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答吳君

辱書所以教之者甚厚,有以見君子之所存,敢不敬拜。惟期許之言,愧非迂拙所能及耳。書院草創方始,簡陋無足比數。儻為時俗所容,亦欲使後生略知所向,稍救荒經蔑古之失,示以讀書窮理、反躬實踐之要。然言之於舉世舛馳之日,違眾而應寡,恐習重難回,未必能有所裨益,亦自盡其在己者而已。承示須本‘知行合一’之旨,務在與學者共相持循,不徒以講說為事,此理自不可易,何敢不勉!復承摘示《泰和會語》中多於義未洽,何幸得聞其過!當時率爾講論,本非著述,不可為典要,誠愧其擇之未精。然本之體驗,初不敢苟。今就賢者疑處,略為申析,即寫在原稿簡端,不另箋答,實有近於不遜,還以質之高明。幸平懷以察之,略其言而觀其理,或少免於紕繆乎?

治經若專講訓詁名物,誠有此失。今教以體驗,即是檢點其家珍,非徒守其記籍也。科學方法與此不類。

《漢志•六藝略》以五常配六義,邵堯夫以四經配四時,而《鄉飲酒義》以智仁聖義配四學,尤為古義。此非獨得。若夫融會,是在當人。一德亦攝眾德,一經亦包群經,互入交參,豈有隔礙?體用一源,顯微無間。天人一理中和,豈可截然各為一物?但言不只一端,各有所顯耳。體信達順,亦即是中和,今曰‘中和之外又別有信順’,可乎?《易》本隱以之顯,《春秋》推見至隱,明乎天人隱顯不二,乃可以通《易》《春秋》,然後於此言無疑也。

判教之說,原於《經解》。《易》有君人五號,君子者,成德之名,僅去聖人一間。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命固不易知也。

‘六經本無軒輊’,此言是也。然各明一義,有通有別。若如尊恉,則《經解》之義亦將不可信邪?

學者,所以學為聖人也,窮理盡性即學者分上事,不可專以屬之聖人。若以為高遠難幾,然則聖人終不可學而至。捨窮理盡性而別有學,將所學為何事邪?從灑掃、應對、進退以至精義入神,衹是一貫,聖人無二語,徹上徹下皆一理也。更望賢者思之。 BIdP2dTfx2R/dBPGWD9JLrRqZpc29PTJkcAyyNdJ6pTzTr+p8nT60wGoWBdQT6n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