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如何鉴别自身的伪装

我要出发了,我要做我应该成为的人。

——无名氏

以下这些情况听起来熟悉吗?

·拥挤的电梯里,你挤到门口,准备去大厅。门开了,你走了下去——但你发现自己走错了楼层,所有人都在看着。你是返回电梯还是等下一趟?

·办公室的同事们准备给一位刚生完孩子的同事送红包,建立了一个在线众筹。你希望收到红包的人知道你捐了钱,但是这么一来,每个人都能看到你捐了多少钱。你本来打算给10元,但你注意到其他人至少给了25元。你会添一些钱吗?还是保持原计划的数额?或者是保持匿名捐款?

·你刷信用卡买咖啡,店员滑动电脑屏幕,你就可以选择小费的金额。你觉得店员服务不是很好,想少给一点或者干脆不给,但他们当时就会看到你的选择。你知道他们正在看着,那么,你会坚持自己的意愿还是憋屈地点击较大的金额?

·在一家小餐馆里,你进入单人洗手间并锁上门,发现里面一片狼藉。正在这时,有人晃动上锁的门把手,你知道外面有人在等着用洗手间。你不想让外面的人误以为是你弄脏的洗手间,可打扫又不是你的工作。你会怎么做呢?

·你和朋友们选择了一家很好的餐馆,那里的甜点非常出名,你一直都想尝尝。但是,服务员询问需不需要餐后甜点时,其他人都说:“不用了,谢谢,已经够吃了。”你还会点甜品吗?

这些情景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愿意相信自己在这些情况下足够洒脱,但身处其中,我们很难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决定。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相信,如果这么做,别人会责怪我们,不管他们是大声说出来还是藏在心里。对于一名讨好者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几乎难以逾越。因此,我们避开这种令人不安的、冒险的谈话,不假思索地同意那些让我们几乎立刻后悔的事情。

正如罗伯特·奎伦所说:“我们用不必要花的钱去买我们不需要的东西,以讨好我们不喜欢的人。”这就像用我们的生活去赊账,现在做出无痛的选择,却要在遥远的未来付出代价。

我们只是对自己不够满意

我们都想要自我感觉良好,这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如果我们感到自信和安全,才有可能放手去干一番事业。可假如我们感到自卑、没有安全感,就会陷入困境,止步不前。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表象和内心发生冲突而感到崩溃,那么生活中其他的一切似乎都行不通了。

当我们用别人的观点来形成自我评价时,我们相信他们对我们的看法。即使他们什么都不说,我们也相信自己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而且我们的揣测几乎总是消极的。

听起来是不是似曾相识?比起积极的东西,我们更容易轻信消极的东西。当有人说我们坏话时,我们把这些闲言碎语都当真了。但是,当有人赞扬我们时,我们会认为他们只是在哄我们开心,或者其实不了解我们。我们不仅不重视别人的肯定,反而过分强调别人的批评。

我们精心编制的伪装

所以,“棍棒和石头可以打断骨头,闲言碎语却伤不了皮肉”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从骨折中康复,但言语的创伤会影响我们一生。言语带来的伤害就像恶草一样,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扎根,它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它形成了我们在任何情况下的心态的基础。

我们认为让自己感觉良好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别人喜欢我们,所以我们装扮出一个别人会欣赏的形象。我们放弃自己想要的,去满足别人的需求。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别人觉得我们是有用的、有趣的,以及别人的一句称赞“嗯,这人不错!”上。

这就有问题了。我们不再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我们在为别人谋福祉。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通常只够为自己努力。如果我们一门心思先人后己,试图让大家都快乐,必定筋疲力尽。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并不明确怎么做才能让别人快乐。所以我们要找一个榜样,一个已经把这件事做得风生水起的人。于是,我们找到一个人见人夸的“万人迷”,研究他的性格,模仿他的言行举止。我们天真地想,要是我能像他一样,大家也会喜欢我。渐渐地,我们放弃了做自己,开始变成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恶性循环的开端。一旦我们说服了自己要成为不一样的人,我们就开始编造幻象。这些不是真的,但我们试图让其他人相信这是真的。我们处心积虑地模仿别人,最终迷失了自己。我们开始相信自己编造的故事,相信这个幻象。

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人们看向我们的目光充满了感激和赞许。这感觉真的很好,但在内心深处,我们知道他们欣赏的不是真正的自己,所以,那些赞美也变得没有意义。我们能感觉到,如果别人知道了我们的真实面目,就不会再喜欢、认可我们了。我们套上了伪装,就不愿再脱下来了。

伪装的价值

伪装的生活很像兜里的假币。它不是真的,但看起来很像。它就在我们的钱包里,而我们却一直没意识到。但如果拿近点仔细看,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假的,毫无价值。

当为了别人而塑造自己的形象时,我们也在磨炼自己的造假手艺。刚开始,我们技术拙劣,到处露马脚,就像用复印机打印的钞票。它看起来有点像真正的钞票,但我们几乎一眼就能看出它是假的。

因为我们的目标是瞒天过海,让人们相信我们表现出来的形象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练习,在造假技术上精益求精。我们知道怎么做能博得别人的好感,然后努力展现这样的形象。这些虚情假意的事情,我们做得越多,就拿捏得越到位,扮演得越逼真。我们不会说:“你看我这个假象怎么样?”我们只是观察别人的反应,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我们把自我价值建立在别人的反应上,我们就像在使用假钞,还希望没人发现。

我们可以从伪装的特点中学到很多东西。

伪装者都是精密的工程师,而不是艺术家。 他们不打算发挥创造性或表现力,没想过要改变钞票的颜色或图案装饰。他们只想仿造得惟妙惟肖,让别人误以为这是真的。有赝品就有正品,赝品的出现意味着正品的存在。显然,复制品不是原创,它只是复刻了原版,也就是说,真正的原版是存在的。如果说赝品是小说,那么真实的东西就是现实。这就像不愿去教堂的人会说:“教堂里全是伪君子。”伪君子的存在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有真君子供他们模仿。

真品越贵重,赝品就越费时间。 造假者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让100元的假钞看起来比1元的假钞更逼真。因为制造逼真的假钞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不担心低面额的钞票,便利店懒得过问1元钱,但是会仔细检查100元的真伪,因为后者的损失风险要大一百倍。真品的价值越高,仿冒的时候就越要仔细。这就是为什么当一名讨好者会让人筋疲力尽:我们需要处心积虑完善我们的伪装,让人们相信这是真心实意的。

要辨别赝品,就要研究真品。 一位曾与我共事的银行主管告诉我,他培训前台柜员时,会让他们反复地触摸真钞。如此一来,职员们对真钞的感觉非常熟悉,遇到假钞,通常只要一摸就能辨别出来。

讨好者——高回报与高代价

也许你是一名讨好者,假如不是,你可能认识这样的人。但你不知道他们的动机,也不知道这种性格为何会榨干他们的灵魂,你只了解他们积极热情的模样。

·他们是你所见过的最好的人。每次你遇到他们,他们都很积极乐观,令人鼓舞。

·你不会经常麻烦他们为你做事,但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你知道他们有求必应,当你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来到你身边。

·他们总是对你的事情很感兴趣,却很少关注自己。事实上,如果你问关于他们的问题,他们会很快回答,然后又把话题转回到你身上。

·他们很可靠,总是能按时完成工作。

·他们乐于助人,总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提供帮助的人。而且往往还没等你开口,他们就已经察觉到你的需求,并主动伸出援手。

听起来很棒,不是吗?他们能给遇到的每一个人带来温暖,所以你自然而然地想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如果我们自身缺乏安全感,他们就会成为我们想要模仿的榜样。没关系,只要这种渴望的出发点是健康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长大后,我要像谁谁一样”,他们是为人处世的典范。

但我们只看到了表象,没看到他们内心的波澜,对于不健康的讨好者来说,他们内心往往隐藏着阴暗面。

·在工作上,他们从不错过截止日期,但他们实际上可能也有拖延症,顶着很大的压力才完成项目。

·他们打算照顾自己,却还是把别人摆在了自己的前面。

·他们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爱和接纳。

·可能很多人(甚至大多数人)都喜爱他们,但这还不够。即使有一个人不认可他们,他们也要竭尽所能让那个人改变看法。

·他们会竭尽全力维持人际关系,如果他们感到有人不喜欢他们,他们会抛弃自己的底线。

·只要为自己做事,他们就会感到自私。

·他们并不喜欢自己这么让步,也不喜欢和他们相似的人(他们认为那些人很软弱)。

·他们丧失了自我认同感,因为他们把真实的自我隐藏得太久了。

·他们是撒谎大王和伪装专家,因为他们需要隐藏自己的真面目。

·他们往往是循规蹈矩的完美主义者(至少表面上如此)。

·一旦有人对他们不满意,他们就觉得自己很失败。

《城市词典》(解释英语俚语词汇的在线词典)将“讨好者”定义为:“认为自己不如地球上的大多数人,并且需要对所有与自己接触的人隐瞒这种想法的人。”因此,我们呈现给别人的形象就像好莱坞大片,那些场景看起来美轮美奂,但其实都是脚手架撑起的建筑。它们看起来气势恢宏,但根本无法遮风避雨。我们知道人们要的就是场面,而不是实用性。

我们都想被别人接受,并且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我们都渴望被别人接纳,于是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这一点从购物活动中就能看出,我们把更多的钱花在汽车、衣服和俱乐部上,期望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可是,别人也在忙着这么做,他们可能没空注意我们。 ZTEOYH3UeoSf8Lw7HlFEvKgALXmLFbKrIO5yxeOVpVUQrAYxef02QJrvBubLuag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