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社会主义视野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辛向阳

2019年4月16日下午,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他在会上指出:要按照党中央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项工作。他进一步说:“要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思想舆论引导,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飘扬的时代,是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生机勃勃的时代,也是与资本主义既合作又激烈竞争的时代。在激烈竞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会更加彰显自身的优势。

一 百年来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从未停止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这种较量是由时代本质决定的。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什么历史时代?就是资本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时代。这是整个时代最重要的本质,也是100年来历史变局的轴心。

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纪元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地球上出现了两种最主要的社会制度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两种制度既并存又进行着比吸引力、比优越性、比生命力的激烈较量。我们称之为“一球两制”。100年来,这种较量一直激烈进行着,其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十月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新兴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一个国家与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较量。1917年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叫嚣“把布尔什维克扼杀在摇篮中”,14个帝国主义国家围困布尔什维克,国内出现了邓尼金、高尔察克、尤登尼奇、科尔尼洛夫等无数叛乱,苏俄社会主义一度处于极度危险的状况。1918年2月21日,人民委员会通过的列宁撰写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法令指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处在万分危急中,人民委员会决定:“全国所有一切人力物力全部用于革命的国防事业”,“各级苏维埃和革命组织务必保卫每一个阵地,战斗到流尽最后一滴血”,“凡有落入敌人手中危险的全部谷物储备和存粮以及一切贵重财物,应当无条件地销毁” 。苏俄作出了无数牺牲,到1920年底,苏俄社会主义最终击败了帝国主义围困和国内叛乱,成功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在20世纪30—40年代,苏联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用制度优势战胜了法西斯。

第二个阶段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冷战结束,是两大阵营的较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社会主义阵营。从1946年冷战开始,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较量。在40多年的相互较量中,西方国家通过军事封锁、经济遏制、意识形态打压、文化解构等手段,最后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同时,中国成功地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朝鲜、古巴、越南、老挝这些国家也捍卫了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个阶段就是冷战结束到现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壮大,与资本主义阵营在共处中进行各种形式较量的时期。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自以为已经赢得了全球性胜利,一些学者提出“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等论调,而且试图通过新自由主义、不平等的经济全球化把中国和平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的合作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呈现更加复杂的样态。

二 “一球两制”格局下当代中国拥有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世界上最为强大、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变成了一个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巨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彻底摆脱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第二个优势就是我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种体制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竞争表现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相比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劣势。在苏联解体后,中国在1992年开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有社会制度之分的,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之所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 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的市场经济强调“达己也达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损不足而奉有余”。我们的市场经济强调公平性,强调按照公平的国际规则进行贸易,使经济全球化更加公平合理,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强调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是采取双重标准,有利于自己的就执行,不利于自己的即使是自己制定的也拒绝执行。这两种市场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会发生矛盾甚至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

第三个优势就是我们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迈进,这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全球化。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正在呈现两种形态,一种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一种是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前一种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后一种经济全球化则是力图维护发达国家经济霸权、不断从发展中国家“薅羊毛”的全球化。前一种经济全球化是由中国发展所引导的,中国在不断承担国际义务和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改变着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抗击着西方的经济、贸易、高科技的霸凌主义。这种事例有很多。中国四达时代深耕非洲电视市场,成为非洲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截至2019年初,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公司的用户超过2200万。四达时代进入非洲前,非洲数字电视市场被西方国家高度垄断,初装费200多美元,收视费50—100美元/月,看电视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特权。四达时代提出每月3—5美元就可收看30多套节目的营销策略,打破了垄断,颠覆了传统,得到了非洲政府和民众的认可和欢迎。这一事例体现了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也就是大家共享发展成果。中国港珠澳大桥在建设过程中,一开始曾经想找世界上最好的、有外海沉管安装经验的公司来合作。我们找到了一家荷兰公司,但这家公司一开价就是1.5亿欧元。面对这种漫天要价,中国公司独立自主研制出来相关产品,不仅费用省了近80%,而且迫使这家公司不断降价。

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竞争中赢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

(一)赢得下一个百年,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党领导人民开创了这条道路并坚定地走在这条道路上,沉着应对国际国内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顺、走得对、走得好。这条道路走得通、走得顺,是因为它是从历史中走来的,有无穷的历史伟力蕴含其中。这是一条坚持历史传承、反对历史断裂的道路,是一条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是一条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开拓出来的道路,具有强大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学习研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过程中,清醒地察觉到了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和制度条件。

(二)赢得下一个百年,就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生动地书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符合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这一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思想,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一理论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从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真情告白,到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这一理论已经成为掌握群众的强大物质力量,不仅改变着中国自然界的千沟万壑,而且正在深刻改变着中国社会的地貌。

这一理论是把握世界潮流和发展脉动的理论,是洞察国际风云变幻的理论。改革开放前,毛泽东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雄才大略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际关系方面先后提出了许多新论断: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要建立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正确把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共赢的新安全观,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些论断为中国的发展争取到了40多年的和平国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顺应世界人民呼声,提出:开展全球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些思想不仅为人类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而且为中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三)赢得下一个百年,就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利用自身优势不断突破经济发展的天花板。经济发展天花板包括市场容量有限、人才规模狭小以及产业转型难以升级等方面。首先,中国14亿人口正在突破发展的市场容量天花板。人口多、消费强意味着市场潜力巨大。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今后潜力更大。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广泛,需要的质量更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其次,能够使自身的产业结构持续升级,摆脱转型升级中的天花板。一些国家能够成功地使产业实现一次或者两次转型,但很难实现第三次或者更多转型。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升级,正是由于重视了重工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苏联才能在卫国战争期间,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20世纪50—60年代,苏联想把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升级为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了以人造卫星为代表的高科技。苏联在制订第九个五年计划时(1971—1975年),确定经济工作的重点是把外延增长转变为内涵增长,但始终没有转变过来,产业第二次转型升级没能实现,导致苏联经济出现各种问题。中国是一个可以全方位持续突破产业升级天花板的国家,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升级。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中国正在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迈进,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中国的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云计算等产业蓬勃发展,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

(四)赢得下一个百年,就要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文化,源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我们经受住任何风浪考验的精神支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具有旺盛生机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而且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为我们提供新的不竭动力。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毛泽东在延安把东汉班固提出的“实事求是”转化成了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把“实事求是”变成了推进党内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规范。2016年6月28日,他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2016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实事求是又成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无论是作为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还是作为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实事求是在党的建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在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给我们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给我们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冲天干劲。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给我们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态度,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代接着一代干的钉钉子精神。 uFV0kF7T/JJRIc6W3JDUeCbIEHTmJJKHa5Gj/8206KMi58DJNRPSOcgSjLaN7/T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