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答池君

惠書下問之意甚篤,且引董蘿石師陽明為喻,此非鄙陋所敢承也。賢者嘗師廖君,習聞其經說甚富。廖君善言制度,惜乎稍近恢奇。若以先儒義理准之,似未可以盡從也。來問答如別紙,原稿附還,敬俟抉擇。晚聞何足為病,但成見必不可存。門戶異同及科學整理之說,皆徒以滋人之惑而增其礙。賢者必於此廓然而後虛心體會,方有入處,方可商量,何必相師然後為得乎?不敢孤負來問,故言之無隱如此,尚希諒其徑直為幸。

一、來問謂於經傳理學諸書涉獵而少心得,病在‘涉獵’二字。此須切己體會,久之乃可豁然貫通。徒事涉獵,乃是泛泛讀過,於身心無干涉也。

二、今古文之分,乃是說經家異義,於本經無與。今文出口授,古文出壁中,偶有異文,非關宏旨。如《易》用費氏,《詩》用毛氏,必曰京、孟、梁丘、齊、魯、韓過於費、毛,其義亦不具。《論語》今用張侯本,傳《魯論》而兼《齊說》。《古論》與《魯論》同,無《齊論•問王》、《知道》二篇,義亦無闕,今古文更不可分。《周禮》決非劉歆所能造;《古文尚書》亦非梅賾所能偽,即出纂輯,亦必有依據,此以義斷之而可知也。《春秋左氏》《公羊》義最碩異,然本經異文亦不多見。故必以經為主,而後今古文之見可泯也。大抵今文多為博士之學,古文多為經師之學。家法者,即《漢誌》所謂‘安其所習,毀所不見’,劉歆所謂‘黨同門,妒道真’也,失在專錮。古文後出,不立學官,於是乃有經師之學。然今文家亦有精處,古文家亦有駁處,當觀其通,不可偏執。如鄭君今古文併用,或疑其壞家法,然鄭君實通博可宗,非博士所及也。今文家如董生,實為醇儒,亦不同博士之陋。清代經學家今古文各立門戶,多不免以勝心私見出之,著述雖多,往往乖於義理。廖君最後出,善言制度,然以六經為俟後之書,幾同預言,則經文與讖緯何別?無乃為公羊家‘為漢製作’一語所誤乎?若章實齋以六經皆先王政典,則孔子刪述之業為侵官,其蔽一也。總之,六經皆因事顯義,治經當以義為主,求其當於義而已,不必硜硜於今古文之別。

三、義理之學最忌講宗派、立門戶,所謂‘同人於宗,吝道也’。先儒臨機施設,或有抑揚,皆是對治時人病痛,不可執藥成病。程、朱、陸、王,並皆見性,並為百世之師,不當取此捨彼。但其教人之法亦有不同,此須善會,實下工夫。若能見地透澈,自然無疑矣。

四、經術即是義理,離義理豈別有經術?若離經術而言義理,則為無根之談;離義理而言經術,則為記問之學。若問敝院講學宗旨,乃是經術與義理為一,不分今、古,不分漢、宋,不分朱、陸,然切勿以籠統目之。簡章別寄。

五、敝院草創伊始,規制簡陋,未有院外通訊辦法。將來講論或有記錄,亦將擇要刊佈。但因近時印刷困難,經費支絀,尚須有待。賢者有志於學,但當盡心讀先儒遺書,身體力行,不必求觀鄙拙近著。即有所述,均未刊行,亦不能出先儒所言之外,若更有奇特,即不是也。為賢者計,且宜先讀《四書纂疏》、 趙順孫撰。《通誌堂經解》中有之。 《伊洛淵源錄》、《二程遺書》、《朱子語類》、《朱子大全集》。果能於此數書盡心體會,則於此道亦思過半矣。其餘恕不一一具答。 YGCvRr0TkdnM+lGXHXcZe5TkRKU9nt87MYmb0ammiwxR3w0nBkdBBFrAoIG+diW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