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增订纪念本出版说明

1976年的夏天,五十八岁的华裔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其中文本名《万历十五年》。这一年,是美国建国二百周年。而在黄仁宇的祖国——中国,这一年,“文革”终于结束了。

至今,三十年过去了。

三十年前,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黄仁宇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是,《万历十五年》改变了这一切。在黄先生一生丰富的著述之中,《万历十五年》无疑是他影响最大的著作,它使得黄先生毕生倡导的“大历史观”为整个学术界所熟知。而他却已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2000年,遽归道山了。

为了纪念《万历十五年》问世三十周年,我们编辑出版了这本“增订纪念本”。

《万历十五年》中文本是黄先生据英文本亲自译写的,1979年5月交中华书局。编辑部对文字作了加工润色,再经黄先生审定后,最终定稿,于1982年5月出版。两年之后再版时,增入两段附录和《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一文,后者是黄先生应中华书局《书品》杂志约稿而写作的。此后,本书多次重印。

此次出版“增订纪念本”,我们依据黄仁宇先生手定的“校正本”及致编辑部的信函所示,并参考了英文本,对全书的文字重新作了详细校订,核对了引文和注释,细检了标点和体例,改正了多处错误,使全书文字更趋完善。

附录是重新编定的。两篇《神宗实录》编为附录一。附录二则收录了黄先生的两篇文章,除《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之外,另一篇是黄先生在该文中提到的《1619年的辽东战役》一文。这场战役发生于万历四十七年,是关系明朝生死存亡的转折点。而明军的失利,其根子仍在其官僚制度。这对理解《万历十五年》的主旨是有力的补充。

附录三收入了三篇文字。第一篇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高寿的富路特先生为英文本所作的序言,文字虽短,但见解精辟。第二篇是美国著名作家欧蒲台(厄普代克)的长篇书评。他在给黄仁宇的信中说:“我从纽约《时代周刊》获悉您的大作。虽然它与我的知识范围相距甚远,但我还是请求在《纽约客》上为它写一篇书评。”它代表了当时美国的知识界对此书的看法。第三篇文字是黄先生的妹妹黄粹存女士写的。这是一篇对《神宗实录》中万历皇帝与申时行对话纪录的读后感。黄先生在给中华书局编辑部的信中提到,“这随笔可以代表一般读者的意向”,并希望可以发表。

《万历十五年》的英文本出版时,插入了十六页的图片。中文本初版时,因为技术原因,未及插入,为此,黄先生深感遗憾。实际上,在他着手写作此书时,就希望呈现给读者的不光是文字,还应该有“很丰富的视觉材料”,甚至他还为无法得到明代的“听觉材料”而遗憾。为了了却黄先生生前的愿望,此次新版,我们依据英文版的图片资料和说明文字,配合全书的文字内容,重新精选了一部分图片,分别制为随文插图和彩图。希望读者能够借助这些插图,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

此次编辑《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得到了黄仁宇哲嗣黄培乐先生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发行人兼总编辑林载爵先生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意。富路特序言和欧蒲台书评,由徐卫东翻译,王瑞玲、胡永华校订;随文插图说明文字由徐卫东从英文本转译,在此一并致谢。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译文中引用《万历十五年》的原文,与中文本文字不尽相同,是因为引文所据为英文本。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06年6月 kRc27TFH3b7m+CCUkT+CjbrZwaO8qipJIOn/QE32XETfmFrQs6og4eGKqQLWvY6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