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我是哪一类讨好者?

你没有必要燃烧自己去温暖别人。

——无名氏

当讨好者的时间越长,你就越不容易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一直以来都这样,你会感觉一切正常。如果我问:“你是一个讨好者吗?”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啊。”

这样回答可能有两个原因:

你知道自己是一个习惯于讨好别人的人,但你不希望我对你有负面的看法,所以不承认,即使你知道事实就是如此。

你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讨好者。讨好别人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这就是你的特性,你无法想象还有其他的选择。

这就像房子,你知道它就在那里,但除非房子出了什么问题,否则你就不会想起它。

这些年来,每次我们购买房子,在签署最终的合同之前,我们都要仔仔细细地检查一遍,总能发现一大堆需要整改的问题。

“踢脚板太过时了,我们要赶紧换一下。”

“这些铰链都生锈了,必须换掉。”

“车库门已经老掉牙了,可能会有危险,我们要换一个。”

待到终于搬进去了,收拾行李安顿下来的时间似乎总是比预期的要长,然后我们就要把精力重新放到工作上,继续生活。所有那些搬进来之前我们觉得迫切需要处理的事情似乎也没有那么迫切了,我们很快就把那一摊子事抛之脑后。

不合时宜的踢脚板、锈迹斑斑的铰链和坏掉的车库门还在那里,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再也没有注意这些问题的存在。

对于那些早已习惯讨好他人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努力寻求他人的肯定和认可。如果没有得到赞美,我们就想方设法引人注意。一旦发现哪些花招管用,我们就反复使用,直到形成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这些习惯性行为彻底上瘾,一时半刻都离不开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它是我们的安慰剂,我们还自欺欺人地说我们没有上瘾。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毕竟,对做好人好事上瘾,似乎还挺高尚的。我们可以很轻松地为我们的行为辩护,因为从某方面看,结果是积极的。我们越是这么做,别人的感觉就越好。他们感觉越好,就越可能喜欢我们。他们越喜欢我们,我们就越喜欢自己。可是,喜欢自己并非他们的任务,而是我们自己的任务。

诚实地照镜子

任何治愈过程的第一步都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对于一个讨好者来说,这一点尤其具有挑战性,因为我们想要当个好人。但是“当个好人”和“希望别人看到我是个好人”是有区别的。第一种是健康的,出发点是对他人的真诚关怀;第二种是自私的,利用别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让我们从清楚地认识自己开始。我们要拿出“魂飞魄散镜”看清自己真实的动机。一旦我们能清楚而准确地认识自己,我们就能迈出治愈的第一步。

下面的测试旨在衡量你讨好他人的程度。请阅读每个问题并快速回答,不要思考太久。如果你是一名讨好者,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关于“应该”说什么,你早已练就了一套深思熟虑的反应模式。重要的是,请尽可能诚实,要知道这次问答的目的是清楚地认识自己,而不是要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

不要在心里默算你的分数,拿一张纸,按照编号1-30,依次写下你对每个问题的回答。这样你就可以回过头来看看哪些特定的问题最具启发性,以及你想把精力集中在哪些方面。如果你是一名讨好者,你可能会担心有人看到你的答案会看轻你。所以我建议你找一张纸把它们单独写下来(而不是写在这本书上),写完之后,你可以把它丢进碎纸机。

请为下列每道题圈出你的答案。

1.你是否经常感到焦虑、抑郁、头痛、胃不舒服或者背痛?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遇到问题时,你会回避冲突以免被别人指责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3.人们会说你是他们见过的最好的人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4.你是否把消极情绪隐藏在心里?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5.当你其实想拒绝的时候,你会说“好的”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6.你是否会因为担心别人生气而放弃自己的权益?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7.你常常想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8.你小时候因为发脾气而受到过惩罚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9.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0.说“不”的时候,你会感到内疚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1.你不愿写日记是因为害怕万一被别人看到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2.你很难开口向别人求助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3.你允许访客停留的时间比他们应该停留的时间长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4.别人没有对你的付出表示感谢,你是否觉得受到了伤害?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5.你是否因为担心被拒绝或被误解而撒谎?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6.你埋怨自己过去的选择并且让过去的事很难过去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7.你会隐瞒自己的感受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8.你是否被看上去永远干不完的任务清单压垮?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9.你很难自己做出决定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0.就算不是你的错,你也会道歉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1.你是否觉得自己陷入了讨好他人的陷阱,而且越来越糟?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2.当别人不同意你的意见时,你会妥协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3.你会为了讨别人喜欢而刻意恭维别人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4.在工作上,你是否会早来晚归以博得别人关注?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5.你会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6.当有人抱怨某事时,即使你不同意,你也会保持沉默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7.你是不是只有知道自己十拿九稳的时候才去尝试?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8.对你来说,付出比接受更容易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29.遇到低劣的服务或产品质量差,你也不会抱怨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30.你是一个注重形象的人吗?

一直如此□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按照下面的计分方式给你的答案打分,然后把分数相加:

·“一直如此”=4分

·“经常”=3分

·“有时”=2分

·“很少”=1分

·“从不”=0分

接下来,根据你的总分对号入座:

总分91-120。如果你的分数在这个范围,说明讨好他人已经成为你的生活方式和身份特征。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你很清楚自己的感受:讨好他人给你的健康、理智、情绪和人际关系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你很依赖别人对你的看法。如果有人不重视你,你会认为这是你的错。结果,你可能会感到疲惫、焦虑,甚至沮丧。也许人们是喜欢你的,但你相信这只是因为你刻意塑造了他们欣赏的形象,他们只是喜欢你迎合的姿态。如果他们了解了真实的你,他们可能会改变看法。

这是身份认同阶段,在这一阶段,讨好他人是你生活中的第一要务,你用这种方式向大家展示了你是什么样的人。想换个风格做事,似乎是不可能的。幸运的是,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快速看到效果。在这本书中,你将学习如何成为“世界顶级讨好者”,当你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拥有坚实的精神基础时,困扰你的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当你身心健康的时候,你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讨好他人。

总分61-90。分数在这个范围内,说明你并不是彻头彻尾的讨好者,可是你正走在与上一个区间的人会合的路上。很长时间以来,你常常刻意讨好他人,这些行为已经成为你观察他人的镜头。在生活中,也许有一些人是你可以坦诚相待的,不过他们只是例外。你通常受他人意见的支配,不管是他们真的发表了意见,还是你揣摩的。你所讨好的这些人,可能是生活中你最亲近的人,也可能是最令你不知所措的人,你可能会怨恨他们没有像你所需要的那样欣赏你。为了自己得到满足,你拼尽全力去讨好别人,这让你非常累。

这是习惯阶段。在这个阶段,你的选择将决定你是进入身份认同阶段还是步入健康的生活方式。幸而,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选择很简单。在本书中,你会学到一些简单实用的步骤来立竿见影地改变你的人际关系。

总分31-60。如果你的分数在这个范围,那么你还有相当客观的自我认知。你能够认识到自己有讨好他人的倾向,而且你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仍然是危险的,因为当你隐藏真实的自己,表现出别人期望的形象时,你能够从别人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你得到的积极的反馈越多,你就越倾向于重复那样的选择,建立消极的行为模式。

这是常规阶段。现在是看清事实并采取行动的时候了。这是最容易治愈的阶段,因为你才刚刚进入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还属于早期阶段。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来控制情况,不过,你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早早地发现了问题。你是一个热情、有爱心的人,喜欢帮助别人,但你需要学会诚实地看待自己的动机。

总分0-30。你偶尔有讨好别人的倾向,但你有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你不至于用别人的看法或做法来判断自己的价值,你有鉴别力,能够将批评作为建设性的反馈或意见来处理。即使有人认为你不体贴或不仗义,也不会影响你对自己的看法。

这是健康阶段。不过有些人就是知道你的软肋。你和其他人相处得都很好,但在某些情况下,面对某些人的时候,你还是会感到紧张。接下来,你将学会认识在这些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步骤来坚定自我认知和掌控情绪。

对症下药

看完自己的分数后,你有什么感觉?

看到自己真实的一面会让人感到不安,尤其是如果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欺骗自己的话。毕竟,我们一直将讨好他人当作一种防御机制,而且用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向别人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形象,自欺欺人的时间长了,我们自己也分不清真假了。

我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当我演讲的时候,我会引用很多故事来阐述观点,其中大多数都来自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刚开始的时候,我会讲一个故事,然后注意听众的反应。如果反应平淡,我以后就不会用这个故事了;如果反应积极,我会一遍又一遍地讲。

我开始下意识地调整这些好用的故事,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故事还是真的,但我不断地修饰细节,以得到更好的反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故事会越来越完美,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次我讲故事的时候,我都会在脑海中描绘,简单重现那种场景。

有一天,当我讲述一个已经重复过八百遍的故事时,我一边说,一边在脑海中放映,忽然,我意识到:这个故事与原貌相差甚远,它已不再是真实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习惯了新的版本,甚至相信它就是事实。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我相信的是一个虚构的“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被欺骗了——而我也在欺骗别人。于是,我做了一个承诺,以后我所有的故事都要保持真实的面貌。这并不意味着我不能提升表达技巧,我只是想守住自己的真诚。

做这个关于“讨好者”的测试,有点像强迫自己赤裸着站在镜子前。你所看到的,可能是你不喜欢的,但是想要做出改变,就要先了解真相。

现在你要怎么办呢?我建议采取两个步骤:

·仔细思考测试的结果,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分数的解析上。弄清楚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注意用现在时态。想一想这些描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情况,以及为了找回真实的自己,你可能会做出哪些改变。

·回过头再看一遍你的答案。仔细审视你回答“一直如此”或者“经常”的那些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是如何表现在你的生活中的。什么时候才是最真实的呢?当你能够承认这些事实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

不要草草了事,花点时间去探索和反复审视这些问题。慢慢地,你会看清你现在的处境。你将对着一面诚实的镜子寻找真相,而不是哈哈镜。

然后按照你的方式读完这本书剩下的章节。我们会为你对症下药,让你回到健康的身心状态。最好的消息是,你会发现这些步骤出奇的简单——只要你从认识真相开始。

明白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真相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呢?认识真相的过程让人难以承受,而且我们已经带着这种思维方式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何才能找到未来的希望?我们怎样才能逃脱讨好者的身份,并找到幸福的人生?

首先你要对“未来的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愿景。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然后我们再一步一步走向这个目标。 dqwcnQc5IulsBkVWXeJJXOwPlY6P4SSv5B1KYdp8Y+MjWhGcL22bxD1Buw9TKI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