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yào)。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见《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见《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见《诗经·小雅·大东》)。
木星古名岁星,径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下文谈到十二次和纪年法时,还要回到这一点上来)。
1974年河北遵化辽代张世卿墓出土的黄道十二宫彩绘星图(莲花外绘有唐代的九曜[日、月、火、水、木、金、土、罗睺和计都]及二十八宿)
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值得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主要是飞马座的α、β两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就是一个例子。所说的火也并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大火(即心宿,特指心宿二,即天蝎座的α星。《史记·天官书》所说的火,才是指火星〔荧惑〕),《诗经》“七月流火”,就是一个例子。
1978年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木胎髹红漆彩绘二十八宿衣箱(盖面正中朱书一大“斗”字,环绕斗字按顺时针方向排列二十八宿名称,盖顶两端分别绘青龙、白虎。两端面,一面绘蟾蜍、星点纹,另一面绘大蘑菇云纹、星点纹。两侧面,一面绘两兽对峙、卷云纹、星点纹,另一面无花纹)
1978年湖北随州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衣箱展开图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黄道是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就是黄道。这里所说的赤道,不是指地球赤道,而是天球赤道,即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