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盲目自信的父母

青春期孩子在说起父母时会有些不满、失落。其中最令他们失落的一点是,只有出现问题时父母才会关注他们。

“我们孩子打同学?用饭盒?不会吧?我们孩子是那种挨打也不还手的孩子。老师,您是不是弄错了?会不会是我们家孩子被打了?”

泰民的妈妈接到班主任的电话,她觉得老师肯定弄错了。泰民是个温顺的孩子,虽然个头很高,但乖巧懂事,从来不惹事,非常照顾弟弟妹妹,怎么会打同学呢?

泰民妈妈急匆匆地去了学校,跟对方父母和班主任道歉,并向他们保证,如果被打的孩子检查有问题,她一定会支付治疗费。

事情结束后,泰民和妈妈回到家,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妈妈非常吃惊,她不明白乖巧的儿子到底为什么会打人。

“我跟朋友们一起吃午饭,他不停地挑衅我,我非常烦躁,然后就拿着饭盒砸他了,这就是全部。”

“他到底说了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他一直追着我喊道‘说呀,说呀,你快说呀,你为什么不说,快点儿说’。”

“他让你说什么?”

“妈妈不需要知道。”

“事情都闹这么大了,妈妈还被叫去学校,你却说妈妈没必要知道,这像话吗?妈妈觉得太惊讶了,到现在心脏还怦怦乱跳呢。”

“饭盒也没碎,只是打了他的头一下能怎么样?他们要钱,赔他们就是了。”

“这是钱的问题吗?你的学籍上被记上校园暴力,你知道是多么严重的事情吗?它会跟你一辈子的,是无法抹掉的。”

“我没想过这些,妈妈知道就行了,我无话可说了。”

“除了这件事,你是不是还做了其他坏事?有的话赶紧告诉我,妈妈知道了才能帮助你呀。”

“绝对没有,妈妈你放过我吧。”

泰民站起来,“哐”地关上门去了自己的房间,留下妈妈一个人。妈妈还是没弄明白事情的缘由。

在妈妈眼中,泰民是一个从不惹事的温顺孩子。妈妈想知道孩子到底做错了什么。其实不过是孩子长大后内心发生了变化。

泰民的父母怕伤到孩子,决定以后不在孩子面前提起这件事,不过内心依旧不安。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呢?孩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

分享哪些话题很重要

孩子出现问题后,父母才疑惑“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做这样的事”,这也反映出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交流。

“今天累不累?跟同学相处得好不好?”

“觉得哪门课最累最无聊?是老师上得无聊,还是课本的内容没意思?”

“有没有想一起学习的同学?有没有具体的实施办法?”

“你们班里有没有让你讨厌的同学?他哪些行为让你觉得讨厌?别的班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吗?”

“有换班主任的想法吗?喜欢哪种类型的老师?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父母如果平时经常与孩子聊这些话题,那么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至少知道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防止事态更加恶化。当然对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过通过孩子的回答,可以洞察孩子心态的变化。

孩子在做出问题行为之前会有各种征兆,不幸的是,很多父母错过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机。有些父母也发现了孩子的异常行为,但他们往往宽慰自己,“没事儿,是我太敏感了”,从而忽视了孩子的问题。

你是诚实的父母,还是盲目自信的父母?

父母没有把孩子的异常行为当作问题,是因为他们不想承认孩子出了问题这个事实。他们无视这些问题,是因为他们没有解决问题的对策。于是,他们会宽慰自己“没什么大不了的”,希望事情悄无声息地过去。我称这类父母为“盲目自信的父母”。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坚信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

“我相信我的孩子,他绝对不是那样的孩子。”

这句话的另外一种解读是“孩子做错事了吗?”或者“坚信这不是我孩子做的,没必要过分关心”。有些父母甚至对孩子的过激行为不以为意:“这算什么呀?这么大的孩子连这点儿反抗精神都没有,还怎么长大呀?我像他这么大时比他调皮多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呀!”他们懒得去弄清楚孩子目前的状况和心理变化,只是盲目自信。

想要把孩子的问题扼杀于萌芽状态,就要每天抽出点儿时间了解一下孩子的生活,当然这个时间不要演变为单纯的说教时间,应该是倾听孩子的时间,集中精力听孩子说话,自然而然就读懂了孩子的内心。

对话实践②

如果对孩子的日常生活感到好奇,该怎么对话?

在进行对话课培训的时候,父母会问这样的问题:“我对孩子的日程表都很了解了,还需要问他们什么问题?”这句话听上去没错,与孩子日常相关的问题,比如上学放学时间、吃饭时间,父母都了如指掌。不过,如果父母盲目坚信对孩子的了解,从来不过问孩子现状的话,就很难发现孩子的变化。但是,如果妈妈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孩子也会不耐烦:“您不都知道了吗?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不烦吗?”妈妈可以准备好话语来迎接孩子的反问:“今天不是新的开始吗,我很好奇我的儿子(女儿)有没有新的变化,妈妈总是对你的事情很好奇呢。”

吃晚饭时可以尝试下面的对话:

“今天在学校吃的什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食物?你最喜欢吃哪种?”

“今天没吃早饭就上学了,能撑到中午吃饭吗?”

“午饭都跟谁一起吃?同学们都聚在一起吃吗?还是三三两两分散着吃?”

“有自己吃午饭的同学吗?如果学校的饭菜不爱吃,可以自己买着吃吗?”

全家人吃零食时可以尝试下面的对话:

“有带零食去学校的同学吗?你们去学校的小卖部都买什么小零食呀?”

“一般什么时候觉得最饿?什么时候会犯困?”

给孩子送加餐时可以尝试下面的对话:

“昨天晚上几点睡的?睡得好吗?没做噩梦吧?是学着学着睡着的吗?” 3WNpJxJ/FIHFFqHCWnrWs0q99WnPw8754qeriTtKjbeP9P7X945ePKlUitwPxUU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