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的每句话都在雕刻着孩子

“我是谁?”

“我能做好什么?”

“我属于哪里?”

“我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问题会越来越多,他们主要探求的问题就是“自我”,每个瞬间都会有无数关于自我的问题迸发出来。

有问题但是得不到答案,孩子即便是问周围的人,答案也各不相同。他们问家人“我是谁”时,家人必定回答是家族一员;而向老师抛出这个问题时,老师只会说是某年级某班的某某某,还会加上“你哪科比较好、哪科比较差”这样的评语。

问朋友的话会更加混乱。朋友的回答往往如下:“你像四次元里的人”“你很善良”“你太帅了”“你没礼貌”“你是我朋友”“你是没有义气的家伙”“你学习不错”“你没有存在感”“你就是个爱拍马屁的家伙”“你会玩游戏”“你足球踢得很棒”……无论是社会,还是大众,都称青春期的孩子为“完全无概念的一代”。

从父母那里经常听到的话

在探究“我是谁”的过程中,青春期孩子所接受的最大影响力来自哪里呢?那就是父母的话语。因为父母是每时每刻都在自己耳边说话的人,父母说的话再令自己讨厌也得去听,久而久之,他们的话会不自觉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形成孩子的思考方式,特别是自我意识形成的话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刻。

“你从小就是个善良的孩子,不论走到哪里都爱看书,有时听到你没声音,回头一看发现你又在看书。”

经常听这种话的孩子形成的自画像就是“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相反,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说“你从小就没有一件事情能做好”,那么孩子就会认为“我是个一无是处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不尽全力。

令我们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会努力抓住孩子的缺点、不足,忽视孩子的优点、长处。因为他们觉得那些对的事情都是孩子理所当然要会的,不需要格外称赞。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你的画心情都会特别好,会不自觉地笑出来。”

“听了你的话,我心里特别温暖,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

“看到你写的文字,我心里觉得特别舒服,特别想跟你聊聊,难过的时候不要忍着。我还想起了好多以前的事情。”

你曾经试着这样称赞过你的孩子吗?你是否试着去观察孩子的特别之处并大加赞赏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这些特别之处并不是在某项比赛或者考试中表现出色,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某些语言、表情、想法、表现,等等。称赞孩子的特别之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就是听着这些称赞慢慢长大成人的。

父母的评价,犹如孩子人生的地基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犹如人生建筑的地基。孩子把父母说的话当作支柱,在上面建造一座名为“我”的建筑物。

孩子常常会对自己产生疑问:“我是谁?”“我能做好什么?”在孩子迷茫的时候,如果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说“做这个、做那个”或者“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话会怎么样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孩子的特长视而不见会如何呢?就像劣质的支架上建造起来的摇摇晃晃的建筑物一样,孩子对自我的认定是软弱的、消极的。生活中,在面对人生重大危机时,孩子能够想起的不是数学公式、科学法则,也不是英语文章、优美的诗句,而是父母每天所说的朴实话语。父母的话可以挽救孩子,也可以杀死孩子。

“打起精神来,不要垂头丧气!”

有个5岁的小姑娘,因为事故下半身瘫痪,可最终,她在父母的鼓励下考入了韩国一流大学——首尔大学的法学院。她父母常常在她面前说的话就是“打起精神来,不要垂头丧气”。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学院拒之门外时,因为身体残疾而被其他人同情、嘲笑时,因为身体残疾而将自己封闭起来时,都是父母的话挽救了女孩,而非那些“要有雄心壮志”的话。

请父母们务必记住:父母的每句话都在不断地雕刻着自己的孩子,“你长大后要成为这样的人”,父母美好的期望就像凿子一样,把孩子雕刻得更加美丽。 F7FxOo14cMtu1PZx/iABZ1cvX7ULnmoN1ntm3Be/fsdGNwzd1sQfPslZZueqCb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