想做的事没做成时,你有发脾气、大喊大叫的倾向吗?别人说的话一句都听不进去,甚至会摔椅子或其他物品来威胁妈妈。你是单纯想发火呢,还是想通过这些行为来获取你想要的东西呢?”
当然,青春期孩子会回避自己曾经的问题行为,就算知道自己做错了,也不愿意在父母面前承认错误。如果能正正当当认错的话,当初就不会出现问题行为了。
言先于行,而言又依附于思,所以,想法决定语言,而语言又会产生行为。要想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首先要了解诱发行为的想法,这就需要对话。通过对话来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一旦改变了孩子的想法,问题行为就自然而然发生变化或者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